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醋酸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大港区2 003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用VIA和 VILI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单纯VIA阳性者257例,VIA或VILI阳性者共计265例,其中197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为7.04%,其中CINⅠ116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结论:在资源有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实施VIA或VILI做宫颈癌初筛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多种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近年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多种筛查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新近出现的液基薄层细胞学、电子阴道镜、计算机辅助细胞学、以及最热门的HPV-DNA检测法在早期筛查中各有优劣,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有效合理的筛查方法是达到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可极大程度减少宫颈癌的病死率,“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医疗技术的进步显著改善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但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不少漏诊误诊的病例。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在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宫颈癌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及阳性病例的漏诊率,帮助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节省时间和精力,且有望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HPV检测、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人工智能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巴氏涂片结合醋酸白试验肉眼观察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巴氏涂片结合醋酸白试验肉眼观察进行宫颈癌筛查。方法 巴氏Ⅱ级以上者、醋酸白试验肉眼观察阳性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并做多点活检、组织学诊断。将二者结合综合分析。结果 巴氏涂片结合醋酸;肉眼观察(VIA)在官颈癌普查中互为弥补,CIN的诊断准确率可提高20%~35%。结论 此方法费用低,易操作,适合边远贫困地区大范围宫颈癌普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及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 D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与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优化组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时HPV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治疗的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但HPV的高感染率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相对较低的发病率,仍需我们寻找新的能早期预测真正发生宫颈癌风险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3月至10月应用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VIA/VILI)对华北地区6县市(北京大兴区、天津大港区、河北赤城和曲周、山西襄垣和沁县)6地区部分生育年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如异常取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病变者依据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6地区共筛查12208例,大兴、大港、赤城、曲周、襄垣、沁县:VIA/VILI阳性率分别为11.50%、17.95%、21.88%、6.19%、2.95%、6.11%;阴道镜检查的活检率分别为80.43%、83.33%、8.26%、48.00%、100.00%、74.40%;活检病例中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6.49%、15.67%、18.42%、1.67%、18.33%、21.51%;VIA/VILI对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5.22%、13.06%、1.52%、0.80%、18.33%、16.00%。结论不同地区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在应用和推广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与健康。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居首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全球有超过27万的女性死于宫颈癌,其中80%以上发生在欠发达国家。大量研究已证明,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阴道镜筛出癌前病变及肉眼不能发现的早期宫颈癌,指导活检,提高活检和诊断的准确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进行癌前阻断,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用电子阴道镜对3722例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对2672例绝经前妇女行常规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即在阴道镜下定点行组织活检。结果:256例检查结果中,发现异常147例,异常率51.42%,其中98例为CIN1,18例为CIN2,14例为CIN3,5例为原位癌,12例为尖锐湿疣。镜下定位活检100%。结论:阴道镜筛查能有效筛查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是提高宫颈癌筛查诊断的重要手段。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前病变: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治宫颈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cancer precursor)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从事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等各个专业的医务人员,无一例外地与宫颈癌前期病变打过交道,但是在当下开展此项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偏差令人十分不安,如:将宫颈细胞学的结果作为临床诊断进行处理;将“宫颈糜烂”作为宫颈癌前期病变进行治疗;对患者夸大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性质给予过度治疗;对小于30岁的年轻患者过于频繁地行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及滥用药物治疗HPV感染等。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宫颈基因甲基化程度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为宫颈癌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应用宫颈癌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减少患者过诊过治、节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LA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向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M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宫颈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筛查异常行阴道镜下活检的113例绝经后女性,分析不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高危型HPV(HR-HPV)结果对宫颈病变检出的情况,比较组织学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宫颈TCT和HPV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绝经后女性HR-HPV感染分布与宫颈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9,P=0.303)。