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选用71只豚鼠,分为4、8、16、24h及3d、7d六个时间组,耳后进路,置入圆窗氯化钠晶体,24h组另设氯化钾和蔗糖组。观察:①术后眼震诱发情况;②对听神经动作电位(AP)的影响;③光镜下耳蜗损伤情况;④置氯化钠24h后耳蜗和前庭的扫描电镜改变。结果发现,置氯化钠和氯化钾后,部分动物观察到“刺激相”和“麻痹相”组成的双相眼震,部分动物出现两相之一眼震,相当一部分动物无上述眼震出现;但绝大部分动物变换不同头位时可出现方向不同的眼震。置氯化钠和氯化钾后AP阈值显著提高,潜伏期延长。听力丧失以高频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0-5 mol/L,1-5 mol/L和6-1 mol/L高渗NaCl 溶液置栗鼠圆窗对内耳电生理和耳蜗血流的影响。方法:动物全身麻醉,暴露圆窗,分别放置0-5 mol/L,1-5 mol/L和6-1 mol/L的NaCl 溶液棉片,观察2 h 内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 阈值及耳蜗血流(CBF) 改变情况。结果:0-5 mol/L,1-5 mol/L和6-1 mol/L三种NaCl 溶液分别可提高CBF7-6 % ,24-5% 和35-3% ,0-5 mol/L的NaCl 溶液对CAP阈值提高不明显,1-5 mol/L和6-1 mol/L的NaCl溶液明显提高,以高频区为显著,二者相比以6-1 mol/LNaCl 溶液引起的听力损伤为重。结论:NaCl 高渗溶液棉片置圆窗可增加耳蜗血流量;高渗NaCl 溶液对内耳听功能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0.5mol/L和6.1mol/L高渗NaCl溶液置栗鼠圆窗对内耳电生理和耳蜗血流的影响。方法:动物全身麻醉,暴露贺窗,分别放置0.5mol/L1.5mol/L和6.1mol/L的NaCl溶液棉片,观察2h内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况。结果:0.5mol/L,1.5mol/L和6.1mol/L三种NaCl溶液分别可提高CBF7.6%,24.5%和35.3%,0.5mol/L的NaCl溶液对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链霉素圆窗灌注对正常豚鼠内耳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膜迷路铺片、火棉胶切片、透射电镜及内耳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正常豚鼠透明质酸-链霉素(HA-SM)圆窗灌注后内耳功能和形态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灌注后眼震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耳蜗电图无明显变化(P〉0.05);形态学观察示前庭感觉细胞严重破坏,而Corti器无明显损害。结果表明:HA-SM圆窗灌注可选择破坏前庭功能,而耳蜗功能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脉鼠57只,分为同体对照与异体对照两组,暴露圆窗后在圆窗膜上置定量NaCl或KCl晶体,测试置药后不同时间耳蜗神经动作电位(AP)。结果,所有置药耳的AP阈值均升高。同体对照组置NaCl的各时间组AP阈值无统计学差异;异体对照组置NaCl耳的各时间组AP阈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同体对照组中置KCl组与置NaCl组相比无AP阈值差异;异体对照的KCl组的AP阈值较NaCl组高。结果提示:观察AP指标时最好采取异体对照设计。 相似文献
7.
8.
9.
10.
用脑干诱发电位的Click音观察豚鼠圆窗膜损伤前后听力的变化,并观察了豚鼠圆窗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及损伤后的组织愈合过程。结果发现,圆窗膜由内中外三层构成。破裂后听阈提高了9.34dB,7~9天基本恢复正常,14天后完全恢复,与圆窗膜组织愈合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is paper is a report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ner ear following artificial rupture of the left round window
membrane observed in 19 experimental guinea pigs.
