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方法 对 6 0岁以上的正常老年人及青年对照组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2、CD4、CD8。结果 老年人RBC -C3bR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 ,RBC -I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P<0 .0 5 ) ,T细胞亚群CD2、CD4、CD8、CD4 /CD8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透析及未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及其亚群CD4及CD8抗原表达情况。并与86例正常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的CD3、CD4和CD8表达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毒症透析组与非透析组相比,其CD3、CD4和CD8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血液透析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对尿毒症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以及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规律,为今后临床病情判定、预后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并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此外,将患病组进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分层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BC-C3bRR、RBC-ICR、RFER及RF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层后比较,不同损伤程度RBC-C3bRR、RBC-ICR、RFER及RFIR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层后比较,不同损伤程度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检测这些细胞学指标对判断病情,预后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咪替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引流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L - 2的调节作用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法、放免分析法 ,分别检测非西咪替丁组和西咪替丁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及IL - 2活性。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患者RBC -C3bRR、IL - 2活性降低 ,RBC -ICR升高 ;西咪替丁组术后RBC -C3bRR、RBC -ICR及IL - 2活性与同时间非西咪替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说明西咪替丁可促进梗阻性黄疸患者受损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L - 2活性的恢复 ,这对于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感染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酵母菌花环法对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2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 receptor rosette rate,RBC-C3bR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mmunocomplex rosseete,rate,RBCI-ICR)检测,同时检测28例哮喘患儿缓解期应用激素吸入治疗1月及6月后的RBC-C3bRR及RBC-ICR。结果:哮喘发作组RBC-C3bRR较缓解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P<0.01)。RBC-ICR较对照组升高(P<0.05)。哮喘患儿缓解期应用激素吸入治疗1月后,RBC-C3bRR较未用药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RBC-ICR差异无显著性(P>0.05)。激素治疗6月后,RBC-C3bRR较未用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RBC-ICR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缓解期激素吸入治疗可改善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7.
精氨酸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大肠癌患者34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静脉输注Arg 25 g/d、连续3 d.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C3b受体花环率(C3bE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研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结果实验组CD4+、CD4+/CD8+、NK细胞活性、C3bRR均有提高,尤以CD4+、NK细胞活性提高明显(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IC亦有改善,但仅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C3bRR变化与NK细胞活性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5804,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下降,由55.8%降至42.6%,(P<0.01),S期%及(S+G2+M)期%亦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短期应用药理剂量的Arg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指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6月-2014年7月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另外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对所有研究资料的外周血的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明显优于透析前,而透析尿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未透析尿毒症组,CD8低于未透析尿毒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法可以显著提高终末期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伟  仲晓燕  李蓉 《现代保健》2009,(26):23-2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并探讨该群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肿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在胃癌肿瘤免疫过程中Treg细胞对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IM^+CD25^+和CD8^+水平显著增高,胃癌临床分期越晚CD3^+、CD4^+、CD4^+/CD8^+水平越低,CD4^+CD25^+和CD8^+水平越离.在临床I、Ⅱ期患者与临床Ⅲ、Ⅳ期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数量下降,而Treg细胞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与胃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用链霉亲和素碱磷酶法(SAP法)检测其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 肺结核患者红细胞C3b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01);肺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1);肺结核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肺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所下降,这可能影响结核病的病情和疾病转归;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对结肠、直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结、直肠腺癌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静脉输注Arg25g,连续3天。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体液免疫指标(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外周血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方法】 HIE新生儿50例血SS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和IL-6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HIE患儿血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细胞免疫功能显示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HIE患儿血SS的变化与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及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sIL-2R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HIE患儿血SS水平升高与HIE存在密切相关,且其变化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期+Ⅳ期与Ⅰ期+Ⅱ期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卵巢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术前比较并未明显恢复(P0.05),但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所恢复(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短期并不能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术后明显恢复,提示其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结核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链霉亲和素碱磷酶法(SAP法)检测其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15.882 ±4.65)%、CD8+T淋巴细胞比例(27.69±0.74)%、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阳性率(19.40±0.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T淋巴细胞比例(46.48±1.34)%、CD4+T淋巴细胞比例(28.12±0.69)%,CD4/CD8比值(1.0223±0.09362)和红细胞C3b受体阳性率(17.73±0.63)%明显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之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致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正相关,且均有所下降,可能与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酶免疫分析法,对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8+CD28-)的表达和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即CD35)进行分子定量检测,45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Rl表达明显下降,CD3+、CD4+、CD8+CD28+表达减少,而CD8+CD28-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恢复期上述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CR1与CD8+CD28-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儿童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淋巴细胞活化异常,其中CD8+CD28-细胞群的活化障碍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持续异常,可能是发生继发性过敏性咳嗽的重要细胞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其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红细胞CR1(RBC-CR1)分子数量及PCR-RFLP法测定CR1密度基因多态性。结果:砷中毒组RBC-CR1密度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HH型72例(70%)、HL型27例(26.2%)、LL型4例(3.8%)。砷中毒患者RBC-CR1分子数量及各基因型CR1分子数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BC-CR1数量减少可能是砷中毒引起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受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22例正常儿童及24例IM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IM组CD3^+CD19^-(总T淋巴细胞)及CD3^+CD8^+(抑制性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23,14.982,P〈0.01),而CD3^-CD19^+(总B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辅助/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90、-9.355、-14.973、-6.652.均P〈0.01)。结论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变化,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可能对评估IM患儿的免疫功能情况、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药物的指导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探索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对32例确诊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在入院时采血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流式细胞仪上运用双标法检测)及肝功能检测,比较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参考值的差异,并与肝功能损害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皮疹类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之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成熟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8+)百分数明显升高,CD4+T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B淋巴细胞(CD19+)亚群百分数、CD4+/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谷酰转肽酶与成熟T淋巴细胞(CD3+)百分数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胆碱酯酶、白蛋白与淋巴细胞、CD3+细胞百分数均存在负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肝功能损害与细胞免疫系统的活跃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To determine whether acute mental stress alters the composi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r 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 we determined blood cell counts and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s, and examined lymphocyte subse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10 min. of mental arithmetic in 20 healthy female students. During mental stress the absolute number of leukocytes, lymphocytes, CD8+ cells, and CD16+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rate of CD8+ cell increase was higher than CD4+ cell increase. Therefore the CD4+/CD8+ rati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mental stress. Erythrocyte counts,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and packed cell volumes remained unchanged during and after mental stres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ute mental stress is associated mainly with rapi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hanges,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CD8+ and CD 16+ cells into circulation. Th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rythrocyte counts,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and packed cell volumes during stress indicates that changes in lymphocyte composition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hemoconcentration. Thus, acute mental stress has a detectable influence on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s and the immun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