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检测,并与同等数量的正常人作了对比.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的估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各年龄段血流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探讨不同年龄段其血液流变学特征,为防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20-39岁、27例40-59岁、30例60岁以上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66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诊断参照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诊断标准。结果:20-39岁年龄组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而40-59、60岁以上年龄组的低切、高切、HCT、相对粘度、还原粘度、血沉K值、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增高,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以加重病情发展,认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检测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报告47例肺心病与72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并作了对比。结果提示有50%左右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无高粘滞血症和/或高凝状态。造成血液流变学结果正常甚至低于正常的主要原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低胆固醇血症;右心衰、水肿、血容量相对增加而致血液稀释;慢性病人长期服用潘生丁、阿斯匹林及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压、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而致血粘滞性降低,减轻了高凝状态。本组病人不能证明有免疫球蛋白“遮敝”在红细胞表面而使其表面电荷降低、电泳速度减慢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A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  相似文献   

6.
214例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流变学检测是当今研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对不同疾病的中医证型(特别是血瘀证)的重要研究手段,并区对上述病证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96年7月月至1997年12月对214例各类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以总结不同病种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不同特点。1资料和方法1.1对象病人来源于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14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冠心病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9岁;肺心病20例,均为男性,年龄48~…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心肾井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我们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增高.60例糖尿病患者按血液流变学异常与否分成两组,流变学异常组合并冠心病、肾病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说明血流变学与Ⅱ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并可用于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光量子血液平衡疗法治疗老年病人观察其对血液流学及甲襞微循环影响作用。方法100例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均异常的住院老年病人 (65岁以上 )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相匹配。在常规治疗疾病的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血栓通治疗 ,治疗组则加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比较 ,无差异性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差异性 (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 ,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变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比血栓通更明显 ,这是任何药物治疗都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稿约     
本刊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主要阅读对象为专职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医学大专学校,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的科研教学人员。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基础与实验研究,如器官、肿瘤微循环;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与氧自由基内皮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脏器微循环研究,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2)临床应用的研究。如各种疾病时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3)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仪器研制与改进,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完善等。(4)有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44例高血压病者血花生四稀酸含量变化及其与TXB_2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结果:1.高血压病者血花生四稀酸和TXB_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分别为P<0.01和P<0.05);2.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P<0.001).随着血压降低,上述各项指标均下降.提示花生四稀酸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液中VEGF的检测,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化疗或手术前、后血液中VEGF的表达,以及不同瘤级和不同浸润深度患者血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术前、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后、肿瘤切除后5-7d,病人血液中VEGF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在化疗或手术后,患者血液中VEGF的水平明显下降。随着瘤级的升高或浸润深度的增加,患者血液中VEGF的水平也增高。结论: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液中的VEGF的水平,监测它的变化,对预测肿瘤恶性潜能、以及了解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肿瘤的发展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56例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及综合积分值,结果明显高于38名正常人(P<0.01)。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有7项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文中讨论了本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致血液浓度、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流速缓慢,RBC聚集等改变。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同时也提示本病采用调整微循环功能,降低血粘度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性有利于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13.
刘菊  梅群超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39-41,6,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120例,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62例)和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58例),检测两组病人的血浆Hcy、CysC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Hcy、Cys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CysC及高粘血症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经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前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中有15项异常,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检验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异常15项指标中有13项基本恢复正常(P>0.05),血液流变学有5项指标恢复正常(P>0.05)。文中讨论了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的原理在于活血化淤及通经之功效。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了解本病病情、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本病的临床检测方法。本疗法对脑梗塞有效率高达92%,疗效较为满意,且无毒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 (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粘滞性、凝固性及其对流量 ,即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给之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性科学。近年来在我国医学中得到迅速发展 ,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故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和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对于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地区气候、海拔高度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压积 ,所…  相似文献   

16.
稿约     
本刊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其主要阅读对象为专职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医学大专学校,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的科研教学人员。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基础与实验研究,如器官、肿瘤微循环;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与氧自由基内皮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脏器微循环研究,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2)临床应用的研究。如各种疾病时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3)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仪器研制与改进,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完善等。(4)有指导意义的讲座、综述、经验谈;病例讨论;书刊评论;国内外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学术活  相似文献   

17.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观察徐志寿,李春越,马淑宁,陈瑞林,张海桅,徐强,刘德平本文对1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检测,并与同等数量的正常人作了对比,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的估价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1991年5月至1...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65例中医辨证分型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从中发现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有其内在联系。提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型对血液流变学改变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164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100名健康老年人比较,发现老年CHD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明显的,尤以全血低切粘度(?)20S~(-1)最为显著(t检验,P<0.002).从临床分型看,CHD越严重,血液流变学改变越明显.但隐匿型CH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查不适用于CHD的早期诊断,但可以判断CHD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肿瘤抗原,并寻找肿瘤的免疫诊断方法,我们用胃癌、肺癌、食管癌抗原分别作用子胃癌(14例)、肺癌(16例)、食管癌(9例)、非肿瘤疾患(6例)和正常人(10例)的淋巴细胞,观察肿瘤抗原对活性E花环(Ea花环)试验的影响。实验结果是: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温育后形成Ea花环的百分率比不加抗原的对照管显著增多(P<0.01),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与抗原温育后形成Ea花环的百分率和不加抗原的对照管相比较没有显著增多,或相反地出现减少现象。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与不相应的抗原温育后也未见Ea花环显著增多。如以Ea花环增多率16%为界限,即16%以上者为阳性,16%以下者为阴性,则肿瘤病人的阳性率为92.3%(36/89),10例正常人全部阴性,6例非肿瘤疾病患者中1例阳性。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本试验在操作技术上必须严格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