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虎  王上  吕明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71-1573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疗鼻衄有助于充实“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对"肝应春"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肝应春"的理论内涵为:肝是机体应时而变在春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在春季,并不是肝脏的所有功能都增强,而是肝的疏泄功能增强,并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肝的藏血功能在春季相对较弱。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从而在春季出现多发性疾病。并指出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对认识情志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治疗与预防,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日话养肝     
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之所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是人体中的最大腺体。犹如一个“化工厂”,具有代谢、肝汁分泌、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等功能。为什么强调春季注重养肝?按中医理论,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因此春季护肝尤为重要。从免疫学意义和实践中看,春季护肝,对于增强对其他疾病的免疫能力亦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应春"理论源于《内经》,是五脏应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内涵是机体应时而变的自稳调节。所谓"肝旺于春",是指肝脏的疏泄功能在春季增强,对其他四脏有主要调节作用,在其他季节,作用减弱,对其他四脏的功能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调节血量功能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浅析肝调节血量的历史源流,阐述肝调节血量的机理和方式,试述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总结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意义。结果:中西医汇通学派首次明确提出藏血之肝具有调血之用。肝对循环血容量和阴茎局部血量均具有调节作用,而后者主要通过肝藏魂的激发作用、肝主神经的调控作用和肝主疏泄的促进作用发挥功能。肝对阴茎局部血量的调节方式主要为:输纳调节促勃起、应激调节适寒温。从肝调节血量论治阳痿,当重视疏肝敛肝并举,养血活血并重;通经脉、调冲任,以通为用;肝肾同治,调和气血阴阳。结论:阴茎的勃起与肝有着密切关系,肝调节血量功能的正常是阴茎勃起的重要保证。通过探讨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可以为临床从肝论治勃起功能障碍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布胁肋,系目,上巅顶。少腹、胸胁、头顶是肝经经脉循行反映。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其性生发,喜条达恶抑郁,能条畅气机,疏泄胆汁,促进胃肠消化,调节精神神志而使人心情舒畅.调节生殖功能而有助于女子调经、男子泄精。肝又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通过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情志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等调节心脏功能。如肝失疏泄,可通过多种途径而致冠心病的发生,笔者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分析肝对心脏的生理病理影响,探讨冠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气通肝,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由于肝脏承受了人体解毒、排泄的任务,负担最重,所以春季养肝也尤为重要。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是如此。要以食养肝,首先要注意全面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按时就餐,消化功能差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  相似文献   

9.
王联庆  王昆  宫丽莉 《陕西中医》2007,28(3):361-362
肝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肝脏是调节的枢纽,以保证机体的气血调合,阴阳平衡。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经络畅通,气血和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发生肝气、肝火、肝风、肝寒时,五脏六腑必受欺害,可导致妇科诸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不同学者对“肝应春”生理病理理论内涵的不同认识,探讨了肝如何通过疏泄藏血调节自身和其他应时之脏以应四时之变,并阐释了此理论内涵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提出“肝应春”是肝应春季升发之气,疏泄功能增强,藏血功能减弱,以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的调控作用,而其他季节肝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其他四脏应时而变,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不但对许多过敏性疾病和精神情志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某些疾病加重或缓解的病理变化,有益于指导临床辨证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肝主调节论     
何利宣 《山西中医》2012,28(8):61-62
肝位处中焦,以疏泄条达为顺,以藏血为本,疏藏协调,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此称为调节功能。肝的调节功能失职则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如不及时平衡则可变生五脏六腑多种疾病。简述了肝主调节的功能,强调临证要注重调理肝的功能,以恢复机体气机及各系统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肝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志  罗上武  张均倡  王岭  张云 《中草药》1998,29(9):614-615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羊红细胞致敏测定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探讨了叶下珠复方制剂肝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丹大剂量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半数溶血值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相似。提示肝丹具有调节小鼠的免疫机制、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并呈量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陈家旭 《中医杂志》1998,39(1):9-12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肝。同时,重视肝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1 肝为气血调控中心1.1 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疏泄功能与气机、情志调节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着重要的枢调作用,一旦疏泄失常而出现郁结,人体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14.
续海卿 《四川中医》2003,21(5):22-22
哮喘虽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阻于肺有关,但肝胃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气上逆冲肺可发哮喘,胃气上逆冲肺也可发作哮喘。肝胃的升降功能和津液调节功能失调,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而形成哮喘,一些哮喘患者从肝胃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16.
都市女性置身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故易患失眠症。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本,而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的藏血功能不仅维持着女性的生理功能,同时对睡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肝血不足、心血亏虚则神不守舍而致失眠。女性情绪易于波动,最易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肝之调畅情志功能,也可发生失眠。笔者从肝治疗都市女性失眠,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灵枢·天年》篇认为:"人老肝先衰",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  相似文献   

19.
失眠“从肝论治”浅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着重论述了失眠的发生源于脑,而非独咎于心。阐明了肝魂具有调节大脑抑制与兴奋、睡眠与觉醒之平衡协调的功能,为失眠从肝论治确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