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中央型肺癌的CT纵隔转移情况。方法:对32例胸部X线仅有支气管继发阻塞征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用平扫、增强或螺旋CT进行纵隔淋巴结筛查。结果:CT发现有纵隔转移征者12例21处,转移率37.5%,其中病变类型为管外型16例;管壁型2例;管内型3例。转移部位为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间隙7例;支气管分歧部7例;肺门部5例;主动脉弓旁2例。转移征与病变类型和病变部位无关(P>0.05)。结论:胸部X线仅示阻塞征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用CT对其进行肺癌转移的排查,可提高肺癌早期转移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或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3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或放疗后均行多部位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 CT结果显示:术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2例,骨转移3例,心包积液2例,胸腔积液1例,食管纵膈瘘1例,吻合口复发1例;而放疗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肝脏转移2例,肺部转移3例,放射性肺炎1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出食管癌患者术后或放疗后的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等临床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累及盆部腹膜外间隙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盆外间隙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87例AP患者螺旋CT表现,着重观察AP扩散至盆外间隙的CT表现特征。结果AP所致腹膜后间隙积液蔓延至盆外间隙的发生率为34·5%(30/87)。盆外间隙积液的CT表现主要有4种类型。若以AP扩散至盆外间隙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标准,其敏感度47·6%(30/63),特异度100%(24/24),阳性预测值100%(30/30),阴性预测值42·1%(24/57),准确度62%(54/87)。结论急性胰腺炎所致的盆外间隙积液有4种表现形式,盆外间隙积液是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简单而特异度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癌的CT表现。结果:(1)61例中,乳腺癌表现为肿块型56例,浸润型5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2)41例肿块边缘有毛刺征,可见毛刺伸入周围脂肪间隙;9例有蟹足征;(3)11例见钙化,9例呈沙粒状钙化,其中6例钙化位于癌灶内和边缘;(4)15例癌灶邻近皮肤增厚,5例乳头内陷;(5)7例乳后间隙消失,手术证实胸大肌受侵4例;(6)38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胸肌间淋巴结肿大,1例内乳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结论:CT检查可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发现隐蔽的癌灶,明确癌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胸大肌和皮肤,有无淋巴结或胸部转移,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经胸部影像学检查(CT或PET-CT)诊断为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块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EBUS-TBNA的资料,统计EBUS-TBNA诊断的特异性、准确率、敏感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已确诊或怀疑肺癌72例,经EBUS-TBNA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52例。EBUS-TBNA检查阴性者中,18例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其中有12例肺癌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3例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3例为肺良性病变;EBUS-TBNA在本研究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2/12)、94.5%(52/55)和95.5%(64/6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2/52)和80%(12/15)。(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16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恶性病变5例,良性病变11例;EBUS-TBNA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5/6)和93.8%(15/16)。(3)大气道旁肺内病变12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肺癌10例,EBUS-TBNA在大气道旁肺内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0/11)和91.7%(11/12)。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胸部疾病诊断中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女,67岁。2004-06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PR阴性,Her-2强阳性,右侧腋窝淋巴结8/10转移。术后行CEF(CTX 0.8 g,第1天用,表阿霉素90 mg,第1天用,5-FU 0.75 g,第1,8天使用)方案化疗6周期,期间行放疗,结束后行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2006-08胸部CT示双肺转移,再次行健择2.2 g+顺铂140 mg化疗8周期,12个月化疗结束后肺部包块无明显变化。2007-04肝脏CT示多发肝转移,胸部CT示双肺转移灶较前进展,右侧大量胸腔积液。2007-05开始予亚砷酸腔内及赫赛汀静脉治疗,赫赛汀首剂负荷量8mg/kg,以后每3周给药4 mg/kg,亚砷酸20 mg腔内,每周1次。治疗开始后第14天开始显效;第28天胸水消失,停止亚砷酸腔内治疗;第49天复查胸部及肝脏CT示肺部及肝脏转移灶全部消失。此后患者因经济原因停止赫赛汀治疗,3个月后病情进展,6个月后死亡。2讨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由原癌基因编码的Her-2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人类乳腺癌中有25%~30%存在Her-2的过度表达,Her-2过度表达常...  相似文献   

7.
