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男性肾移植病人性功能变化(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0例男性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良好病人的术前、术后l、3、6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生存l一3年以上病人的性功能变化。2l例病人术后2—4个月内恢复性生活,性生活满意者占80.9%,4例未婚者术后l一3个月有遗精,2例病人婚后生育,术后3个月血清T值恢复正常。成功的肾移植是解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垂体—性腺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三年后继发恶性淋巴瘤一例血液科琚新生,纪树荃,姬亚友,王恒湘主题词:肾移植;淋巴瘤##6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肾移值术后三年二个月、低热伴皮肤结节三周入院。患者因慢性肾炎14年、慢性肾衰5年于1990年10月31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同期实施的活体供肾移植和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开展活体肾移植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7月~2009年10月实施的活体肾移植132例及尸肾移植164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效果,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1、3、6个月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术后DGF及1年内AR发生率,术后半年、1年、3年内人/肾存活率等指标的分析,对活体肾移植及尸肾移植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同期进行的活体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用量明显低于尸体肾移植术后用量;同期活体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血肌酐情况与尸体肾移植无显著差异,尿蛋白定量指标与尸肾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DGF、AR发生率降低,均与同期进行的尸体肾移植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体肾移植术后3年内人/肾存活率与尸体肾移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DGF、AR、人/肾存活率均优于同期进行的尸体供肾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829例肾移植患者中15例发生恶性肿瘤的病例.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为1.9%,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占66.7%,肝癌占13.3%,淋巴瘤、皮肤癌及肺癌各占6.7%.结果 15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肿瘤诊断时间为20~73个月,平均时间54.7个月.诊断肿瘤时1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肾功能失功能.发现肿瘤时均无远处转移,3例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侵犯输尿管腔.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及时调整减少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辅以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结论 肾移植患者发生恶性肿瘤除了与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有关,也不能忽视移植术本身及肾移植术前原发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血清肌酐(Scr)相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期以及出现术后感染时,监测肾功能变化时的应用比较。方法50例肾移植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时及第2天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和20例非肾移植感染者,检测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作为对照。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和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术后前3天内CysC和Scr都下降(P〈0.05),随后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CysC比Scr早升高;术后感染组CysC和Scr较肾稳定组都升高(P〈0.01);根据ROC曲线,感染组Cys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曲线下面积均优于Scr(P〈0.05)。结论肾移植后,CysC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肾功能变化,是优于Scr的一种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切换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直接使用他克莫司组(Ⅰ组,8例);术后1年内切换他克莫司组(Ⅱ组,9例);术后2~4年切换他克莫司组(Ⅲ组,9例);术后5年以上切换他克莫司组(Ⅳ组,7例)。观察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12、24个月后各组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肾移植术后1年内切换他克莫司的患者,切换12个月时血肌酐由切换前的(133.21±40.92)μmol·L-1降至(116.86±35.41)μmol·L-1,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2~4年切换他克莫司的患者,切换24个月时,患者的血肌酐由(138.00±15.72)μmol·L-1降至(109.76±9.68)μmol·L-1,下降较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以上切换他克莫司患者,切换12个月时,血肌酐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病为肾移植术后的一种晚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占1.3%。其形态学表现、临床过程、转移等与一般恶性淋巴瘤不同。本文6例成功的肾移植术后、平均105个月发展为腹部淋巴瘤,均为CT 检查,经剖腹探查和病理证实。其中4例唯一表现为巨大腹部包块:1例系肠系膜巨大肿块外,尚有肝和移植肾的转移;另1例为肝内多发性病灶伴有口咽部的转移。上述2例肝脏和伴有1例移植肾的转移病变具有局灶性,表现为散在的结节性病灶,此与一般淋巴瘤转移至肝的弥漫性浸润不同。移植肾是移植术后淋巴瘤,也是继发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它转移部位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肾、结肠、腹膜后、小肠、骨髓、肺等。口服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CT 检查,5例均呈巨大,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肿块中心密度减低区反映肿瘤坏死,4例位于腹腔内,1例位于腹膜后。剖腹探查肿瘤向邻近移植肾、结肠和腹膜后浸润生  相似文献   

8.
