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献民  黄华栋 《浙江医学》1996,18(6):368-369
我们于1994年~1995年对早期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国产强力宁、病毒唑联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组:男38例,女7例;年龄18~61岁,平均39.5岁;对照组:男40例,女5例。年龄19~58岁,平均39.5岁。 EHF诊断参照1994年版《实用传染病学》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入院时及入院后的病情变化与分期进行综合性对症治疗。治疗组自入院之日起加  相似文献   

2.
近4年来,我们以病毒唑与双黄连针联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51例,并设对照组62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3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62例。入院时病程3天~6天,平均4.5天,均在发热期入院。全部符合1990年全国第二次EHF会议诊断标准。全部检EHF~IgM阳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日均有可比性,临床表现基本相似。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于入院后常规予平衡液为主的液体疗法,稳定机体内环境,防止或减少休克,肾衰的发生。治疗组入院后即用病毒唑针1g加双黄连针60ml各稀释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3.
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目前尚无特效疗法。1985年冬我们应用EHF病毒免疫健康猪后取其脾脏,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用于治疗早期EHF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文41例均系我院1985年EHF流行高峰间发热早期住院患者,临床表现都符合1981年制定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IFAT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随机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入三组,治疗组13例,对照1组(正常人脾转移因子)15例,对照2组(一般对症支持疗法)13例。三组病例在入院病日、病期、年龄、性别以及早期定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各组病例入院后采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基  相似文献   

4.
<正> 1 一般资料90例均系我院1989年12月~1990年11月收治的EHF 病人,对照组45例,年龄、性别、发病天数两组均无明显差别。全部病例符合1986年全国EHF 临床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治疗组除与对照组均按1986年全国EHF 各期治疗方案治疗外,入院后对治疗组用病毒唑0.8g,胸腺肽40mg 分别加入葡萄液静滴,每d1次,连用3~5d.3 观察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开始用药后即详细观察临床各期变化,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同时也对联合使用药物后的毒副作用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5.
苟小林 《陕西医学杂志》1994,23(10):613-615
<正> 病毒唑(Virazol)又名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化学名1—β—D呋喃核糖—1.2:4—三氮唑—氨甲酰。分子式C_8H_(12)N_4O_5,分子量244.2,是一种广谱抗RNA和DNA病毒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及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病毒唑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疗效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被誉为整个八十年代EHF治疗的主要两方面成就之一。1990年10月第2次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上,病毒唑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已被推荐用于临床。现就病毒唑治疗EHF的临床疗效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抗病毒实验研究及临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迄今尚无特效疗法。1993年1月~1995年1月我们用病毒唑治疗51例早期EHF患者,就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本文共选择病例88例,均为发病5日内的住院病人。临床诊断符合1987年EHF(试行)防治方案,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人,男41例,女10例。年龄15~66岁,平均37.05±1.88岁。其中轻型16例,中型25例,重型8例,危重型2例。对照组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7~61岁,平均37.20±2.35岁。其中轻型14例,  相似文献   

7.
6例经病毒唑和安慰剂治疗的早期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疾病早期即有大量血小板变性、空泡化、膜裂解及不可逆性的血小板聚集体出现,α颗粒明显减少;经病毒唑治疗后或疾病恢复过程时,血小板结构则趋向正常,α颗粒明显增加,但治疗组优于安慰剂组。研究结果认为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障碍与其结构破坏密切相关,病毒唑治疗EHF 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情复杂多样,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我院于1989—1994年应用胸腺因子D加病毒唑治疗EHF患者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116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85年全国EHF专题讨论会制订的标准,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研究较多,但迄今尚无肯定的特效药物。我们于1988年1月至1990年6月在全军。“7.5”攻关招标课题指导下,采用中药方剂加小剂量病毒唑治疗早期EHF43例,并与同期住院一般综合治疗的40例对照,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途径,初步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病例来源:本组病例全部系我们三个医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87年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起病在5天以内,全部经血清学免疫荧光法检查EHF特异抗体阳性确诊。治疗方法:将同期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一般综合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多种维生素;平  相似文献   

