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45例),分别于给药前,PCI术前,PCI术后24h,PCI术后3周。测定血清hs-CRP和IL-6浓度及血脂水平。结果:PCI术后3周,两组血清hs-CRP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上升(P<0.05),但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TC和LDL-C水平下降及HDL-C水平上升更明显。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行PCI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其中瑞舒伐他汀调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U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血清UA与hs-CRP的相关性,探讨UA和hs-CRP对UAP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据冠脉造影结果把UAP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59例)和多支病变组(35例,≥3支病变).分析血清UA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UA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①UAP、SAP组血清UA和hs-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UAP和SAP组相比,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UAP各组血清UA和hs-CRP水平相差显著(P<0.01),并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升高幅度依次为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升高最为显著.③血清UA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525,P<0.01).结论血清UA和hs-CRP水平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且hs-CRP与不稳定病变有关,UA与不稳定病变无关.UAP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以及血清UA与hs-CRP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清UA和hs-CRP水平,可更好的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2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A组)36例,40mg组(B组)38例,手术当天、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4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组较2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2组术后2周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周血脂水平较术前降低,阿托伐他汀40mg组较20mg组PCI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LDL-C水平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2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20mg,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浆hs-CRP显著下降(P<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r=0.54,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20mg,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硬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浆hs-CRP显著下降(P值<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r为0.54,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值<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UA患者采用随机分成常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2周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LDL-C、C反应蛋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UA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F、MMP-1及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0例,另选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1水平,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IF、MMP-1、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3 ±0.4) mmol/L比(5.6±0.8) mmol/L、(2.2±0.5) mmol/L比(2.8±0.8) mmol/L、(2.6±0.3)mmol/L比(3.2±0.6) mmol/L、(18.4±2.2) mg/L比(24.3±2.6) mg/L、(39.8±6.4)%比(34.6±6.2)%;瑞舒伐他汀组:(3.6t0.6) mmol/L比(5.4±1.2) mmol/L、(1.8±0.4) mmol/L比(2.6±0.6) mmol/L、(1.9±0.4) mmol/L比(3.4±0.8) mmol/L、(12.4±2.6) mg/L比(22.8±2.4) mg/L、(44.6±5.2)%比(3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2.1±0.8)次比(4.2±1.4)次],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7%(67/70)比81.4% (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7例冠脉造影已经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感染、外伤、肿瘤等疾病为CHD组,根据临床分类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13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标本中FIB、hs-CRP、UA浓度。结果 CHD组血清FIB、hs-CRP、UA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hs-CRP、UA在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hs-CRP、UA血清浓度测定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CHD诊断、治疗、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冯悬  张光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9-4560
目的 观察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和肽素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临床观察对象86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另外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定血压(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和肽素浓度.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的BP、TG、TC、LDL-C、hs-CRP和血清和肽素浓度均显著升高.②与UAP组比较,AMI组BP、TG、TC、LDL-C无明显差异,但是血清hsCRP、和肽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③ACS患者的血清和肽素浓度与hs-CRP定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296,P< 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相关,可以作为ACS的重要实验室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300例,以及冠脉造影正常者60例,按照术中斑块形态分为Ⅰ型斑块组85例,Ⅱ型斑块组139例,Ⅲ型斑块组7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Ⅱ型斑块组与对照组、Ⅰ型斑块组和Ⅲ型斑块组相比,Cys C、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s C、hs-CRP、LDL-C是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759、1.453和1.708;在Ⅱ型斑块组中Cys C及hs-CRP呈正相关(r=0.635,P<0.01),而肌酐和hs-CR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中Cys C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单纯糖尿病组(A组45例)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B组73例),另选取同时段来我院做常规检查的健康居民55例作对照组。比较三组被检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Hcy、HbAlc、U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被检者年龄、性别、吸烟、BMI、TC、TG、LDL-C、HDL-C、UA、叶酸、维生素B12和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Glu表达水平比较,B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与A组(P<0.05);HbAlc表达水平比较,B组合并ACS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中合并SAP组、对照组与A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bAlc和UA是冠脉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HbAlc、UA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呈正向关,随着血清Hcy、HbAlc和UA表达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hs-CRP、Hcy、UA的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软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硬斑块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hs-CRP高水平、Hcy高水平、UA高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hs-CRP正常水平、Hcy正常水平、UA正常水平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医院2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126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110例,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常规血脂指标及血清hsCRP、Hcy、H-FAB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s-CRP、Hcy、H-FABP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的常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S组血清hs-CRP、Hc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mg/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患者TC、u)L—C、sCD40L、血清hs—CRP、MMP~9水平。结果用药4周治疗后,40mg治疗组血清TC、LDL—C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01);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hs—CRP、sCIMOL、MMP~9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4周后进一步降低,40nag治疗组降低最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剂量应用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