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陈扬波  孙祖贤 《武警医学》1994,5(4):213-214
固定环治疗脊柱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附8例分析)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陈扬波,孙祖贤,谢尚文(昆明650111)近3年来,我院对胸腰椎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伴截瘫病人,开放复位减除脊髓压迫后,采用脊柱固定环作内固定治疗,有利于病人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减少...  相似文献   

2.
我院骨科1981年2月以来,开展哈氏杆(Harring-ton rods)撑开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截瘫11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6.6岁(17~43岁)。损伤部位:胸腰交界处骨折脱位9例,T_(5.6)及T_(6.7)骨折脱位各1例。6例合并完全性截瘫,5例合并不完全性截瘫。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1.7天(12天至10个月)。5例作了椎板切除减压及脊髓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伴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骨折脱位患者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8~56岁.受伤节段为T12~L2,骨折椎体压缩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程度为25%~50%.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完成.将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组Ⅰ:采用2椎体4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组Ⅱ:采用3椎体6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后凸角、神经功能以及腰痛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 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组Ⅱ手术时间长于组Ⅰ,但并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在矫正率、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方面,组Ⅱ均明显优于组Ⅰ.两组术后神经功能以及LB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3椎体6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节段腰椎椎弓椎体骨折伴滑脱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复位和前路钉棒固定后的神经功能与影像学结果.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多节段椎弓根椎体骨折脱位患者12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和前路钉棒固定手术给予复位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12例患者均有不完全神经损伤,术后至少改进了一个Frankel分级.经伤椎椎弓根骨折处的螺钉固定获得较好的复位.随访期间没有发现螺钉断裂. 结论不稳定腰椎多节段椎弓根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可以通过后路有选择性的经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维持.  相似文献   

5.
1987年~1998年我院共收治股骨骨折608例,其中上段骨折205例,均采用髓内针固定,其中术中失误5例,失误率约为24%。现将失误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76岁。侧别:左侧3例,右侧2例。伤类:坠落伤1例,车祸伤3例,重物压砸伤1例。骨折类型: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2例,斜形骨折1例,横断形骨折2例。12 内固定情况 梅花针固定4例,“V”型针固定1例。术中股骨头脱位2例,股骨头脱位并髋臼后缘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自骨皮质穿出者1例。5例均1年后来院取内固定,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168例胸腰椎骨折病人,T5-T10骨折10例,T11-T12骨折40例.L1骨折70例,L3-L4骨折12例,非手术治疗141例,手法复位30例,截瘫病人36例,手术治疗27例,其中Dick’s钉内固定12例,内固定位置良好10例,稍差2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3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采用鲁克氏棒与哈氏棒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满意。31例不全瘫患者术后能参加劳动和扶拐行走者有26例,5例全瘫中有两例完全恢复。文章讨论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36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总结。结果 36例中采用钢板内固定21例,梅花钉9例,“V”形针3例,国产带锁髓内钉3例。其中内固定物选择错误16例,骨折复位不良或有明显骨缺损18例,术后过早负重22例。所有病例经过再次手术内固定、植骨后全部愈合。结论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遵循生物力学原则。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在良好复位的同时尽量保护骨折处的血运、有明显骨缺损时应一期植骨,术后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术后过早负重是预防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髋臼骨折日益增多,手术治疗已成为移位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1-3].累及前柱的骨折包括前柱骨折、横断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及双柱骨折等,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经皮拉力螺钉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和改良的Stoppa入路均可显露前柱,但不能直视对侧的关节面,置钉时螺钉可能误入髋关节内.为了预防发生该并发症,国内外多名学者对髋臼前柱的解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4-7].笔者就髋臼前柱内固定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4~1996年,我们自制“冂”式骑缝钉内固定治疗骨折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6~49岁。固定部位:足跗骨5例,桡骨远端、肱骨外科颈、跖骨各2例。“冂”式骑缝钉制作方法:用钳将三角针或克氏针折叠成大小不同规格的“冂”式骑缝钉,将尖挫锐备用。固定方法:将骨折复位后,根据骨的大小选择适宜的“冂”式骑缝钉,在骨的两侧与钉相应的部位钻孔,再将1~2枚“冂”式骑缝钉沿钻孔锤击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本组11例,有10例已取出“冂”式骑缝钉,未见“冂”式骑缝钉松动,骨折无移位  相似文献   

