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3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2例,翼点入路21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36例中,显露满意22例(61.11%),全切26例(72.22%),痊愈32例(88.89%),无死亡,预后良好18例(94.74%)。结论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鞍区脑膜瘤全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显微手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21例镰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按脑膜瘤切除Sinpson分级法:Ⅰ级切除者15例(71.43%),Ⅱ级切除者5例(23.81%),Ⅲ级切除者1例(4.76%)。术后随访1~2年,患者生活自理,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步态不稳、耳鸣和听力下降。根据肿瘤附着于天幕的位置分为5型。直接手术9例,2例幕上入路,7例幕下入路。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8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矢状窦,大脑镰旁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肿瘤常隐藏于脑组织下方,有时向双侧生长,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由于该肿瘤起源部位特殊,术中既要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和大脑镰,又要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及中央区脑组织,增加了手术全切肿瘤的难度。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2014,(1):17-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利用显微手术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标准评价脑膜瘤切除程度,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28例,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有效随访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旁脑膜瘤,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相邻脑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提高全切除率,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并总结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回顾性总结经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11例各个不同部位的颅底脑膜瘤,其中经额眉上或眉间上额纹切口切除双侧颅前窝底脑膜瘤25例,鞍区脑膜瘤(含鞍结节、前床突及鞍隔)23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8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和脑桥小脑角脑膜瘤18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15例小脑幕脑膜瘤和4例镰幕区脑膜瘤,经相应部位开颅切除。全切除肿瘤104例,次全切除7例,无死亡。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一种损伤小和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位置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O例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通部位脑膜瘤所行的不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偏瘫1例,无死亡,随访6~24个月复发5例。结论根据不同部位脑膜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8.
小脑幕脑膜瘤临床并不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1]。以往全切除率较低而死亡率较高,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现已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4]。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107例,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选取该院2004年1月以前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2%(103/107),对照组为86.0%(431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13,P〈0.05);肿瘤全切除率观察组为90.6%(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X^2=4.709,P〈0.05);术中输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489.2±13.4)mL与(893.0±21.3)mL,t=144.468,P〈0.0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70.6±18.2)min与(45.3±11.7)min,t=8.991,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嗅沟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8例嗅沟脑膜瘤的诊治,并进行分析.结果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8例患者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适当的手术入路及技巧将肿瘤全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如何提高全切率,降低手术死残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膜瘤病例,采用翼点入路、经额下入路等不同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4例(73.3%),好转10例(16.7%),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4例(6.7%),死亡2例(3.3%),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和部位,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熟悉显微神经解剖关系,熟练应用手术技巧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死残率。  相似文献   

12.
陈江还  孙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61-161,164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脑膜瘤的特点。方法:对本科2004~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11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不全切除2例。术后3例复发,随访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发现脑膜瘤后应早期行手术切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要点及预后。方法:系统分析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视力障碍最为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最为突出,其次为癫痫。本组肿瘤全切除22例(67%),无手术死亡。肿瘤未能全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与颈内动脉粘连。结论:颅中窝脑膜瘤影响到颈内动脉时手术处理较为棘手,切除时应仔细慎重,避免造成副损伤或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4.
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s,SRMs)较为常见,发生率仅次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凸面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2%。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因解剖部位深,手术暴露困难,肿瘤常包绕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视神经与海绵窦关系紧密,其全切除仍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的深入了解,使得手术切除这些肿瘤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术后功能结果明显提高,本研究将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11例(Simpson Ⅰ、Ⅱ级),次全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岩斜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门诊、电话和微信进行随访。对患者的临床结果、KPS评分和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评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GTR)8例(66.7%),次全切除(STR)4例(33.3%)。12例得到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5例症状较术前改善,GOS评分较术前提高,6例无显著改变,1例较术前变差。结论 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手术不应过分强调肿瘤全切,应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嗅沟等位置。侧脑室脑膜瘤属于少见的脑膜瘤,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15%-4.15%,占侧脑室肿瘤的20%~30%。我科自2005年10月。2010年11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侧脑室脑膜瘤患者11例,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鞍上脑膜瘤     
顾志恺  邓传宗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373-1374
目的:总结胺上脑膜瘤按肿瘤大小及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32例鞍上脑膜瘤采用回顾分析法,研究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71.8%),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视力恢复18例,未改变9例,下降5例。结论:按肿瘤大小及周围结构关系选用单侧额下或双侧额下或翼点入路;使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关键;早期诊断有利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是人类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通常脑膜瘤生长较缓慢,病程长,且大部分脑膜瘤都可以通过手术全切肿瘤。然而,良性脑膜瘤全切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发现脑膜瘤术后复发在影像学的表现上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手术前即做出高复发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非常的意义。本文就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