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本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4年全省开展查螺累计1774个乡、17590个村,共投工61.19万工,查螺面积2.96亿m2,查出有螺面积403.18hm2,累计解剖钉螺35.21万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累计查病742346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2359人,阳性率1.67%。累计粪检11756人,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13例,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病人。结论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人性血吸虫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实施以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于198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此基础上又经过近10年反复防治,使全省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现将1987-1995年螺情、病情消长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1987-1995年全省逐年疫情分析报告。1.2方法1.2.1查螺方法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范围:在近3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一遍;在近4一6年查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一遍;在7-9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4年查一遍;10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则每5年查一遍。1.2.2查治病采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皮内试验、COPT、IHA、ELISA等综合性查病方法。查病范…  相似文献   

3.
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为主结合药物的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血清学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10年全省累计查出有螺乡891个,有螺村2903个,螺点13273个,有螺面积711.18hm2,灭螺面积662.24hm2;累计解剖钉螺62.34万只,未查获阳性钉螺;累计血清学查病179.16万人,查出阳性者4.99万人,阳性率为2.79%。粪检3.52万人,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85例。耕牛查病6.70万头,均为阴性。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今后要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有8个县(市、区),83个乡镇(街道)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102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9953.58万m^2,血吸虫病病人11.8万例,其中晚期病人2481例,属山丘型中度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近50年的防治,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之后,全市全面开展了以查灭螺、查治病人(畜)为重点的巩固监测工作。全市未发现新感染、急性感染血吸虫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十五”期间,根据《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五”计划》和《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高邮市,近年来结合农业、水利开发大搞血防,取得了良好效益。 从1989年起,全市疫区共查螺23154万m~2,灭螺4082万m~2,查病15万人次,其中流动人口3万人次,治疗病人845人(均为COPT阳性),粪检耕牛5049头、放牧羊626头、放养猪488头,未查出阳性。疫区改水22739户、改厕34784户,分别占总户数的54.7%、83.7%。血防知识普及率去年底已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金山县在1985年经市考核,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1年一1995年,我们选择张堰镇河经村和朱行镇林桥村作为监测点,监察结果如下。1基本情况2个村共有623户,总人口2408入,耕地面积240.5万m2,水面积6.66万m2。达标前有螺面积10.34万m2,1979年统计累计血吸虫病人1305人,占总人口的70.48%,其中晚血病人59人,占3.43%。本次查到钉螺为1979年,未决粪检查到病人分别为1980年与1981年。2方法与结果2,l螺情监测2.1.l查螺在2个村范围内,连续5年每年春季组织专业队伍全面细查,共清理环境28700m’,查螺面积423502m‘,均未查到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 ,为冲击平原 ,历史上属水网型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所辖 8个县 (市 )、区 ,有 7个县 (市 )、区 ,1 2 4乡 (镇 ) 844个村流行血吸虫病 ,累计查出钉螺面积 8992 .2 5万 m2 ,累计查出血吸虫病病人 2 640 1人。经过积极防治 ,1 976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之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现将我市 1 983~ 1 998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如下。1 方法1 .1 螺情监测1 .1 .1 查螺方法 分别采取全面普查、3年轮换普查、可疑检测点查、固定检测点查、调换检测点查和群众报螺核查。普查采用机环结合法 ,检测点用全面细查法…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着重抓了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八五”规划的落实和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血吸虫病控制据统计,1995年1—12月全国共查病1088万人(占流行县人口数的17.58%),治疗33.95万人(受冶率为82.31%),扩大化疗255.38万人;查牛66.04万头(占流行区存栏数的37.89%),冶疗病牛1.77万头;查螺13.37亿m~2,灭螺5 73亿m~2(占实有钉螺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情况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浙江省原是血吸虫重度流行省之一,曾有54个县(市、区)、628个乡、7962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950万,历史有螺面积64亿m2,病人204万多例,病牛13万多头(次)。经积极防治,1995年全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6年全面转入巩固监测工作。现根据近年监测工作情况,提出当前及今后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的建议。l监测巩固工作情况1.1查螺技工减少,有螺面积上升,但没有查到阳性钉螺查螺投工,1992年为37万工,是90年代最多的一年,1995~1997年分别减少为21.4万工、17.3万工和18.2万工。