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锡嘴雀、家鸽发声控制核团的定位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轴突示踪法,对鸣禽锡嘴雀、非鸣禽家鸽的发声控制核团,从外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定位,以确定鸟类发声控制神经通路。结果表明,鸣禽与非鸣禽中脑水平以下的发声控制核团相同,均由中脑丘间核经延髓中间核支配鸣肌;但前脑核团二者差异明显,鸣禽为上纹状体腹侧尾端和原纹状体粗核,非鸣禽为原纹状体腹侧。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鸟类鸣叫能力差异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锡嘴雀、家鸽听觉通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RP追踪技术,对鸣禽锡嘴雀,非鸣禽家鸽的听觉通路及各级中继核团进行了比较,探明了听觉通路各级核团,确定了各核团间的纤维联系,并对两种鸣类听觉通路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了黄雀中脑丘间核背内侧部(DM)的纤维联系。将HRP微电泳入DM内,在同侧的中脑枕束和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出现了密集的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在同侧古纹状体栎核及中脑下丘中央核见到密布的逆行标记细胞。结果表明,DM投射到延髓发声中枢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它接受端脑发声中枢古纹状体栎核及听觉中枢中脑下丘中央核的传入投射。提示DM是中脑的发声中枢和发声通路的重要中继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HRP示踪技术对无尾两栖类蟾蜍(Bufogargarizans)和鸣禽锡嘴雀(Ooccothraustescoccothraustes)从外周到听觉中枢的通路逐级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无尾两栖类内耳囊听觉神经纤维上行投射到延髓同侧的背侧前庭核,它是听觉上行通路的第一级中枢,由此核中继后再投射到上橄榄核.以对侧为主;上橄榄核再发出纤维投射到中脑同侧的半环隆枕,后者是第三级中枢,此结果说明:无尾两栖类从外周到中脑听觉中枢的神经通路已较完整地形成;(2)鸣禽锡嘴雀的耳蜗听神经上行投射到听觉通路的第一级中队即延脑同侧的前庭外则核和角核,角核又发出纤维通过外侧丘系直接投射到对侧的中脑背外侧核.说明鸣禽鸟除了具备两栖类的听觉中枢及神经通路外.已进化形成独特的听觉神经通路即延脑的角核至中脑的背外侧核。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了黄眉鹀端脑发声控制中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及古纹状体粗核的传入投射。将HRP微电泳入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在同侧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的内侧部、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端脑听区-Field L、丘脑Uvacformis核及脑桥蓝斑等处见到密布的标记细胞,在古纹状体粗核及嗅叶的X区等处出现了密集成簇的标记终末。将HRP微电泳入古纹状体粗核,逆行标记细胞分布于同侧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的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蓝斑等处。上述结果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接受新纹状体的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端脑听区-Field L、丘脑Uvacformis核及脑桥蓝斑的传入投射。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和Uvacformis核是参与发声学习与记忆的核团,L区是听觉的最高位中枢,蓝斑与植物性以及情绪性反应有关。提示上纹状体腹侧尾核也参与发声学习、听觉记忆以及植物性、情绪性反应的调节。古纹状体粗核接受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蓝斑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HRP示踪技术对无尾两栖类蟾蜍和鸣禽锡嘴雀从外周到听觉中枢的通路逐级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无尾两栖类内耳囊听觉神经纤维上行投射到延髓同侧的背侧前庭核,它是听觉上行通路的第一级中枢,由此核中继后再投射到上橄榄核,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系统地探索三叉神经本体觉传递的中枢通路工作中,曾证明做为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Vodm-LRF)区。而此区的传出纤维又向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Vp)内缘伸延的一个带状区投射。此带状区腹侧达上橄榄核背侧,背侧达三叉上核及臂旁核,形成浓密的标记终末带。为了追踪此带状终末区的神经元向何处投射以及它在Vme—丘脑投射通路中的地位,本实验将HRP溶液注入于丘脑腹后核的不同部位进行了逆行追踪。结果表明,上述带状区的神经元主要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腹内侧部。结合本研究的一、二两篇的结果,作者推论传递面、口部本体觉刺激的中枢通路可能是由Vme,Vodm—LRF,沿Vp内侧延伸的带状区和丘脑等四级神经元组成。本文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已知呜禽类中脑ICo核(Nucleus intercollicularis)由内侧的DM核Nucleus dorsalis medialis)和外侧的MLd核(Nucleus 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Pars dorsalis)组成。前者为发声控制核,后者为听觉转换核。本实验旨在通过HRP逆行标记法了解ICo核的有关传入联系。选锡嘴雀21只(雄10,雌11),于中脑ICo核注入30%HRP(Sigma Ⅵ)溶液0.1μl。存活36—48小时后,颈动脉灌流固定,取脑。蛋白明胶包埋后冰切50μm薄片,隔片取一。按Mesulam ′78)法TMB呈色反应,中性红复染,明视野观察。结果如下: 1.大脑原纹状体腹内侧的RA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talis)获得同侧性标记细胞。该核已被确定为发声中枢。纲胞形状不规则,少突起,直径10—15μm。雄性标记细胞数多于雌性,且左侧标记细胞数多于右侧(3∶1)。  相似文献   