11.
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并比较国产改良金田钉棒(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Z”形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 anterior thoraco-lambar fixation system,Zplate^TM ATL)及AO钉棒固定系统(VentroFix)3种技术的特点。方法 总结1997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1例(包括Kaneda 24例、Zplate 12例及VentroFix 5例)。结果 随访1.5年-4年,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比较结果显示,Zplate和VentroFix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合并症少、固定材料生物相窝性好、无磁性干扰、省时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TE自锁式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新型自锁式髓内钉。髓内钉远端采用可伸缩的矩形框在髓腔内固定 ,近端则采用可取弃的“几”形钉固定。临床 2 5例肱骨及股骨骨折全部愈合 ,随访 9~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X线片显示出现骨痂时间为术后 6~ 9周(平均 7周 )。认为自锁式髓内钉使手术操作更简单 ,骨折更易愈合。  相似文献   

13.
掌指骨端斜形骨折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 ,虽然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或石膏托外固定治疗 ,但多数因骨折移位而影响手指关节的功能。本文探讨用微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端斜形骨折的最佳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手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寰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2岁.齿状突骨折均为Anderson Ⅱ型新鲜骨折,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8.6~14.9分,平均10.7分.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枢法模Vertex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直视下行C1、C2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寰枢椎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 d(平均4 d)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神经功能JOA评分13.5~16.9分,平均15.8分.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术中复位、固定可靠、骨愈合率高等特点,为齿状突骨折合并伸直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截瘫是外伤性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治疗上报道较多的是手术减压内固定,疗效不一.我科自1988年以来选择性地应用单纯哈氏棒撑开装置治疗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均系急性外伤引起的下胸上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其中压砸伤7例,坠落伤4例,直接暴力1例.除4例完全截瘫外余均为不全截瘫.手术方法:3例全麻,9例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固定至损伤椎体的上下各两个正常椎体,一般均在上棒过程中局部加压配合台下牵引,使脱位椎体复位.矫正畸形,个别复位困难有交锁者用撑开器撑开复位,再上棒固定.卧床1个月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床上活动双下肢,3个月后下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手术。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后路钉棒系统或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第二步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颗粒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8例颈椎骨折脱位均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28例中有10例恢复良好,14例生活自理。C级以下平均离床活动时间为2~5天,4例肌力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均伴寰枢关节前脱位。15例行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行经皮前路C。关节突螺钉内固定。结果 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寰枢关节融合,另1例不愈合。结论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特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常合并脊髓损伤和脱位,伤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自2001年1月以来,收治此类病人23例,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7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3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结果37例患者采用Vertex系统固定30例,Axis系统固定7例。寰枢椎完全复位32例,大部分复位5例。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0例次。寰椎和枢椎各置钉74枚,寰椎后弓打孔置钉时5例5处寰椎后弓断裂和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侧块置钉。枢椎置钉时椎动脉损伤2例(早期病例)。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瘫痪加重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齿状突骨折愈合30例,畸形愈合7例;寰枢区后表面植骨融合37例,枕寰区后表面有骨痂形成2例。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脊柱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早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速使骨折脱位的脊椎复位,解除脊髓的压迫,局部内固定,以便于术后护理及功能的恢复和锻炼。 我们施行了开放复位并用不銹钢丝作棘突连环结扎固定治疗。这种方法可使损伤部位之脊柱牢固地保持在超伸展位置不易变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自1955年起,用此法治疗共33例。为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很多方便,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对功能的恢复也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