重复癌二例     
例1,男,62 岁,因左肺癌姑息术后拟化疗,于2010 年11 月入院.患者2002 年因进食吞咽困难,行胃镜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食管鳞癌.术后行放化疗(用药及剂量不详).2010 年9 月因咳嗽、咳痰,在上海市肿瘤医院行胸部CT 示:左下肺占位伴纵隔淋巴结及两肺门淋巴结多发肿大.2010-11-5 在肿瘤医院行左下肺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下肺鳞状细胞癌.术后行PET/CT 示:食管癌、左肺癌术后,右锁骨上、纵隔、两侧肺门淋巴结转移,两肺转移;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临床诊断:(1)左肺鳞癌姑息术后伴双肺转移(T4N3M1,Ⅳ期);(2)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后.入院后查肿瘤标记物:CEA 2.6 ng/ml(正常)、CA211 18.21 ng/ml.治疗:2010-11-20 起予以GP 方案[(吉西他滨1.4 g(d1、d8) +顺铂40 mg (d1 ~3)]化疗2 周期.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8岁,体检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左肺上叶团块影(图1A)4个月,纵隔及肺门无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入院。MRI:鼻咽部肿块侵入左咽旁间隙(图1B),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PET/CT:鼻咽部及左肺上叶肿块代谢增高,双肺多发结节;影像学疑诊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瘤、鼻咽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超声及CA153监测乳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了PET/CT和同期颈部淋巴结超声及CA153检测的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共计97例,平均年龄(53.9±13.6)岁。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40%为阈值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病灶SUVmax,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SUVmax、淋巴结大小及纵横比、CA153诊断乳腺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8F-FDG PET/CT参数(SUVmax)、超声参数(淋巴结大小、纵横比)以及肿瘤标记物(CA153)对乳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结果显示SUVmax、淋巴结大小、纵横比、CA153的截断值分别为2.18、1.58 cm、0.68、18.55 iU/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0.979、0.946、0.790。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念珠菌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念珠菌病的胸部CT资料,并对照比较抗炎及抗真菌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结果: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症改变及肺内实变,其中支气管炎型9例(39.13%)、肺炎型12例(52.17%)、播散型2例(8.70%);其中形成空洞者7例(30.43%),伴有胸膜改变者3例(13.04%);抗炎后病灶无吸收10例(43.48%)、加重8例(34.78%)、出现新病灶5例(21.74%),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变化则以吸收为主(20例 ,86.96%),二者差异明显(X2=72.74,P<0.01).结论:CT表现能基本反映肺念珠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但CT征象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动态观察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不仅能客观评价治疗效果,还可为其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与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其中49例接受局麻下内科胸腔镜活检作为胸腔镜组,55例接受CT引导下胸腔病变经皮穿刺活检作为CT引导组。统计两组患者经不同诊断方式活检次数、一次活检成功率和取材成功率,比较两种方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准确率,观察内科胸腔镜及胸部CT扫描病变征象,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胸腔镜组一次成功率和取材成功率均高于CT引导组(P < 0.05)。两种方式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及病理类型(恶性间皮瘤、肺腺癌、肺鳞癌、肺小细胞癌、乳腺癌、结核)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9例行内科胸腔镜扫描的患者中有36例可见胸膜粘连(73.47%),2例可见胸膜增厚(4.08%),44例可见结节样病变(89.80%)。55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中有34例可见胸膜粘连(61.82%),3例可见胸膜增厚(5.45%),51例可见结节样病变(92.73%)。两组手术耐受性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与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相当,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无差异,但内科胸腔镜活检方案活检及取材成功率更高,临床推广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鉴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3例粟粒型肺结核和28例尘肺的螺旋CT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肺内有无毛玻璃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和钙化,以及肺内并发病灶。结果CT图像上,43例粟粒型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34例(79%),大小一致31例(72%),密度均匀31例(72%)以及毛玻璃征32例(74%)。28例尘肺中,粟粒结节均匀分布4例(14%),大小一致12例(43%),密度不均匀25例(89%),毛玻璃征2例(7%)。两者在结节分布、大小、密度均匀性和伴毛玻璃征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13/43,30%)结核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而尘肺有20例(20/28,71%),其中10例伴钙化;结核性胸腔积液16例(16/43,37%),尘肺4例(4/28,14%);胸膜增厚中,尘肺9例(9/28,32%),肺气肿9例(9/28,32%)。结论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均匀度以及密度等CT表现明显不同,这些特征与疾病的病理解剖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CT表现与病理关系以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了 1994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间 ,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 13例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 ,位于左侧胸腔 8例 ,右侧胸腔 5例 ;位于胸腔上半部者 3例 ,们于肺门区 1例 ,其余位于胸腔下半部 ;位于侧、后胸壁者 9例 ,仅 1例位于前胸壁。胸腔积液 9例 ,1例发现对侧肺内转移 ,2例可见钙化 ,颈椎转移 1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胸膜关系 ,以及胸膜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分布。