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院自1973~1981年间先后收治眼部猪囊尾蚴病8例10只眼,其中男性6人,女性2人, 除1例套取失败外,其余均取出虫体并经镜检证实。临床资料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例1 廿××,女,20岁,农民,壮族。1977年11月25日入院。两个月来,有右侧头痛,右眼前闪光,视力下降,内斜视等。头痛服止痛片后减轻,但眼前有黑影游动。否认过去有吃生猪肉、米猪肉及用猪肉、蛙肉敷贴眼部、口腔等情况。1977年3月大便时曾解出一扁形长虫,长约2市尺。检查:  相似文献   

3.
眼部囊尾蚴病,系指猪绦虫囊尾蚴寄生于限部所致的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我国比较少见。自1933年刘宝华报告第一例以来,相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见有少数病例报告,至今收集到国内已公开发表者计59例。而中原地区尚未见有报道。我院自1963年1月至1974年12月的十二年间,  相似文献   

4.
<正>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发病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年龄23岁,均单眼发病。病程2天至10年不等。病程2天至一个月6例,2个月至3个月3例,6个月1例,10年1例,眼囊尾蚴寄生在结膜下2例,寄生在眼外肌5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皮下结节,虫寄在玻璃体4例,其中引起癫痫1例,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系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囊虫)引起的疾病,也称囊虫病。本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为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华北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严重者可致残,乃至死亡。长期以来对本病缺乏特殊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6.
眼猪囊尾蚴病的眼部损害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猪囊尾蚴病是眼部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对人眼的损害严重,且眼部感染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常同时存在,用眼科方法查出寄生虫并给予治疗,可防止致盲,尽可能保存视力,也可防止进一步的全身性损害。用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详查外眼及眼底,结合血清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以确诊本病,再根据眼部的体征来评估眼部的损害程度。本文通过我院在1985年~1995年收治的大理地区24例眼部猪囊尾蚴病患者从其感染途径、诊断、对眼部的损害及防治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眼猪囊尾蚴病对人眼损害严重,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正确地进行定住诊断和决定术式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眼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二例猪囊尾蚴分别位于视网膜下和玻璃体后段视网膜前。前者通过眼底镜用导光纤维于囊泡外缘电凝定位,从相应的巩膜面作切口;后者则通过“玻切术”的冷冻法切除。术后辅以砒奎酮治疗。结果:二例标本证实为猪囊尾蚴。术后眼部反应均较小;角膜透亮,前房基本清,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仅有局部疤痕及色素沉症,少量小出血点,未见有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必须根据猪囊尾蚴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药物对砒喹酮为广谱,高效;应先摘除眼内猪囊尾蚴,然后投以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眼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二例猪囊尾蚴分别位于视网膜下和玻璃体后段视网膜前.前者通过眼底镜用导光纤维于囊泡外缘电凝定位,从相应的巩膜面作切口;后者则通过"玻切术"的冷冻法切除.术后辅以砒喹酮治疗.结果二例标本证实为猪囊尾蚴.术后眼部反应均较小;角膜透亮,前房基本清,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仅有局部疤痕及色素沉着,少量小出血点,未见有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必须根据猪囊尾蚴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药物以砒喹酮为广谱、高效;应先摘除眼内猪囊尾蚴,然后投以药物.  相似文献   

9.
赵盼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0,32(11):1719-1719
猪囊尾蚴病在江浙一带非常少见,但近年来随着人员流动性增大,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也时有发生,由于猪囊尾蚴病在人体发病部位较广,临床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例猪囊尾蚴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中用新鲜猪囊尾蚴虫体分离制备的头节囊壁抗原(SWA)、囊液抗原(CFA)和皮内试验抗原(IDA),对78例已确诊的囊虫病人28份血清和55人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试验(ID),检测其体内相应抗体的存在,并对两种抗原及两种诊断方法用于囊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CFA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其浓度为2.5μg/mL时,阳性符合率为100%,而且特异性较强,与正常人、血吸虫病人、裂头蚴病人和蛔虫病人血清反应均为阴性。ID试验阳性率为83.6%。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中用新鲜猪囊尾蚴虫体分离制备的头节囊壁抗原,囊液抗原和皮内试验抗原,对78例已确诊的囊虫病人28份血清和55人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皮内试验,检测其体内相应抗体的存在,并对两种抗原及两种诊断方法用于囊虫的病免疫诊断研究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CFA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其浓度为2.5μg/mL时,阳性符合率为100%,而且特异性较强,与正常人,血吸虫病人,裂头蚴病人和蛔  相似文献   