近3年每个查螺村的投工分别为39.7工(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黟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黟县1952~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特别是对2007~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黟县1952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8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连续32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和病畜,连续40年未查到钉螺,2016年12月份通过了安徽省"血吸虫病消除考核"标准。2007~2016年共查螺1 310.587 9 hm2,未查出钉螺;人群查病血检20 124人,阳性2例,粪检505人,未检出阳性;家畜监测2 219头,未发现病畜;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居民和学生的防治知晓率达100%,10年间均有居民主动向疾控部门报螺2~3次。结论黟县已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但仍有输入性传染源存在,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查螺及人群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经过 40年的防治 ,先后有 1 0县 (市 )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 0县 (市 )历史累计病人5 80 98人 ,占全省历史累计病人数的 1 8.1 5 %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2 5 9.4万 m2 ,占全省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 1 9.36%。除弥渡县属中度流行区外 ,其余县(市 )均为轻度流行区。现将 1 994~ 1 999年的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内容和方法1 .1 螺情监测 近 3年内查出钉螺的自然村 ,每年查螺 1次 ;3年内未查出钉螺的自然村 ,每 2年查螺 1次 ;4~ 5年内未查出钉螺的自然村 ,每 3年查螺1次 ;6~ 1 0年内未查出钉螺的自然村 ,每 4~ 5年查螺 1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8-2015年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实施效果,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仁寿县血吸虫病历史资料、2008-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各项防控对策、措施等。结果 2015年仁寿县血吸虫病流行乡镇32个,流行村(社区)206个,流行村(社区)总人口53.79万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 665.48 hm~2、血吸虫病病人31 422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311人、存活93人、病牛36 380头。2008-2015年累计查螺22 131.46 hm~2、灭螺15 512.75 hm~2、人群查病147.862 1万人次、人群化疗66.693 5万人次、晚血救治537人814人次、检查耕牛2.067 2万头、治疗处理1.4538万头,结合开展多种综合防控措施,至2015年仁寿县已连续6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8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畜和阳性钉螺,已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并有监测巩固方案和措施。结论仁寿县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卫生、农业和水利等有关部委以及各血吸虫病流行省认真贯彻第四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讲究综合效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落实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八五”规划,使血防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 血吸虫病控制 据统计,1993年1—12月,全国有12个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投入9894万元,共查病1099.7万人,治疗39.3万人,扩大化疗310.5万人;查牛61.9万头,治疗病牛12.3万头;查螺26.3亿m~2,灭螺7.3亿m~2,其中工程灭螺337处,完成土石方0.32万m~2,灭螺1.6亿m~2.全年发生急性感染1159例,比1992年同期(1781例)下降了34.9%;查出晚期病人27229例,比1992年下降了11%;钉螺面积35.8亿m~2,比1992年纯降了7200万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宝应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88-2015年宝应县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血吸虫病监测效果。 结果 宝应县自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 269.95 hm2,均未查到活钉螺;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163 196人次,血检阳性270人次,粪检阳性26人次,1997年以后未查出阳性病例;家畜查病2 180头次,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 结论 宝应县连续28年未查到活钉螺和病畜,连续11年未查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稳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2001年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 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653569人,查牛15600头,查螺70106598m^2。结果全省流行县(市、区)62个,流行乡810个,流行村6212个,流行县总人口3092万人,流行村总人口945万人,流行村耕牛存栏222567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7617万m^2,现有钉螺面积6716万m^2,活螺密度0.43只/0.11m^2,钉螺感染率0.0697%,感染螺密度0.003只/0.11m^2。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1568人,200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3例,全省血吸虫病感染79391人,病牛1442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市、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达标时就建立完善的监测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华市金东区属山丘型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后未出现本地感染血吸虫病人、病畜和阳性钉螺。然而,1995年达标后,钉螺一直在部分区域不断出现,时有反复。2006年春,金东区改变以往由乡(镇)或村自行组织查螺的模式,对其中5个重点镇实施了跨区域联合查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