在CT引导下做胸膜穿刺活检 ,获取足够的标本供组织学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224例胸腔积液胸腔镜检查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胸腔镜检查术对疑难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24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检术,观察胸腔镜下表现,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表现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胸膜充血、水肿34例(15.2%),灰白色弥漫性粟粒样结节49例(21.9%),单发或多发结节113例(50.4%),胸膜增厚及纤维分隔或粘连带形成9例(4.0%),未见明显异常19例(8.5%)。胸腔镜检术确诊率83.9%。确诊病例中恶性肿瘤126例(56.2%),其中肺癌转移99例(腺癌81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9例,乳癌胸膜转移6例,胃癌胸膜转移4例,淋巴瘤3例,直肠癌胸膜转移2例,肾透明细胞癌胸膜转移1例,卵巢癌胸膜转移1例,白血病1例。良性疾病共62例(27.7%),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2例,慢性炎症9例,结节病1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骨外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全身骨显像示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99Tc^m-MDP的20例患者显像结果与其手术病理和(或)CT、MRI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异常摄取^99Tc^m-MDP的临床意义。结果20例患者中肺摄取例,其中弥漫性摄取1例为转移癌,局灶性摄取6例(3例肺癌.1例乳癌肺转移.1例肺错构瘤,1例肺炎性假瘤):胸膜弥漫性摄取3例均为转移癌,其中肺癌转移2冽.乳癌转移1例:脑局灶性摄取5例,均为脑转移癌;乳腺摄取2例,原发乳癌和乳腺癌复发各1例;鼻咽部摄取2例均为鼻咽癌;肾脏摄取1例为肾癌。各种原发癌和转移癌对骨显像刹的异常摄取占90%(18/20);摄取部位以肺脏、胸膜及头部曙多,占85%。结论骨外软组织对骨显像剂^99Tc^m-MDP的异常摄取主要见于原发癌或转移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娟丽  岳红梅  倪志宏 《临床荟萃》2012,27(12):1021-1024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及肺泡灌洗液中X链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及生存素(survivin)水平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及肺泡灌洗液作为肺癌组,60倒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及肺泡灌洗液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中XIAP、生存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中XIAP水平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4.83±27.40)ng/L vs(47.23±21.58)ng/L(P<0.05),恶性胸水患者肺泡灌洗液中XIAP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肺泡灌洗液患者,(85.02±41.22) ng/L vs(43.10±28.61)ng/L( 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浓度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5.54±29.18) ng/L vs (43.15±21.98) ng/L(P<0.05);恶性组肺泡灌洗液中survivin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survivin,(95.27±34.54) ng/L vs(48.99±22.17)ng/L(P<0.05);单个检查XIAP、生存素在胸腔积液中的敏感度85.0%,90.0%,在肺泡灌洗液中的敏感度75.0%、95.0%,XIAP+生存素联合检查在胸腔积液敏感度及肺泡灌洗液中均为95.0%;但特异度降低.结论 胸腔积液中XIAP及生存素的测定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同时由于肺泡灌洗中XIAP及生存素的含量高于胸腔积液,且敏感度较高,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30例青年人肺癌中10例伴有胸水,CT扫描10例均显示了胸水和癌性病灶,而常规X线胸片一半只显示了胸水。此外,对隐蔽部位或小的癌灶,CT的诊断可靠性亦优于常规胸片。本组中29例(90%)都经CT检查而获确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对伴有胸水的肺癌亦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膜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1月一2013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就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增强特点、病变毗邻结构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中,左侧6例,右侧2例;结节状3例,不规则肿块状5例;密度较均匀6例,病灶不规则稍低密度2例;邻近肋骨破坏4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其中l例左肺门、左锁骨上区及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所有8例均为中度强化。结论胸膜型肺癌在CT增强检查中均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其CT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胸水细胞学检查等资料可作出定性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膜转移瘤的CT特征,提高胸膜转移瘤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做CT检查的3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胸膜转移瘤病例,使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zx/i型单层螺旋CT机,层厚、层距均为10 mm,螺距1.5,病分病例行5 mm薄层或高分辩扫描,所有病例均先行平扫,2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胸膜转移瘤的CT表现依次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伴不规则胸膜增厚(56.6%)、胸膜结节及结节状胸膜增厚(46.6%)、胸膜软组织肿块(13.3%)、少量气胸(1.0%)等,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结节或结节状胸膜增厚共占76.6%,增强扫描胸膜软组织灶呈中等度以上强化,CT值>20 HU,66.6%病例并其他胸内转移征象,73.3%原发灶为肺癌,20.0%找不到原发灶.结论 螺旋CT能发现大部分胸膜转移瘤,结合原发灶病史及其他胸内转移征象,大部分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或轻度带状胸膜增厚与反应性改变尚难鉴别,诊断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SPEC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SPECT/CT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随访确认,分析SPECT/CT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CT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SPECT/CT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