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住院癌症患者中约70%~80%是中晚期患者,其生活处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腹腔灌注化疗是姑息性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及腹腔内转移患者的重要方法。腹膜腔内化疗因腹腔提供了局部化疗条件,易于获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比全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晚期常并发恶性腹水,大量腹水使患者腹胀、纳差、行动不便,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消除恶性腹水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内药物浓度比全身给药高2.5~8倍],灌注液的加温处理使药物更易渗透入癌细胞,使大多数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强。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式,即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杀死肿瘤细胞而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疗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5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同时采取妥善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方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所有病例支气管动脉注地塞米松10mg,阿霉素30~60mg,丝裂霉素10~20mg,顺铂30~60mg灌注化疗。其中治疗组1~3h应用射频体外微波肿瘤热疗系统对局部进行热疗,治疗时间30~60min,每周2次。每个疗程热疗总次数为10次,治疗5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15~30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注射液8mg,并予常规予水化、支持、对症治疗治疗。观察瘤体消减情况,TTP时间间隔;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咳嗽、胸痛、气急、咯血等症状好转或消失。②治疗组有效率为(CR+PR)75%;对照组有效率为(CR+PR)39.28%。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8214)。③治疗组的TTP时间为(187.65±48.64)d,对照组为(107.56±32.3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4.3348,P=0.0004)。④治疗组和对照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96.43%和89.29%(χ2=1.0769,P=0.2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53.57%;1.5年生存率分别为53.57%和25%;2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7.14%(χ2分别为3.9033、4.7914和5.54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两组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疗可显著改善病情,延长进展期再发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晚期肺癌治疗的一种新结合手法在临床中更加广泛、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盆腔内肿瘤复发、转移是腹部恶性实体瘤根治术后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腹腔内灌注化疗作为区域选择性化疗措施,与热疗协同,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有积极意义[1-2],已成为消化道癌、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因操作复杂,对灌注技术及护理要求高.我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先后对50例行根治术或最佳减瘤术的胃肠癌及卵巢癌实施了腹腔热灌注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莫佳萍  王增  刘南芳 《中国药房》2014,(22):2053-2055
目的:观察TP方案化疗联合腹腔热疗与单纯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7例患者根据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即多西他赛75 mg/m2(d1)联合顺铂70 mg/m2(d1)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d1)、腹腔灌注顺铂70 mg/m2(d1),灌注后行腹腔微波热疗,每周2次,21 d为1个周期。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8%、64.3%(P=0.047)。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毒副反应主要为肌肉酸痛及骨髓抑制。结论:TP方案联合腹腔热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卵巢癌的总有效率,且毒副反应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热灌注化疗与单纯灌注化疗联合高频热疗在治疗复发或转移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的差异。方法:44例复发转移晚期腹盆腔内肿瘤的患者,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前者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者运用单纯灌注化疗联合高频热疗。对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腹水控制、不良反应和免疫学改变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1.2%,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为26.7%(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7.1±2.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14.4±3.4)个月(P<0.05),治疗组严重不良反应(Ⅱ+Ⅳ级)发生率为6.1%,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5%,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腹水控制总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31.6%)(P<0.05),而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提高治疗后CD_4~+/CD_8~+比值,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率的情况下,腹腔热灌注化疗比单纯灌注化疗联用高频热疗在治疗复发或转移晚期盆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腹水控制、不良反应和免疫学改变等指标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0例Ⅲb期宫颈癌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天开始行化疗,顺铂40mg静脉滴注1d,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试验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于化疗当天行盆腹腔深部热疗(湖南华源高能聚束微波热疗仪,915MHz),每次热疗60min,每周1次,共4次。于热疗后1h内行放射治疗。结果两组外照射结束时局部肿瘤消退情况、近期疗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1年期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中晚期卵巢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2例按照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007年7月-2011年1月)25例和对照组(2003年7月-2007年6月)17例,治疗组于行减瘤术前或术后1个月内,彩超引导下行腹腔置管术及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并行肿瘤高频热疗,疗程为4~10个周期;对照组行单纯静脉化疗,疗程为6~8个周期.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复发率、无病生存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常见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病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结论 中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前或术后应用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多西他赛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内洛铂灌注并配合腹部热疗对卵巢癌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46例为试验组,均给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内洛铂灌注并配合腹部热疗.同期入院患者5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多西他赛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内洛铂灌注治疗.三个周期后,评估两组腹腔积液控制效果及肿瘤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为82.6%(38/46),肿瘤治疗总有效(CR+PR)率为87.0%(40/46).对照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为60.0%(30/50),肿瘤治疗总有效(CR+PR)率为62.0%(31/5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39.1%(18/46);对照组为40.0%(20/50),试验组腹腔积液控制率及肿瘤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内洛铂灌注并配合腹部热疗可有效控制卵巢癌腹腔积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恶性腹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将31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恶性腹水患者应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1.0g,顺铂(DdP)40~60mg,每周1次;且配合局部热疗,每周2次。连续治疗3或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症状缓解:腹胀、纳差、腹痛症状平均完全缓解44/50(88%)例,减轻5/50(10%)例,无效2/50(4%)例。2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8/31(25.8%)例,部分缓解(PR)11/31(35.5%)例,有效(CR+PR)19/31(61.3%)例。3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0-I度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部分患者出现腹部隐痛,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腹腔灌注化疗配合局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恶性腹水疗效明显,毒副作用较轻,治疗安全,适应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