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秋鹏  张镜方 《广东医学》1995,16(12):797-799
报告了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室-右房通道形成的病人,出现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均再次在体外循环下行修补术,疗效满意。本文分析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室-右房通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指出因其对心脏功能具有进行性损害的特点,所以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自 1 997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0月 ,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 1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中男 5例 ,女 1 6例。年龄 5~2 5岁 ,平均 1 0岁。术前均经彩超、心电图、胸片检查 ,定位诊断明确。其中房间隔缺损1 5例 ,室间隔缺损 6例。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病人仰卧位 ,右背部垫高 45度 ,右上肢屈肘悬吊于手术台头架上。自右乳头下 4~ 5cm至右腋中线作弧形切口 ,女性沿右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切口长8~ 1 2cm ,切开部分胸大肌和前锯肌 ,经右第4肋间进入胸…  相似文献   

3.
4.
我院1996年4月~1999年4月,应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并行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右侧腋下小切口外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价值。方法选择先心病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7例,均采用体循环心脏停跳右侧腋T4'切I=1经右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心肺转流插管顺利,显露满意,无气栓、低心排、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具有暴露充分,缺损显示清楚,心脏内无回血,缝合修补确切,创伤小,切口隐蔽,疤痕小,恢复快,美观,因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报道了7例经右房径路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作者强调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室间隔缺损病理解剖类型确认的临床意义,并就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傅惟定  曹鼎方 《上海医学》1998,21(3):132-133
探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的心脏手术切口选择以及不同的修补方法与传导束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1987年10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外科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心多发性室缺6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6年4月~1999年4月,应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并行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8~35岁,体重22~70kg。房间隔缺损3例,2例0/5聚丙烯缝线连续维合,1例自体心包片修补。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约0.5cm,0/4带垫片无损伤线2针褥式缝合。1.2手术方法左侧30°斜卧位,右上肢外展,采用右乳晕下右脑前外侧弧形切口,长约10~15cm,顺胸大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离胸大肌,右侧第3助间入胸。撑开助间后右隔神经血管束前方纵剪心包,肝素化后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10.
1998年7月—2003年4月我院共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00例,包括合并畸形矫正。现将主要表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右腋下直切口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手术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经右腋下直切口行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50例病人,年龄19~62岁,其中房间隔缺损29例,室间隔缺损21例.所有病人经右腋下直切口完成修补手术,合并其它心内畸形同期手术矫治.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长约7.5~11cm,平均(93±1.2)cm.全组死亡1例(2.0%),死亡原因为脑部气栓.其余49例顺利出院,随访2月~1.5年,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无远期死亡.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完成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切口位于腋下,不易察觉,美观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监护与处理孙会领河北省故城县医院(253800)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监护;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告2例室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就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注意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左室一右房通道临床少见,体征酷似室间隔缺损,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作者曾遇3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 女,8岁。生后有心脏杂音无自觉症状。以室缺住院。体查BP13.3/9。3kPa;无紫绀及杵状指。心前无震颤,心率7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杂音Ⅲ/Ⅵ,向锁骨上传导。心电图(EKG)示电轴—190°及aVF主波向下顿挫。胸片心腰隆起,心尖圆隆上翘,肺血稍多。超声波示左右室稍大,室  相似文献   

15.
16.
自2000年国外应用Amplaterz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完成并进入临床使用阶段后,其临床应用结果令人鼓舞[1],但应用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特别是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问世以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越来越成熟,适应症越来越宽,但至今还未见VSD合并左室右房通道(LV-RA)介入治疗的相关报道.我科自2003年开展介入治疗VSD至今,共成功封堵治疗4例先心病VSD合并LV-RA,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收治的单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修补术组29例和封堵术组2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费用、心功能指标(LVEF、LVEDP、LVEDD、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封堵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手术费用等方面均优于修补术组(t=15.997、7.460、9.058、10.122、9.367、4.807,P均<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LVEF、LVEDP、LVEDD、C/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0.759、0.430、1.1 16、0.689,P均>0.05);2组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气、右束支传导阻滞、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7%vs.13.8%,x~2=1.668,P=0.197);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3个月,封堵术组成功率96.6%(28/29),修补术组成功率100%(2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疗效确切,无明显差异;由于介入封堵术具有微创、安全、痛昔小、费用低的特点,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