12.
69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分两组进行了对比观察。37例用吡喹酮治疗。治毕2(1/2)~3月35例得到随访。全部病例的皮下肌肉囊虫结节数目都有减少,平均减少69.5%。对照组结节无明显消退,数目亦未见减少。患者对吡喹酮的耐受良好,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有发热、荨麻疹、头痛伴恶心、呕吐和癫痫发作等反应。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7岁,农民.因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视物不清1个月来诊.患者2001年5月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当时左眼无红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玻璃体混浊",予安妥碘治疗,无好转.2001年10月,视力明显下降至视物不清.  相似文献   

14.
石海燕  胡维维  李广民 《海南医学》2007,18(10):163-164
患者: 女,27岁,因右乳腺囊肿数年于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十年前有喂养生猪史.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1.3cm×1.2cm,有囊性感,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全身体检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王孝  罗军  刘劲松  陈晓宁  郝祥峻  王峰 《河北医学》2003,9(12):1151-115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肉食消费量显著增加。由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特别是生食、半生食肉类,使得食源性寄生虫病得以传播。为了解当地猪囊尾蚴的感染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囊虫病、猪带绦虫病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至2002年对猪囊尾蚴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视网膜下囊尾蚴症较多见。但一眼视网膜下同时寄生两个囊尾蚴较少见。我院最近收治一例,经过三次手术将两个囊尾蚴摘除,现就本例手术谈点粗浅体会。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于1989年4月初自感右眼不适,经某院诊断为虹膜炎,经激素等药物治疗暂时缓解;同年6月初发现右眼视力下降,来我院治疗,以右眼视网膜下猪囊尾蚴病收入院。平时无头痛及抽搐史,未便过绦虫节片。全身检查:除前额部、右前臂屈侧及腹部皮下有数个近黄豆大小之结节外,余无异常所见。眼科检查:右视力0.3、左视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7岁,重庆人,因左乳房无疼痛性肿块6年余,近来增大并感觉不适于2010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患者7年前曾在西藏打工2年。体检: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有囊性感,可活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未发现其他异常。临床以左乳内肿块待查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暗灰色囊性组织1.5cm×1.5cm×1cm大小,切开见囊腔0.5cm×0.5cm,内含半透明液体,见灰白色直径0.3Cm大小结节1个。囊壁厚0.1~0.2cm。镜检:病变形成囊腔,纤维性囊壁组织呈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病例一 女性 ,31岁。左乳房肿块 2周入院。 2周前偶然发现左乳房下肿块、拇指头大小 ,无疼痛及灼热感。拟诊“乳腺癌 ?”而行肿块切除术 ,术后病检结果“乳腺猪囊尾蚴病”入院行驱虫治疗。既往无吃“米猪肉”史。体检 :神清 ,右乳房未扪及包块 ;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肝脾未及。囊虫病抗体及囊虫病循环抗原均阳性 ;头颅CT扫描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B超双眼球未见异常声象。诊断 :乳腺囊尾蚴病。经吡喹酮治疗 1疗程出院。病例二 女性 ,30岁。右乳房肿块 2周入院。 2周前发现右乳房有一肿物 ,无红热及疼痛 ,无消瘦。门诊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应用丙硫咪唑治疗50例脑型猪囊尾蚴病的疗效,并讨论了该药的剂量、疗程、副作用以及该药与吡喹酮比较在治疗脑囊虫病的优点。丙硫咪唑值得被推荐为当前治疗脑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眼结膜下猪囊尾蚴病,系猪囊尾蚴寄生在眼结膜下所致。临床少见,术前不易确诊。现报告3例,均经汕头卫生学校寄生虫科鉴定为猪囊尾蚴。[例1]女,17岁,务农。右限内侧肿块,经常红、痒、不适已2年余。无明显疼痛,分泌物少,对视力亦无影响,经多次治疗无效。检查:视力均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