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病情、疗效及病毒学的关系。方法: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组)19例,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每周2和5注射胸腺肽α1 mL,于治疗前、治疗13周、21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肝功生化指标,正常对照者随机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TNF、IL-4、IL-6及IL-10的变化,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关系。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后,患者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IL-4、IL-6、IL-10)较治疗前增多(P<0.05),应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TNF)的水平高于无应答组,无应答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应答组(P<0.05)
。按生化学应答分析,细胞因子水平能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病毒载量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部分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应答组细胞因子〖JP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细胞因子增长趋势与病毒学应答治疗效果呈反向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机体对HBVDNA的清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分离39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的IFN-γ和IL-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2则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的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的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有利于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48例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效应情况分组(完全应答组27例,部分应答组14例,无应答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取健康献血员20例作对照。结果48例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应答效应IFN-γI、L-4I、L-6含量不同,完全应答组反应快于不完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效应和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及细胞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功能平衡状态恢复是完全应答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90例的患者均采用IFN-α治疗(HBeAg阳性组),以9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HBeAg阴性组。ELISA法检测治疗1年后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结果:HBeAg阳性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HBeAg阳性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与HBeAg阴性组比较均值明显升高(P〈0.001),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01)。HBeAg阳性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与HBeAg阴性组比较均值明显升高(P〈0.01),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17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其α-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并对这20例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7、肝功、HBeAg定量及HBVDNA定量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7较健康人无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血清IL-17在18周后出现明显升高,而无应答组血清IL-17呈现水平波动;应答组中HBeAg转阴者较未转者血清IL-17水平在18周升高明显。结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可能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α-干扰素治疗后期的持久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患者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应答组治疗12、48周时的CD3+、CD4+、NK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无应答组,CD8+、CTL低于治疗前及无应答组,治疗48周时的CD3+、CD4+、NK以及CD4+/CD8+均高于治疗12周时,CD8+、CTL低于治疗12周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后12、48周仅CD3+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12、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6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治疗12周,IL-6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12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应答组治疗12、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无应答组,IL-6和IL-10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邵颖 《中国医疗前沿》2010,(7):30-30,4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2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FN-γ的水平变化。选取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提示阿德福韦酯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和IL-4的水平及其与ALT的关系。②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IL-4的水平。③结果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完全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水平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9),与IL-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8);部分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及IL-4水平均无相关性;④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治疗前ALT水平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前后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长效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长效干扰素治疗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00例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后IL-2、IL-4、IFN-γ、IL-10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00例丙肝患者,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有效41例,有效率达到41%,随访1~2年,10%复发。干扰素治疗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8+比值、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而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有效组CD4+/CD8+比值、血清IL-2、γ-IFN显著升高,IL-10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组IL-10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IL-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无效组,治疗后仅IL-2较治疗前增高。CD4+/CD8+比值、血清IL-4、IL-10、IFN-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可以明显提高CD4+/CD8+比值,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可用于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1.
顽疣净对复发尖锐湿疣T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顽疣净含药血清对复发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顽疣净含药血清对T细胞分泌IL-2I、L-4和IFN-γ的影响。结果:顽疣净能有效提高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结论:顽疣净含药血清具有调整复发CA患者的Th1/Th2亚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应答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介素10(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以随访完成时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者为应答组,无应答者为无应答组;随访完成后应用TaqMan技术对43例患者TNF-α-238、TNF-α-308、TNF-β(LTA) 723、IL-10-59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α干扰素治疗应答组26人,无应答组17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TNF-α-238、TNF-α-308、TNF-β 723基因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干扰素治疗应答组IL-10-592位点等位基因A的出现频率高于无应答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应答与TNF-α-238、TNF-α-308、LTA 7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无关,而与IL-10-592位点等位基因A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2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FN-γ的水平变化.选取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os).结论 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惠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提示阿德福韦酯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恩替卡韦和IFN-α-2b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具体时段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为研究资料,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恩替卡韦)和观察组(联合IFN-α-2b);对比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93.7%,对照组75.7%,P 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HBV-DNA均较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INF-γ较对照组低,IL-6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恩替卡韦和IFN-α-2b治疗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胸腺肽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TNF-α、IL-4、IL-6和IL-10的影响,探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抗乙肝病毒的宿主免疫应答。方法22例入组阿德福韦酯IV期和19例入组胸腺肽的CHB患者,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末及胸腺肽治疗前、治疗后13、21周末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HBV DNA载量、肝功能等指标。结果①CHB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的各个阶段细胞因子水平与ALT、HBV DNA均无相关性。③治疗前与AST无相关性,治疗后个别细胞因子与AST有相关性。④按临床应答情况分析:完全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结论经过阿德福韦酯和胸腺肽的抗病毒治疗,明显调节Th1/Th2细胞的表达水平,打破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原有的免疫耐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免疫功能的重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T淋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helper T cell-1/helper T cell-2,Th1/Th2)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Th1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结果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lL-4水平升高(P<0.05),IFN-γ/IL-4水平降低(P<0.0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组发病病程≥1年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P<0.01),IL-4水平低于病程<1年组(P<0.05).结论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的Th1细胞免疫应答模式增强,Th1/Th2平衡向Th1漂移.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反应性Th1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索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FN-γ和IL-10.结果:和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相比,完全应答者血清中IFN-γ明显下降;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IL-10在应答点6个月后发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有效清除病毒的同时,发生完全应答患者分泌IFN-γ的能力恢复正常,IL-10仍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Th1/Th2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丹  杨大国  王松  刘红  李丽雄  戴炜  许诚 《海南医学》2004,15(12):37-38
目的了解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效果,以及对两种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观察其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复制指标及外周血淋巴(PBMC)培养上清液的IFN-γ、IL-4水平。结果两组完全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两组在治疗3个月时IFN-γ水平均有明显上升(p=0.02,0.01),在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3),低于治疗组(p=0.04)。治疗组IL-4水平在第3、6个月明显降低(p=0.01,0.02),而对照组IL-4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9)。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IL-4水平无差别(p=0.18,0.58,0.14)。结论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单用拉米夫定短期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用药所诱导机体产生的HBV特异性CTL反应较单用拉米夫定更强且持久,提示两组的远期疗效可能会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状态和对病程转归影响。方法35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6个月后,对血清中IL-2、INF-γ、IL-5、IL-10、TNF-α、IL-1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6个月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明显升高(P<0.01),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0在患者中检出率明显下降(P<0.01),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对药物反应良好的患者,IL-2、IFN-γ、IL-12明显高于对药物反应不良者。结论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反应减弱,而Th1型细胞因子反应增强,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已经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