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聚维酮联合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选择浅表膀胱癌患者84 例。分为治疗组48 例,以聚维酮作为表阿霉素的溶剂行膀胱灌注;对照组36 例,以0.9%氯化钠溶液作为表阿霉素的溶剂行膀胱灌注。采用术前24~48 h 及术后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肿瘤标本中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随访10~38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6.3%),血尿1例,膀胱刺激症3例;对照组复发8例(22.2%),膀胱刺激症3例。治疗组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cl 2/Bax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维酮联合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聚维酮可能通过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 2/Bax表达来诱导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聚维酮;表阿霉素;膀胱肿瘤;细胞凋  相似文献   

2.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平 《中国药业》2001,10(7):58-59
目的:观察比较羟基喜树碱和卡介苗膀胱癌灌注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膀胱肿瘤术后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以羟基喜树碱10mg加生理盐水20ml行膀胱灌注;对照组25例,以卡介苗120mg加生理盐水50ml行膀胱灌注;疗程均为2年。结果:治疗组2年内复发5例(20%);对照组2年内复发4例(16%),两组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安全,有效,副作用微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78例,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保留2h以上。TURBt术后4d,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前8w每wl次(8次),第9-24w每2wl次(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6m(6次),全疗程共灌注22次。结果:4例于2年内、10例于3年内复发,3年内复发率为17.9%。结论: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维酮(PVP)联合多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24h膀胱灌注生理盐水30mL加多柔比星20mg(对照组),10%PVP30mL加20mg多柔比星(实验组),术后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标本各2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FasmRNA和Caspase-3 mRNA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较实验组高,且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联合多柔比星膀胱灌注能上调凋亡相关蛋白Fas、Caspase-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对照组术后采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时,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78例,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保留2 h以上.TURBt术后4d,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前8w每w1次(8次),第9~24w每2w1次(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6m(6次),全疗程共灌注22次.结果 4例于2年内、10例于3年内复发,3年内复发率为17.9%.结论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吡喃阿霉素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应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防止复发。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2~40个月,无肿瘤复发18例(72%),复发7例。认为:THP用于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不失为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叶丽红 《海峡药学》2012,24(5):178-18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6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组.分别予以吡柔比星30mg加生理盐水40mL和丝裂霉素2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回顾了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随访12~75月,平均37.4±10.8个月,吡柔比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丝裂霉素组(均P<0.05).吡柔比星组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肉眼血尿2例,膀胱刺激症6例.丝裂霉素组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肉眼血尿1 例,膀胱刺激症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吡柔比星预防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丝裂霉素,副作用较少,而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术后规律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加强出院指导,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 78例 ,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 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 ,保留 2h以上。TURBt术后 4d ,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 :前 8w每w1次 (8次 ) ,第 9~ 2 4w每 2w1次 (8次 ) ,以后每月 1次 ,连续 6m(6次 ) ,全疗程共灌注 2 2次。结果  4例于 2年内、1 0例于 3年内复发 ,3年内复发率为 1 7.9%。结论 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联合IFN-α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炳新  韩瑞发 《天津医药》2006,34(9):660-660
笔者对3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小剂量卡介苗(BCG)加干扰素(IFN-α2b)联合膀胱灌注预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加干扰素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周内予羟基喜树碱15 mg、干扰素α-2b(IFNα-2b)30×10~6IU+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2小时,然后每周1次,连续6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 62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6.4%.结论 羟基喜树碱加干扰素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张建春  李军  朱峰  张英杰 《中国医药》2010,5(5):431-4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吡柔比星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1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30mg,以后行常规定期灌注,即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1年;B组(70例)TURBt术后行常规定期灌注;2组均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复发,复发率7.1%;B组复发13例,复发率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2.8%;B组1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0.16,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定期灌注,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40mg)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 39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0.2%。结论 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vs.42.2%,P<0.05)。结论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58例未再次复发,12例1年内再次复发,5例2年内再次复发。结论:TURBT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简单,疗效好,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即刻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后即刻予以膀胱内保留灌注无菌蒸馏水50 ml+吡柔比星30 mg,1次;对照组2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两组术后拔除尿管时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1年以上,随访15~39个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20~53 min,平均(31.6 ±8.9) min,无膀胱穿孔发生,术后留置导尿管1~5d,平均(2.7±0.6)d,4例复发;对照组手术时间13 ~47 min,平均(29.8±8.3)min,1例术中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3~11d,平均(4.6±1.1)d,11例复发.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优于电切治疗,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联合药物膀胱灌注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膀胱灌注药物可以提高浅表性膀胱肿瘤(STCC)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对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减少其毒副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本文就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联合药物灌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