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病,因其涉及到多个学科,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令许多医生感到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内耳位置深,体积小以及实验方法的限制,前庭病变实质的研究发展缓慢;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是间接的,需要依靠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3.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1]。因此很多眩晕患者经常在临床的多个科室之间辗转,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众多复杂的眩晕性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症状。眩晕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关系到几乎所有的学科。但多年来,眩晕病的研究进展并不令人满意,其诊断治疗令许多医生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一是内耳位置深匿,研究手段有限,因而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前庭疾病的检查是通过眼动和神经反射间接完成的:三是眩晕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多限于对症治疗。国内的基本状况是分科论治,对症治疗,观点不易统一,难以达到深度,缺乏大量病例的集中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为使国内大量的眩晕病人得到较高水平的诊断治疗,根据我国眩晕性疾病常见、多发和多科诊治的现状,我们提出了眩晕性疾病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3.
前庭阵发症是一种引起眩晕的外周前庭疾病,其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低,易误诊漏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MRI影像学表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意义,大部分前庭阵发症的患者可发现神经血管交互压迫现象,目前通常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该病,常用卡马西平,有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该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为SLC26A4基因造成的隐性遗传性听力障碍疾病。影像学可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而临床表现可为波动性听力减退,个别伴耳鸣及眩晕等。近年来,听力学检查统计多显示混合性聋。虽有许多已知研究报道,但LVAS的发病基础、生理改变等仍无确切定论,而至今仍未有一确切治疗手段可治愈甚至预防该病。本文就LVAS的解剖基础、病因、发病基础、诊断、检查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发展、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认识越来越多。对此本文将逐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外周前庭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发病原因涉及多个学科,临床诊治较为困难。随着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对前庭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研成果与日剧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标准制定和发布,各类前庭疾病诊断标准相继出台,治疗前庭疾病的药物、手术的相关规范日趋完善,加之前庭康复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前庭疾病的诊疗越来越规范和精准。  相似文献   

7.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一种伴有前庭症状的偏头痛,有报道该病占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16%,被列为所谓“难治性眩晕”的重要病因之一,也是近年来眩晕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VM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多样,不仅某些表现与耳源性眩晕类似,而且甚至共存于同一患者。加之随着临床前庭功能检查和评估方法的迅速发展,能够对半规管、耳石器以及前庭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估。介绍了VM发病机制以及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阵发症等临床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前庭康复训练正逐步发展为除药物和手术以外治疗眩晕疾病的又一重要手段。本就前庭康复训练的机制、方法及其在常见眩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在临床上多应用于头晕/眩晕、走路不稳等前庭疾病的治疗。本文基于近20年来有关的11项随机对照研究,综述近年来多项新型前庭康复技术,以期能为临床前庭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眩晕疾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综合应用药物、手术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眩晕疾病,探讨建立眩晕疾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对158例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两个阶段个体化综合治疗.根据疾病种类,第一阶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药物、手术或前庭康复训练作为治疗方法;经治疗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在第二阶段进行前庭功能代偿状态和姿势平衡中的感觉整合缺陷模式评价,据此制订治疗方案,综合应用药物、手术和前庭康复训练作为治疗方法,并根据治疗反应进一步修订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方法包括:前庭症状指数(VSI)、平衡功能(计时平衡试验及海绵垫姿势描记)、眩晕障碍量表(DHI).结果:①VSI结果表明,除头痛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5种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计时平衡试验及海绵垫姿势描记结果均表明治疗前后姿势稳定性提高(均P<0.01);③DHI结果表明,治疗后总DHI平均得分提高了15.97分,治疗前后总DH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HI 3个方面的治疗前后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本组所有患者整体有效率为91.14%.结论:在眩晕疾病治疗中,应针对眩晕疾病病因、前庭中枢代偿状态、感觉整合缺陷类型,制定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综合应用药物、手术及康复训练等手段治疗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