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2年伴昏厥2次,多次心电图及Houter检查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房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早室速、CRBBB LAH I°AYB。诊断;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药物疗效不佳,于1988年4月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感知及按需功能良好。起搏参数:美国Cordis公司产VVI型程控按需永久型起搏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5月~2000年12月共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31例次 ,并进行了长期系统的随访工作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1例中男63例 ,女68例 ,年龄27~88岁。首次安置111例 ,更换20例 ,按心律失常分类 ,病窦综合征68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39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9例、三束支阻滞5例。起搏器来源 :各种进口起搏器62台 (占47 3 % ) ,合资公司起搏器46台 (占35 1 % ) ,国产起搏器23台 (占17 6 % )。131例中有130台为VVI型起搏器 ,1台为DDD型起搏器 ,其中具有程控功能的…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6年7月共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4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15例,其中早期阈值升高12例,4例经过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d)5~14 d后起搏功能均恢复正常,8例微脱位中4例重新安置电极外,其余4例经过左侧卧位而使电极复位,起搏器功能恢复正常;晚期阈值升高3例,通过增加起搏电压可以恢复正常起搏功能,为避免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已更换起搏电极.结论 注意识别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的临床特点、强调术中操作规范、加强术后程控及随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是真正具有生理性起搏频率的起搏器 ,能通过感知心肌收缩力的变化与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建立良好的联系 ,并按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进行起搏心率调节 ,是目前较理想的生理性起搏器。我院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安置德国BIOTRONIK公司 1998年推出的Inos2 cls/DR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 12台 ,随访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缓慢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5 7~ 76岁 (平均 6 8 6 7± 5 93岁 )。其中病态…  相似文献   

5.
20例人工心脏起搏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防止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或反复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危险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这就是临床上现已逐渐广泛应用的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我院自1998-01~1999-12,为20例病人安置临时起搏器,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0例,男12倒,女8例,年龄15-83岁,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Ⅲ°AVB6例,病窦12例,大动脉炎合并Ⅲ°AVB1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AVB1例,其中8例病人安置了永久起搏器,1例死亡。起搏时间为3~28天.2术前护理术前…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于1978年3月,为一例病窦病人进行临时起搏后,又自1979年9月至1981年11月,对16例患者,应用了23次经静脉心内膜导管起搏。16例中,10例安置了永久埋藏式起搏器,其余6例只用了临时起搏。10例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携带永久起搏器患者心脏手术中的影响因素和麻醉手术中的管理进行探讨。方法近两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携带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和麻醉。所患心脏疾病:换瓣4例,冠脉搭桥2例,置人永久性起搏器的原因主要是病窦综合症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维库溴胺和芬太尼。术中均使用单极电烙。结果6例患者中术前将起搏器程控为V00起搏模式1例,对起搏器进行临时程控使起搏心率维持在80--90次/分2例,其余3例起搏模式不变06例患者在手术开胸、取内乳动脉及关胸止血过程中,使用单级电刀和电凝,虽然输出功率很低(25~35J),并应用短脉冲放电,但对起搏器仍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由于问断放电操作,并未对患者循环造成严重影响。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毕均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以备不测。结论掌握麻醉手术中对永久起搏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并发症,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对携带永久起搏器病人在心脏手术中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共 35例患者 ,起搏器包括DDD9例 ,双房三腔起搏器 1例 ,VDD3例 ,VVIR2 2例。结果  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 0 .4 2± 0 .13V/ 0 .5 ms,阻抗 5 6 0± 130 ohm,R波振幅 9.8± 2 .2 m 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 0 .89± 0 .2 7V/ 0 .5 ms,阻抗 6 70±180 ohm,P波振幅 2 .8± 1.2 m V,P波感知灵敏度 0 .4 8± 0 .3m V。 A- V间期程控在 14 0~ 16 0 m s之间 ,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 ,增益取低档值 ,下限频率程控为 6 0~ 70 bpm,上限频率程控于 110~ 130 bpm之间 ,感知阈值取中档 ,频率适应档次取 4~ 5。随访 4~ 5 0个月 ,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 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改善心功能 ,提高运动耐量 ,对有适应症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90年代开始植入二、三腔生理性起搏器,开展了对左、右房起搏导线植入技术的研究,本文结合15例生理性起搏器的植入体会,讨论左、右心房电极导线植入技术。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全组15例,男12例,女3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70.5±10.2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高度或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双结病变1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传导功能正常者植入AAI起搏器,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6例植入三腔起搏器。1.2 起搏电极导线的选择:15例患者植入15根右心房电极,均选用Capsare4523电极导线(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6例植入三…  相似文献   

