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连五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药物利用分析资料来源于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选取2013年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200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以药品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为评价指标,分析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抗代谢药物,抗肿瘤中成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使用频率较高。顺铂、紫杉醇及衍生物、阿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结论抗代谢药物、抗肿瘤中成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应用较多,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宇 《国外药讯》2005,(9):44-45
开发用于对付在美国日益流行的糖尿病治疗药是美国制药业研究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根据PB公司的研发指南,在开发不同阶段或已向FDA提出NDA申请的有98个糖尿病治疗药。在十大研究领域中,糖尿病占第7位,并列于10大增长最快的领域中。癌仍然是最大的领域,有545个药物在开发中。抗感染药位居次位(214个),第3位是心血管药(206个)。抗炎药以127个居第4位,余下的依次是呼吸疾病用药第5位(110个)、抗精神病药第6位(107个)、血液病用药第8位、胃肠道药第9位和皮肤病药第10位。  相似文献   

3.
药物不良反应1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天栋  刘世峰 《中国医药》2010,5(2):174-175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上报的146份不良反应的报告人、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90.4%(132/146)的不良反应由医护人员报告;42.5%(62/146)的不良反应由抗微生物药引起;79.5%(116/146)的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必须规范加强药物使用管理和完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七条合理用药生物医学标准(WHO/MSH1998)证实,适当的给药问隔与用药时间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根据抗菌药物不同的抗菌后效应(PAE)、PK/PD参数,通常能够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即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或半衰期(t1/2)较长并时问依赖性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以及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确定给药时间,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马培奇 《药学进展》2006,30(3):141-144
抗肿瘤药物市场是仅次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的全球第三大药物市场,目前正呈强劲的增长势头,2004年的市值估计为4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增至6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8%。不过,抗肿瘤药物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当今抗肿瘤疗法基础药物的细胞毒药物将相继专利到期。为了应对专利期满带来的挑战,不少制药公司都在开发处方或释药途径不同于原创产品的所谓“超通用名药”或“超仿制药”(supergenerics)。  相似文献   

6.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存药物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相应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用于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监测的核心是个体化给药.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随着T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腹部B型超声检查等,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药物种类。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75.0%和25.0%,其中以氯丙嗪(25.9%)和利培酮(8.9%)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3个月。结论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发时期加强监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临床上药物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激增,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本文就我院收集上报的83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我院抗癫痫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相似文献   

10.
1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北京石景山区ADRs监察网内4所医院自1996年8月~1998年12月间收集的112你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ADRs报告中最易引起药物不良瓜伯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75例(67%),皮肤、粘膜反应57例(50.9%);住院患者80例(71.4%);注射给药82例(73.2%),合并用药92例(82.1%);61岁以上患者3  相似文献   

11.
赵丽霞 《河北医药》2006,28(9):874-875
我院是具有老年病特色医院,本文就2034年门诊处方中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栓药、降脂药、调节脑循环药、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抗心肌缺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9类心血管药物进行药物利用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专利生物药物(genericbiopharmaceuticals),也称生物非专利药(biogenerics),或后继生物药(follow—on biologics),是指专利期满的生物药物。生物药物的专利期满对于非专利药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非专利药制造商将参与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争夺。但要想在生物非专利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中获得利润,仍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非专利生物药物(generic biopharmaceuticals),也称生物非专利药(biogenerics),或后继生物药(ffollow—on biologics),是指专利期满的生物药物。生物药物的专利期满对于非专利药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非专利药制造商将参与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争夺。但要想在生物非专利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中获得利润,仍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4.
杨淑英  王佳英 《中国药事》1995,9(5):315-316
抗结核药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杨淑英(北京胸科医院100095)王佳英(北京博爱医院)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治疗,在漫长的岁月中患者难免还有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需要用其他药物治疗。因此,抗结核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时辰药理学与新型药物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继章  杨树民 《上海医药》2004,25(5):211-213
目的:介绍根据时辰药理学和疾病发作的时间节律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药物。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时辰药理学角度来阐述脉冲给药系统、智能给药系统。结果:脉冲给药系统能按最佳给药时间来释放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研究开发新型智能型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郭随章 《海峡药学》2001,13(3):88-89
本文简介了抗菌药物(氨基苯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后效应,后效应的长短可能反映了药物与其靶位占领程度及亲和力,即其后效应反映了新合成酶(如PBPS)或核蛋白的酶所需要的时间,当抗菌药物浓度增高时,药物与细菌接触时间的延长,在一定范围内后效应显著延长,这就给抗菌药物1日1次给药法提供了理论根据,临床使用研究也证明,1日1次抗菌药物的较大剂量给药与较小剂量1日2次,1日3次给药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且减轻或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降低了病人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药物转运系统将药物有效地转运到机体的病变部位是现代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在器官或病变组织(靶组织)中的分布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药物向体内诸脏器分布的过程中,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体液pH值、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液量、膜通透性、组织结合率以及屏障作用等。近年来,随着药剂学及时辰药理学等新学科的发展,制剂因素、给药方案等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我们对影响药物分布的药物治疗学因素作一概述。1 药物剂型对分布的影响 随着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发展,药物…  相似文献   

18.
张珍祥 《医药导报》2011,30(3):275-278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根据病情进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COPD治疗中,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和抗胆碱药物具有明确减缓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对仍未获得良好疗效的患者,应考虑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并口服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全身使用激素的疗程不应超过2周。AECOPD有细菌感染证据时才使用抗菌药物,β 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AECOPD治疗中的传统药物,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目前被推荐作为AECOPD的一线抗感染治疗药物;其他药物有祛痰药、抗氧化药、免疫调节药、疫苗、中药、镇咳药等。  相似文献   

19.
温宇英  丁乾 《医药导报》2005,24(8):748-749
临床上,一些抗胆碱药、拟交感神经药、抗精神失常药等药物可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增加中暑危险。医师应当对这些药物保持警惕,对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进行相关宣教,或者换用其他药物,或改变药物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相关性中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常先平 《安徽医药》2014,(7):1401-140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0例(50.00%),共112例次,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构成比为42.86%(48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2.14%(36例次);皮肤及软组织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7.00%),其次为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7.00%);经Person相关性分析后,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液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因素,均与不良反应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仍是该院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