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RTMXL金属大头髋是新一代人工髋关节,假体间具有独特的"液体薄膜润滑"作用,可降低假体关节面磨损率,较好地改善术后假体长期生存率.另外,假体间具有大直径"头-臼"设计,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假体间撞击,增加关节的稳定性.ASRTMXL金属大头髋是一种新的骨科技术,目前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笔者结合金属大头髋的特点和有关文献及1例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根据人体关节功能、形态及结构,借助高分子聚乙烯、金属、陶瓷等材料人工制成假体,再通过手术方式将病损关节替换为人工假体关节,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改善,达到最终治疗目的。该术式多用于各类髋部疾病治疗中,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纠正畸形关节,促进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而在术后还需通过长时间术后康复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正常,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选取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16例患者17个髋关节(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4个,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个)行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术后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X线和Harris评分分析,平均随访58.2月。结果 所有患者没有一例行翻修手术,X线显示所有表面置换假体植入位置满意,没有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16个髋关节的术后情况表示非常满意。Harri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44(31~52)分提高至术后的91(79~96分)。结论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不失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年青患者为保存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随访,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6年.36例患者疼痛3例,假体松动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1例.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患者的不正确使用,以及手术者的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确诊并开展手术治疗的102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观察组(n=5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假体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假体愈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修复术是解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关节假体松动的有效手段。手术以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介决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为目的。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长期病例的增加,关节假体松动的患者日趋增多,髋关节翻修术病例也腌之增加。我院自1985年6月-2001年10月对17例人工髋关节假体松动并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的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多数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所引发的无菌性松动是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因此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逐渐成为关节骨科医生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1999年因左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因"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随访,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8年。45例疼痛5例,假体松动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2例。结论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及患者不正确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林尤仁 《微创医学》2006,25(4):709-7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应用医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股骨头代替病人已经坏的股骨头,使病人的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减少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点是术后关节活动度较好,可早期下床活动等.我院1994年开始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中准备的配合,成功地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74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组术后优良率达到半髋93.8%;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于多种条件均可耐受的病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得到更有利的功能恢复,其余的病人仍然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全部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的结构,将假体柄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屈伸和运动.其广泛应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眠或活动,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部分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等相关疾病[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髋臼假体的精确安置。适当的髋臼角度,能够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以及撞击征和关节过度磨损,进而维持人工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方法应用术中C臂X光机移位测量髋臼的前倾角、外展角来确定术中髋臼假体的置入角度,并与手术前后测定的髋臼位相参数和传统髋臼假体定位器置入假体的患者全髋术后的髋臼位相参数对比,探讨这种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髋臼杯的精确安置可以使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得以优化,减少髋关节的脱位率和避免撞击。结论术中准确的纠正骨盆的前后倾斜、内外旋转和外展内收,以及髋臼杯的精确安放,可以提高假体置换术手术质量,减少术后脱位、假体撞击、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聚乙烯磨损等并发症,促使人工关节的保存率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 al Head,ANFH)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接收诊治的11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用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可下地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术后可下地活动时间短于B组,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经X线检查,坏死关节假体位置无位移、错位现象,未出现较严重感染,比较结果用统计学软进行处理。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好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长远上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性分析最恰当治疗方式,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应用医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股骨头代替病人已经损坏的股骨头,使病人的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减少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点是术后关节活动度较好,可早期下床活动等。1999年11月~2002年11月,我院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中准确的配合,成功地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克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53-4555
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3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8例行内固定术。术后均予以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优良率达96.0%;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感染情况发生,仅1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采取措施后痊愈;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节假体松动、脱位、下沉情况发生。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根据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年龄、坏死面积等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中晚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入路、软组织张力、假体位置、撞击、外科医师经验、股骨头型号以及内衬外形等。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需要通过整体评估来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治疗通常先考虑复位,若复位失败或复位不稳定则考虑行翻修手术。补救措施包括使用限制性臼杯、双动臼杯等假体。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颈、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患。其目的是通过手术置换假体,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比较大而且多数患者年龄偏大,术后恢复较慢。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6月对39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