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生长因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促进血管生成的介质,只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直接促进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此研究旨在了解创面愈合过程的血管化阶段中,究  相似文献   

2.
很多研究证实外源性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可加速创面愈合,但这些因子在体内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一样。对有关创面内内源性生长因子进行定量检测的报道很少。对过量生长因子是否会产生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外膜敷贴对老年患者慢性创面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创面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膜敷贴(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ADSCs联合外膜敷贴治疗。在患者治疗2个月后复查时评估创面愈合效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取创面组织检测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水平,观察创面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两组微血管计数(MVD)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愈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FGF、EGF、VEGF、PD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MVD计数为(38.53±2.45)个,较对照组的[(30.41±3.04)个]更高(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47.53±5.47)d少于对照组的(55.39±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感染、破溃、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外膜敷贴相比,老年慢性创面患者经自体ADSCs联合外膜敷贴治疗,能上调bFGF、EGF、VEGF、PDGF阳性表达率,提高MVD计数,缩短愈合时间,促进创面修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L-精氨酸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治疗组(C组),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建立后,观察及测量伤后0、4、8、14、16d时创面愈合面积、肉芽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学改变、羟脯氨酸(OHP)含量。结果C组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胶原生成增多,OHP含量增加。结论局部应用L-精氨酸,通过加快肉芽生成,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引起的慢性难愈合创面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感染乃至截肢, 而这类创面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限。该研究团队曾利用胎盘生长因子-2123-144(PIGF-2123-144)的肝素结合域设计生长因子, 使得其与创面环境中暴露的ECM结合。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 工程生长因子(eGF)可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联合使用eGF则更为有效, 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PIGF-2123-144形成的VEGF-A-PIGF-2123-14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PIGF-2123-144形成的PDGF-BB-PIGF-2123-144和肝素结合EGF(HB-EGF)与PIGF-2123-144形成的HB-EGF-PIGF-2123-144的"三联疗法"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 其在给药部位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野生型生长因子。此外, 该研究团队还观察到, 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创面的细胞环境的变化, 包括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数量变化, 对创面愈合情况有显著预测价值。这些结果提示, VEGF-A-PIGF-2123-144与PDGF...  相似文献   

6.
Hyaluronan对创面组织中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yaluronan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的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片创面(共128个)分为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在实验组创面上分别应用0.5%、1.0%及2.0%的Hyaluronan,测定术后第3、7、14、28天各创面愈合组织中的bFGF及EGF含量。结果Hyaluronan能促进创面愈合组织中EGF含量的增加,同时能相对抑制愈合组织中bFGF的增加。结论Hyaluronan通过对创面组织中的生长因子水平的调控,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能减轻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bFGF在面部皮肤擦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临床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面部皮肤擦伤创面的愈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24例52个创面均常规外科清创,其中24个创面应用bFGF外涂,150AU/cm^2,1次/日,7天一疗程,结果:用药创面较未用药对照创面平均提前愈合天数为4天(P<0.01),无明显的色素赏赐着及疤痕形成。结论:bFGF能促进创面上皮生长,伽速面部皮肤擦伤创面愈合。养活后遗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将基因重组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外源性生长因子来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的 bFGF 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用药3~5天后,创面外观及电脑图像分析显示,bFGF 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有一剂量效应。创面活检标本经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做细胞 DNA的周期分析表明,用 bFGF 后创面细胞的 G_1期比例下降,S 期和 G_2 M 期比例增多;其变化规律与创面所用的 bFGF 浓度有关,并与电脑图像分析所得的数据相一致。提示浓度合适的 bFGF 能明显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bFGF与复方SD-Zn对猪肉芽组织中内源性EGF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 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显著的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但外源性应用 bFGF 对内源性 EGF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与修复的关系报道尚少。我们将bFGF 及含锌制剂复方 SD-Zn(磺胺嘧啶银锌霜)应用于小型猪创面,测定肉芽组织中内源性 EGF 含量及创面面积、肉芽填充率等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它们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 EGF 含量的影响及与修复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皮瓣损伤后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制作大鼠皮瓣模型.实验组创面使用bFGF在皮瓣距离蒂部2、5、8 cm处分别注射bFGF 100 U(约0.025 ml)于皮瓣基底部,于第1、5、10天各重复1次,共3次,对照组创面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其创面愈合时间及血管的变化,并分别取相同部位皮瓣组织块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皮瓣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3.0±0.56)d,创面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增多,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增多.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大鼠皮瓣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刺激内皮细胞分裂,促进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形成,从而加速皮瓣损伤后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纯常规治疗及分别联合bFGF、局部氧疗及bFGF/局部氧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bFGF联合局部氧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7月,收治85例117个深Ⅱ度烧伤创面,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烧伤面积、用药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常规治疗组(A组)18例28个创面,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局部氧疗组(B组)23例30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局部氧疗1次,持续90min。联合bFGF组(C组)19例25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给予bFGF(150U/cm2)。联合bFGF/局部氧疗组(D组)25例34个创面,常规治疗同时联合bFGF(150U/cm2)及局部氧疗。