10.
李拥军  王玉华 《中原医刊》2003,30(16):43-44
我院自 1991年 5月以来应用基因重组α 干扰素 (IFNα)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丙型肝炎 16例 ,并采用IFNα ,病毒唑分别作对照 ,临床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为 1991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期间住院患儿 48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 2 分组及用药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A组 :IFNα加病毒唑组 ;B组 :IFNα组 ;C组 :病毒唑组 ;每组 16例。三组病例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A组IFNα10 0万u/d ,每周三次连用六个月 ,病毒唑 15m…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所致的肾衰、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是EHF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自1993~1994年9月采用中西医灌肠治疗EAF的ARF7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本组144例均为EHF伴有ARF。诊断符合1986年南京会议制订的全国EHF防治方案标准。EFH特异性抗体均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3(14~78)岁,治疗前平均少尿天数1.39(1~4)天,其中入院时病情:轻型的7例,中型11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1月~1986年3月,我们选用国产病毒唑(Ribavirin)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3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皆符合“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且属于病程在5天  相似文献   

13.
冯学恩  方海林 《浙江医学》1996,18(3):181-182
目前认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制除病毒直接作用外,主要与患者体内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抑制有关。临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早期EHF有一定疗效。我们试用国产强力宁治疗EHF2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病例全部选自我院1991年9月至1995年5月收治的EHF住院病人57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临床诊断、分型符合1986年南京全国EHF学术会议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双份血清特异EHF抗体检查证实。治疗组29例,临床分型轻度9例,中度13例,重度7例;年龄18至45岁,平均39岁。对照组28例,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年龄21至52岁,平均35岁;两组轻、中、重度病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u=0.203、0.14、0.378,均P>0.05),两组平均入院病日分别为4.7±1.1天和4.5±1.2天。两组年龄、入  相似文献   

14.
我科1989~1991年间收治发热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294例,分病毒唑治疗组(174例)及对照组(120例)观察。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均为单纯发热期EHF病人,并经特异性IgM确诊。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入院病日、分期分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为我科1997~1999年住院患者,均符合1987年卫防字4号文件颁发的EHF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0岁,平均30±8.2岁;分别于病程2~4天入院。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28±5.6岁;分别于病程3~4天入院。 1.2 方法:(1)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2)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入液静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我院于1988年12月以来采用654—2、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并经EHF—IgM证实,全部病例入院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0—67岁,平均41.26±15.04岁;病程5—11日,平均6.8±1.95日;少尿期病程1—4  相似文献   

17.
通过244例EHF患者的大剂量病毒唑双盲对照治疗的研究发现,早期(发热4天以内)大剂量病毒唑的应用能阻断或减轻EHF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的紊乱,促进其恢复,从而明显改善EHF的出血倾向,降低病死率(P<0.05)。进一步证实了大剂量病毒唑在EHF早期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3年12月~1996年10月使用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与清开灵联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EHF)66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32例EHF患者,入院时病程<5天。诊断接1990年全国第二次EHF会议标准,全部病例经免疫荧光检测EHF—IgM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16~64岁,平均38.7岁。病程3~5天,平均4.1天,体温38.5~40.8℃,平均39.1℃。对照组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20~67岁,平均37.6岁。病程3~5天,平均4.3天,体温38.5~40.6℃,平均39℃。治疗组轻型8例,…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96年以来,我院采用甘泰联合病毒唑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例,并与单用病毒唑治疗47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1996年6月至1997年8月住院患儿,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8.  相似文献   

20.
调整免疫功能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应用环磷酰胺(CY)或转移因子(TF)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我院从1979年起试用调整免疫功能治疗 EHF 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1.一般资料 1979年11月至1981年6月我院共收治 EHF 34例。在发热期或低血压期入院者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