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g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证。广义上讲,ACS包括ST段据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狭义上讲,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NSTEMI,UAP/NSTEMI又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近年来,随着对UAP/NSTEMI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 ACS)恰当的危险分层、准确预测预后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与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V events,MACE)显著相关。传统临床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如肌钙蛋白)等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研究显示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NSTEACS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下面对NSTEACS与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作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记物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心肌缺血也可以引起 BNP 水平特异性改变。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已经有不少关于BNP的研究。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添  钟国强 《医学综述》2005,11(5):394-39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心源性猝死。ACS的现代分类:目前主要是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ACS,前者绝大多数为STEMI,后者包括UA和NSTEMI。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6.
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于2000年11月12日被美国食品和药物委员会正式批准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记物.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心肌缺血也可以引起BNP水平特异性改变.较早的一些研究主要限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最近已经扩展到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前两者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目前主要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ACS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而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Ever  D  Grech  David  Ramsdale  李崇剑 《英国医学杂志》2005,8(5):301-30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通常没有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持续性ST段抬高)。本文将重点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结合2009年美国ACC/AHA STEMI指南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现就目前STEMI的再灌注治疗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STE)的病人中90%经心肌酶学等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对应导联STD,则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达93%。对这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临床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者发生率超过后者,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其共同病理生理是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产生了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近20年来,随着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手段的成熟与推广,以及非ST段抬高的ACS比例的不断升高,非ST段抬高ACS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一组危险性很高的临床综合征。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血运效果显,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本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早期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抽取静脉血做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及TnⅠ水平分组,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1个月~6个月。结果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较正常心电图组明显增多,,所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31.9%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TnⅠ阳性,TnⅠ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Ⅰ阴性组多,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TnⅠ阳性因素较ST段压低因素的敏感性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Ⅰ阳性较ST段压低因素对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TnⅠ阳性因素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董淑娟 《中原医刊》2011,(17):90-92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ox—LDL和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ox—LDL、hs—CRP浓度在UAP和NSTEMI组中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ox—LDL和hs—CRP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过氧化物酶(MPO)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MPO。结果MPO、hs—CRP浓度在UAP和NSTEMI组中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MPO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在二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10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 二聚体含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该人群中对主动脉夹层有鉴别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比格雷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比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氯比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氯比格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明显改善,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原因死亡。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比格雷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效,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于冠脉内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我院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苏可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ACC/AHA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可诺5000u,q12h,iH连用7天。结果用苏可诺治疗临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可诺可作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