11.
生理性心脏起搏器是相对于房室不同步的非生理性右心室起搏而言;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或同时兼有.一是要保持房室收缩的同步功能Z二是随机体的代谢需要,自动改变起搏频率.生理性起搏在血液动力学方面明显的优于心室按需起搏,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质量.我院于1979-12~1997-12为12例患者安置了生理性起搏器,占永久起搏器的109%,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及评估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2~75岁;原发疾病,CHD6例,心肌炎后遗症4例,原因不明2例.术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5例.病…  相似文献   

12.
段宝祥 《江苏医药》1996,22(10):706-706
我院1975~1996年2月间并按装心脏起搏器263例次,就其各种并发症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按装起搏器263例次,因1度巨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氏综合征138例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阿-斯氏综合征125例次。其中更换起搏器96人次,更换的病例中有4例原电极阻抗和阈值升高不能使用,故共插入电极176根。263台起搏器中VVI型259台,DDDR型1台,VVIR型3台。程控型138台,非程控型125台。国产和组装起搏器122台,原装进口起搏器141台。并发症电池提前耗竭58例,占更换起搏器者604%(58/96),其中国产和组装起搏器54例次,占电池…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 ,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利益 ,但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如何减少或避免起搏器安置术的并发症 ,是医务人员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作者对起搏器埋藏时采取单切口或双切口两种方法引起术后出血这一并发症进行了对比观察与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患者 80例 ,选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在我科住院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者。其中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5 0 .1± 15 .9岁。病窦综合征 45例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 5例 ,其它疾病 10例。植入 VVI起搏器 70例 ,AAI8例 ,DDD2例。1.2 起搏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生理性起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所于1999年8月始对14例病人进行生理性起博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经右侧头静脉插入起地管法安置DDD起搏器4例,VVIR起搏器1例。其余9例选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博导管的方法。起搏导管分别植入至右室心尖部、右心耳及冠状静脉窦。结果 本组14例中有2例安置三腔起搏器,2例安置DDDR起搏器,9例安置DDD起搏器,1例安置  相似文献   

15.
37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病程3~23年(平均5.5年)。病人按Osserman's分级属Ⅱ级或病情更重。有35例做了胸腺切除术,大多数用强的松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 27例病人口服环磷酰胺每日1~2mg/kg,10例病人口服硫唑嘌呤每日1~2mg/kg,治疗时间3~51个月。结果是37例病人中30例(81%)对治疗有反应,其中4例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期程控和随访对心脏起搏患者生活质量和起搏器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96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程控.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内开始每3个月1次的程控随访.196例患者中,176例患者(93%)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观察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6个月;20例未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满意情况以及起搏器寿命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1).观察组在SF-36量表中8个健康概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1).观察组患者的起搏器寿命[(8.87±2.33)年]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12)年](P<0.01).结论 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定期程控和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定期程控和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此外还能够明显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因此定期程控和随访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增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 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3例病人 , °房室传导阻滞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 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 7例次 ,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次。对 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 30次 /分的病人 ,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 ,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 4例 ,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斌  刘国亮 《江苏医药》2000,26(4):275-275
例 1,男 ,71岁 ,反复心悸、胸闷 1年伴多次昏厥 ,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于1997年 5月收入院。入院后即安置双腔起搏器 (DDD) ,患者感觉良好出院。术后 10个月患者因不适来院复诊 ,心电图示 :起搏频率不规则 ,绝大多数的心房和心室活动均是起搏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所带动 ,Ⅱ、avL导联见提早出现的心室起搏心动。用程控仪对起搏器进行参数程序控制 ,即启动起搏器的频率平滑功能 ,上述早搏即消失。例 2 ,男 ,6 9岁 ,心悸、胸闷伴昏厥半月余。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起搏器程控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起搏器植入70例,经数字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5例,不应用起搏器程控;余35例应用起搏器程控,入组实验组。观察对比组间生活质量。结果组间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较高,各项评分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程控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