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临床应用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犬致伤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种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对照组接种地鼠肾狂犬病纯化疫苗。两组人群均按照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常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于全程接种后15d检测中和抗体,并观察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抗体阳性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副反应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冻干Vero细胞纯化疫苗抗体阳转率高、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优于地鼠肾纯化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单位就诊的动物致伤人群,采用两种不同疫苗全程足量免疫后进行效果评价,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方法174例被动物致伤人群,按免疫接种程序0、3、7、14、28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严重致伤者,于0、3d加倍接种Vero细胞疫苗。接种后48d于静脉采血4.0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结果观察使用液体无佐剂型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的137例接种者中抗体总阳性率为91.24%,包括24例阴性者于48d和55d各加强1针同型疫苗,注射后7d再次检测抗体有19例阳性;使用冻干高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的37例,抗体总阳性率为83.78%,包括2例阴性者加强2针同型疫苗,再次检测抗体全部阳性;在致伤人群中,年龄以21~40岁组为主,占47.13%,最小2岁,最大86岁。结论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尽可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动物致伤人群除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优质狂犬病疫苗外,还要强调伤口处理、疫苗及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以及免疫后48d进行抗体检测,及时对结果为阴性的接种者加强免疫,才能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2 085名狂犬病暴露人群按规定接种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疫苗后10天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狂犬病抗体IgM。结果全程免疫后10天,狂犬病抗体IgM阳转率为96.83%,20~3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10~2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10天阳性率能达96.83%,但以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抗体IgM阳转率达100%为工作目标,故应对所有狂犬病暴露者全程接种疫苗并检测抗体,对阴性结果者进行及时加强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期间注意饮食禁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制定干预措施,预防狂犬病发生。方法:对1 412例被狗、猫等动物致伤后到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进行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者检测抗体,试剂使用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酶联检测试盒,按说明书进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检测1 412例,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1 396例,抗体阳转率98.87%,抗体产生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抗体阳转率有所下降。结论:对免疫人群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通过检测抗体便于发现免疫效果差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以保证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动物致伤患者接种人用纯化狂犬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 ,为狂犬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4 80 6例动物致伤患者 ,按常规 5针法全程接种人用纯化狂犬疫苗 5支后 ,间隔 7~ 10天采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1FA)进行血清免后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阳转率为 :99.0 6 % ,男性阳转率为 :98.78% ,女性阳转率为 :99.32 %。呈女性高于男性的分布 ,(χ2 =3.77,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10岁以下年龄组抗体阳转率最高 ,达10 0 % ,4 0岁年龄组最低 ,为 98.84 %。抗体阳转率在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布与总人群的年龄分布一致 ,年龄组间的抗体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10 ,p <0 .0 5。 结论 :提示人用纯化Vero狂犬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源性和较高的保护率。在较为经济的条件下 ,对狂犬病暴露的相关人群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际观察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与液体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不同年龄组动物致伤Ⅱ类伤口损伤患者,分别严格按照ESSEN程序接种两种疫苗后7-15天用ELISA法检测抗体,卡方检验比较两种疫苗阳转率。结果:冻干狂犬病纯化疫苗阳转率99.41%,宁波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阳转率95.24%,p〈0.05。结论: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预防狂犬病明显优于液体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能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群对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在狂犬病暴露后对狂犬病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狂犬病暴露者,取其接种疫苗后的血清,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人群的总体抗体阳性率为96.44%,≤2岁组、3~7岁组、8~15岁组、16-55岁组和≥56岁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2%、98,45%、97.90%、96.08%和93.43%。结论: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能够很好地诱导正常人群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保护机体免患狂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暴露人群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推广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方法 将狂犬病暴露人群根据其暴露程度分别采用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仅注射狂犬病疫苗.对这两组人群在首针免疫后3d及全程免疫15d后的体内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痛免疫球蛋白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其首针疫苗注射3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1.1%,全程接种15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8.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3%;单纯使用狂犬病疫苗,相应时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95.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两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使体内更早出现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单纯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群.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欧新华  张兵  何靖  李莎  杨柳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21-1821,1809
目的观察人用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996~2005年被动物(以狗、猫为主)咬(抓)伤且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免疫者3086例(男1659例,女1427例)进行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平均抗体阳转率为83.70%,1996~2005年免疫成功率分别为64.77%~92.06%。各年龄段抗体阳转率为68.57%~92.06%,男、女性抗体阳转率分别82.58%(1370/1659)、85.00%(1213/1427)。结论近10年来人用狂犬疫苗免疫平均阳转率为83,70%。1996~2005年抗体阳转率随年份推近逐年提高,尤其2002年采用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代替精制狂犬疫苗进行免疫,抗体阳转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低年龄组人群对狂犬疫苗刺激较高年龄组敏感,因此推荐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使用疫苗剂量在第1、2针次时加倍,并采用多点注射法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小剂量皮内注射的接种反应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对256名Ⅱ级狂犬病暴露受试者进行暴露后免疫,按照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皮内注射组:皮内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28,90d作2点、2点、2点、1点、1点皮内注射,每个部位0.1ml;肌肉注射组:肌肉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14和28d接受全量(0.5ml)三角肌注射.使用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观察皮内及肌肉注射疫苗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采用夹心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27%、0.29%、0.49%、11.43%,肌肉注射组分别为1.09%、0.16%、2.81%、1.41%.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等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1%、0.16%、0.31%、1.09%,肌肉注射组分别为0.31%、0.31%、0.63%、1.09%.所有副反应常发生在第1、第2次注射之后.暴露后免疫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后14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4.53%、95.31%,免疫后42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6.83%、97.64%.暴露后皮内、肌肉注射法,狂犬病疫苗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按年龄及干扰因素的暴露情况分组,对狂犬病纯化疫苗全程免疫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纯化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6.43%,年龄与酸辣、酒茶、抗菌素等干扰因素对抗体阳转率的作用不明显。结论:注射狂犬病纯化疫苗是预防狂犬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毅航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20-721,716