We found that the artificially perforated round window membrane could heal spontaneously, that no noticeable morphological
changes took place in Corti’s organ within 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nd that if the round window membrane rupture failed to
heal 2.5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Corti’s organ in the basic turn would be the chief part to be damaged,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high frequency hearing ability might be impaired. These findings call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if the hearing of patients who are suspected of labyrinthine window membrane rupture does not improve distinctly 2 weeks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the symptoms, operations must be performed immediately for exploration and repa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并初步比较地塞米松圆窗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先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加完全弗氏佐剂在豚鼠背部多点皮内注射,2周后用KLH加不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同日通过手术将浸满KLH的小块明胶海绵置于圆窗上制作免疫诱导的内耳病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渗透泵(同时设PBS对照组)圆窗给药,以腹腔注射全身给药治疗免疫性内耳病,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①动物模型ABR听阈:6只对照组豚鼠无明显听力损失,39只实验组豚鼠听力损失在10 dB以上的有22只;②治疗效果比较:17只听力损失≥15 dB的豚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圆窗局部给药6只动物,治疗全部有效,ABR听阈平均下降13.3 dB;全身给药6只动物,4只有效,ABR听阈平均下降13.7 dB;PBS组全部无效。结论KLH经圆窗诱导的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成功率较高;地塞米松跨圆窗给药的有效性不亚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电位,为临床低频听力检测提供适宜指标.方法:将球形电极置于豚鼠圆窗膜上,引导出两种听觉诱发电位,即耳蜗电图慢成分(SWC-EcochG)和听觉早潜伏期40 Hz相关电位(40 Hz AERP-ELR).结果:两种电位的共同特点是频率响应好,波形稳定,易辨认,反应阈值低;40 Hz AERP-ELR的振幅与声强始终成正比.阈值时略高于SWC-EcochG,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这两种电位为临床及科研的低频听力检测提供良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豚鼠左室游离壁不同区域的电生理异质性及其对索它洛尔的反应.方法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索它洛尔使用前后不同刺激频率时豚鼠左室游离壁不同区域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较心肌中层及心外膜细胞长(P<0.001).心内膜、心肌中层及心外膜细胞的AP复极到90%的APD(APD90)在刺激频率为0.2Hz时分别是(233±3)、(216±2)及(210±3)ms,在刺激频率为3.3Hz时分别是(172±4)、(163±3)及(156±3)ms,心内膜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用索它洛尔后各层细胞APD等程度延长,各层的APD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豚鼠左室游离壁各层心肌细胞的APD存在明显的跨壁梯度,心内膜的细胞有更长的APD和更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索它洛尔可等程度地延长各层心肌细胞的APD,但不能减小跨壁梯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从豚鼠不同部位引导的40Hz相关电位的特点,为临床低频听力检测提供适宜指标。方法: 采用适宜的参数即带通滤波为8~30Hz,刺激间隔为25 ms,扫描时间为100 ms从豚鼠的颅顶和圆窗同步记录听觉中潜伏期40Hz相关电位和听觉早潜伏期40Hz相关电位(40Hz AERP-MLR和40Hz AERP-ELR)。结果:两种电位的共同特点是频率响应好,波形稳定,易辨认。圆窗的40Hz AERP-ELR较颅顶的振幅高,反应阈值低,特别是低频的反应阈值低,在0.5 kHz短纯音时听阈可达到(14.15±6.06)dBnHL。而颅顶40Hz AERP-MLR的反应阈值则是(43.50±9.65) dBnHL,明显高于圆窗反应阈值(P<0.01)。结论: 经圆窗引导的40Hz AERP-ELR在低频听力检测中优于颅顶,为临床低频听力检测提供一项较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比较圆窗法和面神经管法记录耳蜗微音器电位。方法圆窗法在乳突钻孔,将记录电极向骨孔深部插入;面神经经管法将记录电极经茎乳孔插入面神经管内。结果与圆窗法相比。面神经管法成率高,手术时间短,而波形和波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动物模型,寻求Toll样受体4抗体与Hsp70的关系.方法:提取豚鼠内耳膜迷路组织为抗原.将豚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将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一起免疫豚鼠,观测Hsp70在内耳的表达;通过鼓室注射Toll样受体4抗体,再观测Hsp70在内耳的表达.结果:免疫豚鼠后听性脑干反应阈显著提高,内耳出现显著的炎细胞浸润,Hsp70的表达增强,TNF-α,NF—κB的表达增多,血清中检测到抗Hsp70抗体;加入Toll样受体4抗体后Hsp70的表达减弱,炎细胞减少,TNF-α,NF—κB的表达降低.结论:Toll样受体4抗体可下调Hsp70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4种纯化的内耳抗原免疫致梅尼埃病样内耳病变的情况,从而了解各抗原的致病性,并明确其在内耳的分布情况.方法: 70只豚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A组10只,余4组各15只),以豚鼠内耳组织抗原的4种亚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 000、42 000、58 000和68 000)作为抗原,依次免疫B、C、D和E组豚鼠,观察听觉功能、前庭功能、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免疫前后A(对照)、B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亦未见明显的内耳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后B、C、D、E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后B组未发现听损动物,C组3只动物(4耳)、D组4只动物(6耳)、E组4只动物(6耳)出现听损,部分听损耳出现膜迷路积水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显示68 000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纹,Corti器也有少量分布;28 000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螺旋神经节;42 000和58 000蛋白则在螺旋神经节、血管纹和螺旋韧带部位均有分布.结论: 粗制内耳抗原中42 000、58 000和68 000亚组分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样内耳病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致病内耳抗原组分可能并非一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