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1月上报8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61例,占总例数的70.1%;中药注射剂17例,占19.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3.1%;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管理,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ADR监测网下载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21例,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计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报告人职业、ADR程度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以45岁以上为主;女性比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49例(占37.12%),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23例(占17.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有80例,占31.13%.结论 ADR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应加强ADR的报告与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47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中药制剂也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我院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我院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46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9.1%),其次中药制剂(28.6%),主要类型表现为皮疹。结论: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临床医生要注意用药安全,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至少2011年8月上报的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l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4种,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占72.27%),抗感染药物引发的比例最高(占44.09%),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36%).结论 临床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上报ADR报告216例,按患者基本情况、报告人职业、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ADR中,主要为一般ADR,共145例(67.1%);主要由医师上报,共143例(66.2%);患者年龄0~84岁,以0~19岁年龄段最多,共46例(21.3%);引起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共74例(34.3%);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共24种(32.4%);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68例次(24.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共143例(66.2%)。结论医院应健全临床药学机构和相应制度,医药人员应开展ADR科研协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自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到的103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途径给药ADR94例(91.26);抗感染药物21例、中药制剂7例,中药制剂引起的居多。结论发生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4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6月15日收集到的405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5例ADR中,涉及抗感染药191例(47.16%)、中药注射剂141例(34.81%);≥60a有216例(53.3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 283例(69.8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6例(41.2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7.
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自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1月收到的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途径给药ADR 94例(98.85%);抗感染药物ADR 18例(18.95%)、中药制剂ADR 59例(62.11%),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居多。结论:发生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06年上报的18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收集到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