目的:了解目前使用的狂犬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及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为在全面推广使用优质狂犬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GSA间接法对404名暴露者接种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毒IgG抗体,并对660名接种不同种疫苗进行副反应观察。结果:2002年对404名暴露者使用狂犬疫苗常规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为85.6%,复种阳转率为86.2%。4种不同类型的狂犬疫苗常规免疫抗体阳转率在80.0%-91.2%,地鼠肾纯化疫苗阳转率明显高于浓缩疫苗和Vero疫苗。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在75.0%~91.3%,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约10%的人初免失败;660人接种不同种疫苗副反应率在6.7%~40.5%之间,纯化疫苗的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和中、重度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浓缩疫苗。结论:纯化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程序预防Ⅲ级狂犬病暴露,观察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寻找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根据124例Ⅲ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三组:第一组42人接受7针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程序;第二组43人接受5针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程序;第三组39人接受单独5针狂犬病疫苗程序。观察记录接种疫苗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 G抗体。结果疫苗接种14d、45d抗体阳转率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χ2=6.70,P均<0.05),第二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高;三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3%、4.65%、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第二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5针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预防Ⅲ级狂犬病暴露狂犬病毒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几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咸宁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6年就诊的Ⅲ级狂犬病暴露者的防治效果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前来门诊就医的154例被动物Ⅲ级致伤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进行局部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三管齐下的原则进行处理,全程免疫后15-25d采集静脉血液测定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暴露人群男性高于女性,7-15岁所占比例最高;73.38%的Ⅲ级致伤者在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咬伤部位多为下肢,伤口以2处以上常见;致伤动物以犬最常见,占85.72%;所有病例均在2h以内就诊及处理伤口;154例患者经过疫苗免疫后均产生≥0.52U/ml的中和抗体,抗体阳转率100%。跟踪观察1年,所有伤者均健康存活,存活率100%。结论 及时、规范彻底的处置伤口,足量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能有效地预防Ⅲ级狂犬病暴露者发生狂犬病,其保护效力达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036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处理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进行暴露分级判定、暴露后处置程序、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等资料。结果致伤动物中,犬致伤的患者最多占94.76%;致伤动物中未免疫动物占59.94%,而免疫史不详高达23.75%;在被咬伤的人群中,Ⅲ度暴露60.49%,但在接种疫苗后又接种免疫球蛋白患者仅占5.44%。结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同人群抗体及不同接种程序的接种效果。方法:收集该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简单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该县在过去8年中有4631例居民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接种及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共4588例,阳性率为99.07%;抗体阴性者共43例,其中,2011年和2012年的抗体阴性者34例,占79.07%。41—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狂犬疫苗传统5针接种程序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4针接种程序(P〈0.01)。结论:该县需特别关注41—50岁年龄组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抗体检测;宣传并提高5针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对于全程免疫后抗体阴性者,应及时加强接种,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无佐剂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接种后的一般临床反应,同时对近几年观察地区使用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92例犬伤者采用暴露后0、3、7、14、28d的免疫程序接种,观察接种后12、24、48和72h的局部与全身一般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对接种地区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预防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种后的局部一般临床反应率为3.65%,全身一般临床反应率为2.4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总反应率为3.06%,均为轻型反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通过近几年来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多年无狂犬病病例报告。结论国产无佐剂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接种后安全性良好,临床反应轻微,流行病学预防保护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年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接种狂夫病疫苗后,杭体阳性率为79.54%;免疫成功率与年龄有关。结论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接种疫苗后.应及时测定抗体,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使用马抗狂犬病血清(ERIG)和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是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及怀疑有狂犬病暴露的病人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ERIG)采用免疫马匹的血清制成,为异源性血清,使用的不良反应极大,一般反应率为12.3%~46.2%,主要是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给病人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使用马血清的单位必须具备抢救条件才能安全使用。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是由健康献血员经狂犬病疫苗免疫后采集的狂犬病抗体效价较高的血浆,按低温乙醇蛋白的分离法制备并经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液体制剂,其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在90%以上,每ml含狂犬病抗体效价不低于100 IU。  相似文献   

20.
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副反应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的副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对850例暴露狂犬病病人进行常规5针注射,分别是345例使用Vero细胞液体狂犬病疫苗,505例使用Vero细胞冻干狂犬病疫苗,观察每针注射后的局部副反应和全身副反应,在免疫后14d~42d(全程注射后14d)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局部副反应分别为14.2%、6.0%,全身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2.4%,免疫14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是62.5%、89.9%,免疫42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98.6%。结论国产冻干狂犬病疫苗的副反应和免疫原性优于液体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