bFGF和局部氧疗均以3周为一疗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3±6.6)、(24.2±5.8)、(22.2±6.8)、(18.2±4.8)d;D组创面愈合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8%±12.1%、85.1%±7.5%、89.2%±8.3%、96.1%±5.6%;A组创面愈合率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90%、92%、100%;D组创面治疗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D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联合局部氧疗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首次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地用重组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压力性褥疮的治疗研究。炎症细胞的药物趋化性以及纤维母细胞或内皮细胞的丝状分裂,理论上能够增强创口愈合,特别是对慢性创面的愈合。bFGF是一种多肽,在试管内有广泛生物活性,例如刺激细胞的丝状分裂和趋药性。bFGF强力促进丝状分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化学吸收,有效刺激新血管形成和最终胶原合成。基于广泛的细胞类型对bFGF敏感,设想给予bFGF能加速创面的愈合。在猪、鼠等动物试验中证明,单一应用bFGF在愈合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在和人相近的污染伤口的动物模型中,亦能加速慢性污染伤口的愈合,提示bFGF在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CD100分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BKS糖尿病小鼠背部制备直径5 mm的圆形创面,术后当天CD100组在每个创面局部皮下注射CD100 250 ng(50滋l),对照组注射PBS,两组均隔天注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隔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占原始面积比率。HE和Masson染色行组织学检查,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标记新生血管,CD68染色并标记巨噬细胞。结果由于血痂的影响,CD100组与PBS组相比创面面积无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表明,第7、13、21天CD100组新生表皮与真皮的新生评分显著优于PBS组(P0.05);肉芽组织厚度评分在第7、13天大于PBS组,第21天小于PBS组(P0.05),胶原重塑优于PBS组。在各个时间点CD100组血管化程度优于PBS组(P0.05);炎症状态轻于PBS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CD100分子,能够通过促进创面的血管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通过检测分析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 GM-CSF)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以及CD3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局部联合应用rh GM-CSF和胰岛素促进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用药组、rhGM-CSF用药组以及联合用药组,同时建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1、15、21d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情况,并检测创面中TGF-β_1、FGF-2以及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7、11、15、21d,正常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余各组,糖尿病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21d,正常对照组、联合用药组TGF-β_1、FGF-2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糖尿病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21d,正常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34表达均高于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糖尿病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联合应用rh GM-CSF和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化、纤维化和上皮化,明显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二者联合上调创面中TGF-β_1、FGF-2以及CD3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L-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于伤后0、1、3、7、14、21 d时相点对创面愈合面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创面组织糖含量、羟脯氨酸(OHP)含量及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应用精氨酸后,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较早,坏死组织脱落及上皮匍行提前,OHP含量、组织释放TGF-β1能力均增加,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0.01). 结论 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及增加TGF-β1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糖尿病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1型受体(AT1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Ⅱ及AT1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1R阻断剂Losartan(每天20 mg/kg),在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T1R阻断剂Losartan对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AT1R阻断剂Losartan对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产生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分别为(63.55±2.57)%、(80.78±4.65)%.Losartan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82±4.08)%、(65.05±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1.93±0.17) mm,Losartan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0.75±0.16) mm、(1.49±0.1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7.15±0.42) mm2,Losartan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6.92±0.49) mm2、(4.91±0.35 )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Losartan处理组创面局部EGF、VEGF、bF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阻断剂抑制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产生,因而延缓了创面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4%硼酸溶液换药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创面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只,糖尿病小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在小鼠背部制作3个同等大小的全层皮肤创面后,每日1次分别以生理盐水(A处理法)、4%硼酸溶液(B处理法)和0.5%碘伏+3%过氧化氢溶液(C处理法)对创面换药,记录创面愈合率,创面结痂和感染情况,在伤后3d、7d、14d断颈处死小鼠后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总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B处理法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C处理法(均P0.05)。14d时糖尿病组硼酸处理法TGF-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硼酸处理组(P0.01)。结论硼酸的弱酸性能刺激创面TGF-β1活化,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对全层皮肤缺损的糖尿病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模型,将26只非糖尿病鼠52个创面分为3组:①A组为糖尿病大鼠创伤自然愈合组;②B组为接受rhPDGF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组;③C组为赋性剂组。于伤后3 d、7 d和14 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用组织病理HE和血管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面肉芽再生与再血管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全层皮肤缺损糖尿病鼠创面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数量少,采用赋性剂对照组与糖尿病鼠自然愈合组无显著差别。但外源性使用rhPDGF后,肉芽组织的形成量明显增多,内含的微小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愈合能力明显增强。结论:糖尿病大鼠微血管形成障碍可能是其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而应用外源性的PDGF有助于微血管的形成,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创面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伤口微环境中,生长因子和细胞激素是重要的信号转导物。组织修复通过释放生长因子肽开始,如β-转移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来自血小板α-颗粒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这些肽可以趋化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则可分泌大量与伤口愈合机理相关的肽,包括TGF-β、TGF-α、PDGF、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研究发现,TGF-β和PDGF在生理浓度时能趋化单核细胞,FGF、TGF-β和PDGF对成纤维细胞均有趋化作用。在培养基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