夫妻间活体供肾移植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分析夫妻间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12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106例血缘关系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组织配型情况及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系活体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手术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手术成功率、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血缘关系亲属活体肾移植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夫妻间活体肾移植治疗安全、有效,与血缘关系活体肾移植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结果:5例行球囊扩张并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的病人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经近5年的随访,1例病人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血压正常。结论: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1年人肾存活状况。方法回顾2006年7月~2009年4月活体肾移植供者107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对供者在捐肾手术前、术后3d、术后15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Cr)、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情况进行监测。结果活体供肾术后3d和术前相比,供体血肌酐指标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5d血肌酐指标下降明确,与术后3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5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收缩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均较术前有增高,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1年肾功能基本保持正常,存活状况良好,无相关蛋白尿及高血压情况的发生,活体供肾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激光微创治疗高龄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0~89岁(平均76岁),采用激光光凝溃疡周围的交通支静脉、皮瓣下穿支静脉,术后患肢加压包扎、溃疡局部清洁换药,促进愈合。术后6个月内每月记录下肢溃疡情况以及静脉曲张消失情况,术后10、12个月及术后1、2年定期随访,物理检查有无静脉曲张,溃疡愈合情况,彩色多普勒检查光凝后的血管有无再通、有无血栓,尤其是有无深静脉血栓。结果 4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5 min。失血10~30 ml,平均14 ml。术后1个月下肢曲张浅静脉均消失,溃疡均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溃疡完全愈合32例,治愈率62.2%;术后6个月溃疡完全愈合37例,治愈率88.1%;手术后1年全部愈合;术后随访2年以上者32例,均治愈,无溃疡复发。结论血管内激光光凝可用于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多模式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2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采用不同介入技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血管性并发症19例,非血管性并发症7例.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总肌酐水平(184.3±138.4) μmol/L较术前(372.7±295.5) μmol/L明显改善(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管治疗组与非血管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供肾来源、吻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病时间(1.8±1.4)个月对(118.3±54.4)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4~55个月(平均18.6个月)中3例复发,2例再次介入治疗后肌酐水平恢复正常,1例伴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移植肾动脉栓塞术.结论 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优点,可及时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挽救移植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T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4.
肺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 ary pu lmonary non-Hodgk in’s lymphom a,PPNHL)是起源于肺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笔者搜集1例肺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自1982—2004年的部分影像片。病人在22年的治疗中经历了抗炎、抗结核,反反复复的治疗,不见好转。最终于2004年穿刺活检病理为小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现作报道。患者男,69岁。发现左肺阴影22年,发热,咳嗽,咳痰5个月。患者于1982年因阑尾炎手术时,术前查体发现左肺阴影,无咳嗽,咳痰,咳血,低热等症状。未予特殊诊治。后多次复查胸片及CT,阴影较前无明显变化,亦无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10月,28例AAN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28例AAN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癌8例(28.6%),肿瘤均发生于受者自体泌尿系统,男4例,女4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患者移植术前均有明确AAN病史,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发现肿瘤距移植时间为11~72个月,平均31个月。以反复发作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者7例,体检偶然发现1例。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4例,左肾盂及双侧输尿管癌1例,双侧输尿管及膀胱癌1例,右肾盂输尿管癌1例,右肾盂及膀胱癌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术后更换免疫抑制方案。对于膀胱癌患者术后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肿瘤复发率为62.5%(5/8),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32个月。除1例因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切除后恢复血液透析,1例因移植肾功能减退恢复血液透析,后死于脑栓塞,其余6例肾功能正常,随访至今。结论ANN患者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r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 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 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征象,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在4例B细胞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其定位、定性、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上腹部疼痛2个月,6年前曾有胃病史,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体检胸、腹部无阳性体征。胸部平片无异常,肝脾B超无异常。钡餐示食管正常。胃小弯近胃窦处有一充盈缺损,表现为半月征,大小为2.8cm×2.3cm,可见明显的环堤、指压迹征和裂隙征。十二指肠无异常。钡餐诊断:溃疡型胃癌或溃疡恶变。手术所见:在胃体下部距大弯14cm、小弯6cm处可见二处溃疡,大小分别为1.5cm×1.5cm×0.5cm、2.5cm×2.5cm×0.2cm。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讨论胃恶性淋巴瘤起源于胃粘膜下层的淋巴滤泡,沿粘膜下层浸润生长,国外资料占胃恶性…  相似文献   

19.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其安全性,以及供者选择、供肾摘取手术方式、术前干预措施、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亲属活体肾移植30例,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28例;首次肾移植29例,二次肾移植1例;ABO血型相同28例,相容2例;HLA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3例,2位点错配者13例,1位点错配者13例;29例取供者左肾,1例取供者右肾;21例经开放手术取肾,9例手辅助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2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3±8.0d;1例因术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1例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半年后行尸体肾移植。4例在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经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后痊愈;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恢复顺利,在10d内出院,术后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严格把握供者的选择以及术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供肾来源广、等肾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共作肾移植30例(36次),其中有两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结核,报告如下。 例1男,24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入院,1978年11月19日行异体肾移植,当时胸部摄片,两肺清晰未见结核改变。术后一年多因慢性排异,肾功能减退,行移植肾摘除病理检查证实:慢性排异改变。1980年6月13日行第二次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常规服用免疫抑制药物,1980年8月8日臀部、背部、右小腿部多处疖肿、发热,白细胞12000,无咳嗽、咳痰。胸部断层摄片见右肺下野中外带可见密度增高圆形阴影,右肺下野有4×3.5cm圆形透光阴影,诊断肺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