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119例直肠癌患者,肿瘤距肛缘均在8 cm以内.54例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65例应用TME治疗(TME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和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TME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失血量100mL,而传统组则为182min,3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23%和35.18%(P<0.01).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直肠系膜全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value of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in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METHODS: During January 1993 to October 1998, 306 cases of rectal lesions were treated by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in low anterior resection (LAR) with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235 (78.86%) were treated b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d 97 (41.28%) by ultra-low anterior resection. RESULTS: No operative death was noted, and anastomotic leakage occurred in 9 (2.94%) patients. Ureter injury occurred in 2 (0.65%) patients. 32 (10.46%)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nastomotic stenosis, 31 mm diameter of stapler for 27 (12.68%) patients and 33 mm diameter of stapler for 5 patients (5.38%). Local recurrence occurred in 20 (6.71%) patients: Dukes'B 4 (2.33%) patients, Dukes'C 9 (12.5%) patients, and Dukes'D 7 (53.85%) patients. CONCLUSIONS: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after LAR with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Since the recurr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3.
直肠系膜全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价值。 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10月间 ,行直肠系膜全切除加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 30 6例直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并发症中吻合口漏 9例 ,发生率为 2 9% ;输尿管损伤 2例 ,发生率 0 7% ;吻合口狭窄 32例 ,发生率为 10 5 %。术后复发 2 0例 ,复发率为 6 7% ,其中B期复发 4例 ,占B期 2 3% ;C期复发 9例 ,占 12 5 % ;D期复发 7例 ,占 5 3 9%。 结论 直肠系膜全切除可有效地降低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并保证了低位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安全性。但患者局部复发率还与病期的早晚有关 ,因此 ,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也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评价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8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通过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30 d内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第7至10天尿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来评价患者排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尿流动力学指标检测显示,腹腔镜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均高于开腹组(均P0.05),排尿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掌握术中操作要点,腹腔镜TME对术后短期排尿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仍然限于临床研究,其原因是腹腔镜TME难度大、直肠末端裸化困难及难以保证远切端切缘阴性,在肥胖及盆腔小的患者中尤为明显。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腹腔镜TME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有必要对TME的难点和争议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腹腔镜TME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能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但也有人认为该手术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为此我们对TME和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由于低位直肠癌发病率高,常需永久性造口,且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对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因此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全球外科学界的重大问题。近二十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1982年Heald等[1]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 相似文献
10.
许政文|罗文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205-120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最适离断平面.方法:对比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月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离断平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经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离断血管(334例)与远离根部2~4 cm处结扎离断血管(153例)比较,前者在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平均手术时间(7.8 min vs.12.6 min),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处平均出血量(4.8 mL vs.12.5 mL),平均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除数(12.5枚vs.10.9枚)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者肠系膜下神经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肠管血供障碍.结论: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结扎离断是安全可靠的.并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局部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腹腔镜下行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年余住院的54例直肠癌患者文施在腹腔镜下行TME保肛于术。54例中5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包括前切除14例,低位前切除(吻合门距离齿状线2.0cm以上)19例,超低位前切除(吻合口与齿状线的距离小于2.0cm)16例,结肠-肛管吻合(吻合口位于齿状线)2例。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因Dukes C期肿瘤已浸润肠管周围,1例因骨盆狭小,肿瘤距肛缘7cm.腹腔镜下操作困难而中转开腹。结果 51例腹腔下TME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0~210(平均145)min;术中出血30~80(平均50)mL;术后48~36h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4(平均9)d。术后应用止痛剂20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控便功能的恢复旧吻合口高低而存在差异.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排便功能。51例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均尤操作孔种植和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TME保肛手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行TME加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行TME 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半笔者采用腹腔镜行TME 保肛改良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5.2±45.6)min,术中出血量(146.7±8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170.1±47.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 0.7)d,术后住院时间(8.7±1.4)d,淋巴结清除数(12.1±3.2)枚.手术后大便次数增加5例,均在1年左右恢复至近正常状态.无输尿管损伤、排尿障碍、大便失禁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行TME 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体现了手术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94例(74.6%),其中有2例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瘤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还合并有甲亢,滤泡状腺癌20例(15.9%),髓样癌5例(4.0%),未分化癌4例(3.2%),恶性淋巴瘤2例(1.6%),鳞状细胞癌1例.126例中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TMC)56例,均为乳头状腺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78例,1~5年36例,生活质量均为良好.未分化癌4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2例髓样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1年均因肺转移死于咯血.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可避免因漏诊再次手术,术后应早期尽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 超及CT 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8%(66/76),84.3%(16/19),28.2%(24/85),39.6% (21/53)。全组85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61例,肿瘤肠管节段切除术(SR) 8例,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并十二指肠肿瘤切除2例,短路手术14 例。患者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58.3%,31.9%。PD和SR术后的 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67.7%,41.6%和100.0%,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PD和S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淋巴转移和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内镜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行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不同范围的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腺体和淋巴结内有残余癌的发生率为76.8%。院外首次手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22例及双侧损伤的1例(总发生率为16.7%),经修复后恢复19例。再次手术后新发的喉返神经损伤3例(2.2%),甲状旁腺部分损伤2例(1.4%),喉上神经损伤2例(1.4%);无食管损伤及术后出血。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癌残留的发生率较高,应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以选择双侧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结清扫为宜。 相似文献
18.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1):18-10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91例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余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尾叶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6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25例,右三肝切除4例,中肝叶切除3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全尾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72.4 %(42/58)。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 %和36.2 %。有3例现已无瘤存活6年。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