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滑石汤,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由黄芩、滑石、茯芩皮、猪芩各9g,大腹皮6g,白蔻仁、通草各3g所组成。主治谷湿内蕴,复感时令之邪,内外湿相合,郁而化热。症见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觉口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方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滑石甘淡,性寒而滑,清利湿热;茯苓皮利肌肤之湿热;猪苓、通草利湿泄热;白蔻仁宣气机而化湿浊;大腹皮理气滞,散水湿。共奏清热化湿,宣畅气机之功效。笔运用本方治疗湿热蕴结引起的多种病证,疗效显,兹举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三仁汤作为湿温之要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全方共奏宣上、畅中、渗下之功[1]。导师认为湿热致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而三仁汤治疗湿热病往往疗效显著,三仁虽三焦同治,但清化湿热更赖于宣肺气之功。现  相似文献   

3.
三仁汤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载于《温病条辨》一书。药物组成为:杏仁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半夏15克。方中起主要作用者为杏仁、白蔻仁与生苡仁,故名曰“三仁”汤。 本方依其组方特点可以看出,其主要功效是清利三焦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主治湿温初起,湿遏卫表,湿重于热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秋季腹泻是季节性疾病,多发生于8~10月间,常见于婴幼儿。由于小儿脾胃薄弱,又伤于暑湿之邪,使中州运化失健,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生泄泻之症。故治疗应以清而毋凝,消而毋伐,补而毋滞为原则。笔者用三仁汤(杏仁,蔻仁,苡仁,厚朴,半夏,淡竹,通草,滑石)加葛根、神曲、生姜、陈皮。方中杏仁宣肺气以利小便,使气机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健中焦以燥化祛湿,使脾健则湿运,浊降而清自升;苡仁、滑石、通草皆利下焦以淡渗利湿,使湿有下出之路;竹叶清暑利水,再加葛根清热解表,生津止泻;神曲理气消食和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  相似文献   

5.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滑石、白通草、杏仁、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制半夏组成,治疗湿温、暑湿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症见午后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脉濡等。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肺气,白蔻仁辛苦宣中以化湿舒脾,薏苡仁甘淡导下以渗湿泻热,三者均为主药。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为辅药,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舒利气机,宣畅三焦,分消上下。  相似文献   

6.
三仁汤乃《温病条辩》方。系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组成。功能疏利气机,宣畅三焦,上下分消,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或暑温挟湿,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闷不肌,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濡等症.笔者在临证中,根据辩证施治之旨,扩大其治疗范围,每每获效。现举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7.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生薏仁、白蔻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专为湿温初起 ,邪在气分而设 ,笔者将其化裁治疗临床杂病 ,每获良效 ,兹举例如下。1 病例简介1.1 自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患者女性 ,6 0岁 ,1989年10月 30日因左侧胸胁自汗半年余来初诊。自 1989年 3月行“胆总管手术”后即出现左胸胁自汗不止 ,汗出粘手 ,伴头昏蒙沉重 ,困倦纳呆 ,口苦粘腻 ,背部作胀 ,舌质淡红 ,苔黄腻 ,脉濡。此乃湿热交蒸 ,迫津外泄 ;治宜芳香宣化 ,清热利湿。处方 :杏仁 5 g,白蔻仁 5 g,生薏仁 15 g,厚朴 10 g,…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本方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吴氏把它作为治疗湿温的首剂,也是后世医家推崇的治疗湿温的代表方剂。祖国医学认为"湿为阴邪,留恋难散,故汗解不能、攻下无济。既不可辛散燥夺,又不可苦寒直折。本方用杏仁苦温以开上焦,蔻仁芳香以宜中焦,苡仁淡渗以利下焦,稍佐辛燥之半夏、厚朴,清疏之滑石、通草、竹叶等利湿不伤阴,清热不损阳,使清升浊降,从三焦而解。临床实践表明,本方不仅治疗湿温初起,但凡病因病机属于湿者,皆可考虑应用本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生薏仁、白蔻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专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而设,笔者将其化裁治疗临床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仁汤内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仁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全方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八味药组成,原意为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症而设。笔者在临证中将其灵活化裁,应用于许多内科疾病,每取良效。兹举病案3则介绍如下:1 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王某,女,62岁。患者因反复胸闷痛19天,加重13天为主诉由急诊科收住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