细胞学高风险组中组织学CINⅡ+的检出率高于低风险组(χ2=29.018,P=0.000);宫颈活检组织学病变程度与宫颈细胞学严重程度呈弱正相关(r=0.389,P=0.00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阳性组中宫颈高级别病变分布情况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绝经后女性宫颈TCT和HR-HPV筛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75.00%、60.42%、87.69%和94.59%、10.13%、33.98%、80.00%。结论:宫颈TCT级别高、免疫组化阳性的绝经后女性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12家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5年全国12家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oppommistic screening,OS)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巴氏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液基细胞学检查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1242952例次,其中接受OS202231例次,占门诊例次16.27%.筛查方法依次为液基细胞学84082例(41.58%),巴氏细胞学79426例(39.27%),Ⅰ方案23658例(11.70%),Ⅱ方案6504例(3.22%),检测HPV筛查者5976例(2.96%);Ⅲ方案2585例(1.28%).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液基及巴氏方法)占95.76%.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共5146例(2.54%),宫颈癌1134例(0.56%).结论: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rcinoma using 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 (VIA) as a screening test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rcinoma in the Dakahlia Governorate in Egypt. METHODS: Diluted acetic acid (5%) was applied to the cervix during routine gynecologic examination. Women with positive results were referred for colposcopy. Those with negative results were referred for colposcopy only when they had clinical indications. RESULTS: Among the 5,000 women who were screened using VIA, 409 were referred for colposcopy.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was diagnosed in 151 (60%) of the 253 women with positive screening results and in 4 of the 156 women with negative screening results. There were 39 women with high-grade and 116 with low-grade CIN. The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VIA screening test was 97%. Its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60% for all grades of CIN and 90% for high-grade CIN. CONCLUSION: 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 although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false-positive results, is a valuable test for the screen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并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诊治、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病变患者共92例,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组(30例)和宫颈癌组(3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EK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EK在正常组、高级别CIN组和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56.7%和68.8%,其中宫颈癌组MEK阳性表达率最高,分别高于高级别CIN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CIN组MEK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03)。MEK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宫颈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宫颈癌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MEK转导通路可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s)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以PCR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TLR3、TLR7、TLR8、TLR9及干扰素β(IFN-β)基因在宫颈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并分为HPV16持续感染组与HPV16非持续感染组及宫颈炎症及CINⅠ组、高级别CIN和原位癌组、宫颈浸润癌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HPV16持续感染组与HPV16非持续感染组中,TLR3 DNA表达量分别为0.622±0.160、0.696±0.155,干扰素β(IFN-β)DNA表达量分别为0.640±0.169、0.735±0.151,TLR3、IFN-βDNA在HPV16持续感染组表达量低于HPV16非持续感染组(t=6.574,P=0.011;t=4.378,P=0.038);TLR3 DNA与IFN-βDNA呈正相关(r=0.693,P0.001),TLR 9DNA与IFN-βDNA呈负相关(r=-0.384,P0.001)。2在宫颈炎症及CINⅠ组、高级别CIN和原位癌组、宫颈浸润癌组中,TLR3DNA表达量分别为0.661±0.159、0.606±0.143、0.507±0.160,IFN-β表达量分别为0.722±0.169、0.659±0.144、0.483±0.143,TLR7DNA表达量为0.737±0.198、0.754±0.206、0.864±0.167,TLR9DNA表达量为0.531±0.172、0.606±0.192、0.701±0.200。TLR3、IFN-βDNA表达量随宫颈病变进展而逐渐下降(F=7.983,P0.001;F=12.163,P0.001),而TLR7、TLR9 DNA表达量则随宫颈病变进展而逐渐增高(F=3.647,P=0.028;F=9.415,P0.001)。结论:TLRs可能参与宫颈局部免疫系统对HPV16的清除过程,TLR3表达减低可能通过下调IFN-β表达而影响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从而导致HPV16持续性感染。TLR3、TLR7、TLR9异常表达在宫颈病变发生及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982例年龄35~64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检测、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p16/Ki-67双染检测,对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在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无可见病变时,行宫颈管搔刮术(ECC)。比较3种方法分别作为初筛手段识别宫颈癌前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分析3种方法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最终966例妇女进入研究,共检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患者42例。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7.6%、88.1%、92.9%;特异度分别为84.1%、78.8%、82.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8%、15.9%、19.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3%、99.6%。p16/Ki-67检测的AUC分别与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与HPV DNA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相似,因其具有简便、客观、高效、易于重复的特点,p16/Ki-67双染检测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在子宫颈血液循环丰富的红区靶向连续活检识别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阴道镜检查并依据R-way阴道镜诊断术语进行阴道镜拟诊和定位活检的202例病例,统计分析在红区获取的536块活检组织的定位、病理组织分布情况及阴道镜未见异常时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