10.
将HRP溶液注入鸣禽黄雀的耳蜗内,顺行追踪了耳蜗神经元至延髓听觉核团的上行投射。①在同侧的听神经(NⅧ)有密集标记的神经纤维束并分别投射至延髓的巨细胞杉和角状核;②在巨细胞核和角状核出现大量密集的标记终末,表明:黄雀的耳蜗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听神经后分别投射至同侧的巨细胞核和角状核做为听觉通路的第一级换元站的延髓耳蜗主核只由此二亚核组成,延髓的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8只猫蓝斑核(LC)向嗅球(OB)、嗅前核(AON)的投射,结果如下: 1.于OB注射例中,LC内出现少到中等量的标记细胞,其分布状况在各例大致相同:全长分布,中间居多,两端渐少;各亚核的细胞数为蓝班主核多于蓝班α核外侧部,后者又多于其内侧部,即pLC>ILCa>mLCa。细胞以中型为主,少量小及大型细胞,多为卵圆、三角和梭形。同侧LC中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侧。 2.于AON注射例中,LC内出现不等量的标记细胞,其分布特点、细胞大小及形态与OB例基本相同,LC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数平均多于OB例。 3.注HRP于OB和AON例中,LC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显著多于OB或AON注射例。  相似文献   

12.
曾少举  彭卫民  张海珠  张信文  左明雪 《解剖学报》1999,30(4):310-315,I006
目的 研究鸣禽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A)壳区的神经联系。 方法 HRP和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的神经示踪技术。 结果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的传入纤维来自新纹状体听区L1、L3 和高级发声中枢壳区(HVC shelf);传出纤维投向间脑卵圆核壳(Ov shell)、中脑背外侧核与丘间核之间的界面区(MLd/ICointerface)。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与高级发声中枢壳区间与已报道的非鸣禽相应脑区一样存在喙-尾投射关系。 结论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听觉-发声核团壳区可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鸣禽壳区在进化上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13.
向大白鼠脊髓的颈、腰膨大和胸髓右侧半分别注入HRP或WGA—HRP,研究了脊髓向延髓外侧网状核的投射。 1.双侧的三叉神经下亚核同时接受颈、胸和腰髓来的投射。 2.大白鼠脊髓主要投射于外侧网状核的尾侧半,有一定的体部定位关系。颈髓投射于双侧大细胞亚核的外侧2/3及与共相邻接的一部分小细胞亚核内,以同侧投射为主。胸髓投射于双侧的大细胞亚核的内侧2/3和与之相邻接的一部分小细胞亚核内,两侧无明显差別。腰髓投射于双侧小细胞亚核和与之相邻接的部分大细胞亚核内,以对侧投射为主。它们相互间有部分重叠。 3.颈、胸和腰髓内外侧网状核投射的神经元位于从背角至腹角的灰质内,越边投射的神经元比不越边投射的神经元位置更靠腹侧。  相似文献   

14.
用家兔15只,分别将不同量的30%HRP或5%WGA-HRP注入颈髓、胸髓或腰髓内,观察Edinger—Westphal核(E—W核)向脊髓的投射以及此种投射有无定位分布关系。同时,观察了家兔E—W核的正常形态学。家兔的E—W核为中线结构,位于动眼神经核头侧及背内侧,包括头侧的前正中核(AM核)及尾侧的固有E—W核两部。AM核最头端分成左右两部。两核均由中、小型梭形细胞构成,但AM核之细胞较狭长。AM核及固有E—W核的细胞向脊髓颈、胸及腰段有广泛的投射,各段投射细胞在核内分布弥散,无明显定位。但AM核头端分成左右两半处的细胞主要投射至腰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猫中脑Darkschewitsch氏核(DK)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观察了起源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证明DK仅投向前、后乙状回(感觉运动皮质),其余各脑回或机能区均不接受DK的投射;DK只投向感觉运动皮质的前肢区,而不投向后肢区和面区。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的卵圆形、梭形和三角形为主,散在分布于同侧DK的全长,对侧几乎无标记。核的吻段较尾段的标记细胞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白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PAG)向小脑皮层的投射。结果表明:小脑皮层的所有注射区域均接受PAG的投射。PAG向同侧小脑皮层的投射多于对侧,两者之比约为3∶1。PAG-小脑皮层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区及内侧区的腹侧部,吻段很少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中、小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偶见中型多极细胞;PAG尾段的尾端可见少量大型多极细胞。小脑和PAG均与许多内脏的功能活动有关。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投射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雀角状核及巨细胞核的传出投射—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信文  蓝书成 《解剖学报》1993,24(2):147-152,T006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HRP注入大白鼠的颈迷走神经干,用TMB成色法追踪颈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向中枢的投射。于双侧孤束核和迷走运动背核中见到标记终末,以同侧为主。于同侧的孤束内也见到了标记纤维,并可一直追踪至颈1—2髓节。木实验还观察到在延髓的上部迷走神经的感觉根丝与运动根丝相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家兔中脑网状结构中,我们看到一些散在的巨细胞,位于红核头侧半背外方的中脑被盖内,形态和大小与延髓网状核的巨细胞相似。将HRP或WGA-HRP注入家兔颈、胸或腰段脊髓后,这些散在的巨细胞超过半数被标记。并以红核头端平面出现最多。在标记细胞附近还出现了标记终末,说明中脑网状结构与脊髓之间存在着往返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HRP逆行轴突运输追踪法探讨了猫大脑皮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Vo)投射的起源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冠状回是最主要的起源部位,其前、后部向Vo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该回前部的标记细胞数量较后部明显多,内、外半的起源细胞数量也不同。眶回的前部,乙状前回外侧部的前部也有大量标记细胞。该三回的最前端相互连接成为“前斯氏回”,此处是皮质—Vo投射的最核心起源部位。另外,标记细胞还见于上斯氏前回、乙状后回、侧回和外斯氏前回。所有的标记细胞都位于大脑皮质第Ⅴ层,大小不等。未发现先导回及颞、枕叶皮质有向Vo的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