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卜蕴东  陈庆源 《微创医学》2009,4(4):438-43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创伤而处于高分解的应激状态,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及病人的生命.患者常因颅脑手术及气管切开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通过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1].但气管切开后,一次性气囊气管套管充气后,可造成食管受压,胃管置入困难.为提高成功率,我们对传统胃管置入进行改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早期行胃肠道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还可以补充营养物质和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和营养支持的目的。而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大多呈昏迷状态,不能经口饮食,需管饲。下面介绍一下1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插鼻胃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病人能否度过手术期和顺利康复至关重要。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置管鼻饲,不但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还可以降低病死率。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多伴有意识障碍,不能自主吞咽,而且大多数病人需要气管切开。气管套管的阻碍,更加导致了胃管插入困难。我科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导丝法置人胃管101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病情危、重存在胃管置入困难病人12例,喉镜引导下将胃管顺利置入,无并发症发生。喉镜引导下困难胃管置入方法简捷、易行,对于ICU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金连 《吉林医学》2023,(6):1547-155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选取110例sTBI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NIT组和进行鼻胃管插管的NGT组。NIT组通过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而NGT组接受鼻胃管插管来获取营养,共持续10 d。比较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肠道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与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以及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肠内营养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水平。结果:在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Hb、Alb和PAB含量以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基本无差异,在经过不同途径的10 d肠内营养后,NIT组和NGT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而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均有所降低,且NIT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研究期间NIT组发生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和血糖紊乱比率明显低于NGT组(P<0.05)。结论: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sTBI患者通过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以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鼻胃管与螺旋型鼻肠管在应用中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在55~72岁。其中4例应用传统的鼻胃管,另4例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同时作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8例患者中,4例置鼻胃管,另4例中其中3例在置管3 d内营养管均自行到达空肠,1例在X线透视帮助下到达空肠,当营养管到达空肠后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2周左右进行对比。应用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无1例发生腹泻、腹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通过进行测量腹围、臀围等方法比较,均较鼻胃管的效果好。结论:在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更好地保证其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9.
廖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1-41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颅脑损伤昏迷需留置胃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松紧带固定;试验组采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近耳部用棉线做一个耳挂。观察2组胃管脱落,鼻部、耳廓压疮情况。结果2组胃管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O.05),试验组鼻部、耳廓出现皮肤压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胃管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在心电,血压,呼吸监护和颅内压监测下采取不同置入胃管方法,观察组50例置入胃管时机选取在降颅压、镇静治疗之后,采用抬起颞下颌关节,改变体位置入胃管法;对照组50例采用随时常规置入胃管法。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置入胃管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颅内压变化,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次数及时间。结果观察组置入胃管过程中心率改变(13.3±3.5)次/min,呼吸改变(4.6±1.4)次/min,收缩压改变(12.1±2.8)mmHg,颅内压平均增高(52±14)mmH2O,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32例,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平均时间(1.23±0.47)min;对照组置入胃管过程中心率改变(27.4±4.6)次/min,呼吸改变(9.5±2.5)次/min,收缩压改变(26.7±3.5)mmHg,颅内压平均增高(82±18)mmH2O,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17例,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平均时间(1.58±0.61)min。两组在置入胃管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颅内压变化均值以及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病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平均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病例置入胃管的时机选取在降颅压、镇静治疗之后进行,可最大程度减少对生命体征和颅内压的影响;采用抬起下颌关节,改变体位置入胃管法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术由于保留时间长、操作简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和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22-9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死亡率达67.86%,发病率为8.56%。发生高钠血症的时间为1周之内,颅脑损伤后72h内出现的10例死亡7例,24h内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原发性下丘脑损伤有关,而24h后出现的也与使用脱水剂有关。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出现高钠血症病死率高,且血钠值越高亦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报导1760例颅脑损伤,其中男性1306例,女性454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0天,治愈及好转占85.45%,死亡占11.36%,疗效与伤者年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有无并发症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型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该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膨出症状予以分型分析并采取治疗,对比以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GOS评分情况。结果其中对侧血肿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较好,其死亡率仅为10.00%,弥漫性脑肿胀型预后较差,其死亡率高达80.00%,明显较对侧血肿型重型颅脑损伤高,该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分型辩证,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伤后1周内盐酸纳美芬治疗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头颅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髋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髋部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髋部骨折病人的诊治经过及其后期伤残情况。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髋部骨折容易被漏诊,后期会加重病人的残疾。结论:医生要树立颅脑损伤常见合并伤的概念,全面查体、尽早发现问题是预防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过程,探讨救治方法。方法回顾2003-2007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病例30例,分析治疗方案和结果。结果30例患者通过治疗,28例恢复良好并正常出院(伴不同程度记忆力减退和头痛),2例死亡。结论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烦躁、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医师要综合考虑问题,积极处理,才能得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