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空间分辨光谱测量技术,研究了308nm紫外激光烧蚀Al表面发射粒子的动力学过程。通过测量溅射粒子发射谱中Al(I)396.1和Al(Ⅱ)281.7nm线强度的空间分布,以及激光能量密度和不同烧蚀环境压力对它们的发射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讨论了紫外308nm激光溅射Al表面发射粒子的微观过程。认为Al原子和Al离子的激发机理不完全相同,它们除被等离子体中的高电子碰撞激发外,Al离子和电子的复合,也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Nd:YAG脉冲激光烧蚀金属Cu 靶诱导等离子体发光羽的发射光谱及其强度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对发光粒子的激发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烧蚀诱导等离子体发光羽中,电子碰撞传能是原子和离子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手术设备的发展,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效果令大多数患者满意。但是有些并发症还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医源性角膜前凸越来越受到手术医师的重视。现就角膜后表面形态的观察、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参数及影响其改变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予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对医用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机理和理论;阐述了飞秒激光对医用金属微加工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对医用金属材料加工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应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的角膜前后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进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患者209例,根据患者近视的程度分成低中度组85例,高度组124例。使用角膜地图测量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Q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低中度组手术前角膜的Q值为(-0.21±0.25);高度组手术前角膜的Q值为(-0.22±0.26)。手术前两组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36,P<0.05);低中度组手术后角膜的Q值为(0.17±0.41);高度组手术后角膜的Q值为(0.58±0.68)。手术后两组在角膜Q值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9.85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过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患者,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会发生显著的改变,而患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其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变化要大于同样进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低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患者选择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以期能把视力矫正到正常水平。据调查.想要尝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对该手术的关注焦点是:安全、安全,再安全。那么,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到底要靠什么来保障呢?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193nm准分子激光在板层角膜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兔单眼用准分子激光制作植床、植片,再将植片间断缝合于植床。对照组兔单眼施行常规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12周,在1、2、4、8、12周取角膜作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角膜基质透明度较对照组高,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植床、植片界面光滑,12周时纤维排列整齐,似正常角膜。结论在板层角膜移植中运用准分子激光,有助于减少界面间瘢痕增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93nm准分子激光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发用准分子激光制作植床,对照组兔单眼用常规机械性环粘制作植床,然后2组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2、4、8、12周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散光,并周期取角膜作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12周实验组散光小于对照组(P〈0.05)。组织泞不实验组植床切缘光滑、早,板层结构完整,12周时供受体吻合处纤维排列整齐,衔接良好,似正常角膜。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 :用自动板层角膜刀和VISXSTARS2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35 5例 6 93只眼行LasiK手术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 ,在分析屈光度变化时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 ( 1.0 0~ 6 .0 0D)2 6 3只眼 ,Ⅱ组 ( 6 .2 5~ 11.75D) 371只眼 ,Ⅲ组 ( 12 .0 0~ 2 6 .0 0D) 5 9只眼。结果 :6 93只眼术后 1周有 99.1%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 3个月及 6个月分别为 98.0 %及 96 .8%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在术后屈光度分析中可见高度及超高度近视 3个月后有回退现象。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量准分子激光术后兔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愈合和术后并发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影响。方法:将16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制作PRK和LASIK手术动物模型,采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5天、术后第30天的泪液,以放免法测量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同时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及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结果:PRK和LASIK手术都会对角膜造成损伤,引起泪液中EGF含量增高,角膜损伤修复。结论:PRK手术对角膜损伤明显大于LASIK手术。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与泪液中EGF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泪液中EGF含量的检测是一种方便、快捷,对眼部无损伤,且能较好的反映眼部机能状态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ExperimentalStudyontheEarlyEfficacyofExcimerLaserwithAdjunctiveBalloon AngioplastyinDog'sFemoralArteryZENGHesong(曾和松),YUShu(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非对称角膜近视眼的方法和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取分析本院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110例(210眼)角膜地形图为非对称或不规则且初次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即按术前等效球镜分为〈-6.00D的低中屈光组,54例(105眼);〉-6.00D的重屈光度组,56例(105眼)。随访3-12月,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手术后的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变化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低中屈光度组患者的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变化均优于重屈光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非对称角膜近视眼疗效显著,但术后低中屈光度患者的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变化均明显优于重屈光度患者,此点在临床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