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株洲中心医院6 例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先实施经腹腔及腹膜后途径穿刺置管,联合经皮肾镜或胆道镜行胰周感染坏死组织清除,术后再经过胰周置管行贯穿式灌洗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无穿刺及手术并发症,平均接受经皮肾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 次,胆道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2.3次,第一次清创术后至拔管时间平均为55 d(36~74 d)。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以上无胰腺坏死感染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肾镜、胆道镜等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的方法治疗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疗效好且安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5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引流,待窦道形成后,将窦道扩张,用胆道镜经窦道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5例患者CT引导下穿刺置管均成功,每例患者经胆道镜脓腔清理2~6次,其中3例治愈;2例胰腺假性囊肿,经开腹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治愈。无因穿刺、引流和胆道镜清理脓腔引发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窦道扩张和胆道镜清理,多种微创方法结合是治疗胰周脓的常有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微创化治疗胰周脓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建立治疗胰周脓肿微创化的模式。方法对52例确诊胰周脓肿患者实施介入超声穿刺置管引流,而后扩张窦道,胆道镜清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52例患者,50例经此方法治愈,治愈率96.2%,2例因穿刺引流效果欠佳改行开腹手术引流。50例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3 d,其中1例并发肠外瘘,2例并发出血,均经非手术治愈。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无胰周坏死组织残留。结论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胆道镜在胰腺周围脓肿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拓展微创技术在胰腺周围脓肿(简称胰周脓肿)中的应用,总结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胰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超声介入穿刺置管,逐级扩张窦道,胆道镜清创,引流治疗,根据胰周坏死组织特点,充分利用胆道镜的灵活性,全方位多角度反复钳取、网取、负压吸引、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脓苔。结果全组36例施行B超介入穿刺置管引流,行单管穿刺置管3例,双管穿刺置管7例,三管穿刺置管及以上26例;胆道镜清创次数3~14次,平均5.6次。有6例患者经1~2次胆道镜清创后全身症状改善,血常规和体温恢复正常,饮食恢复,可带管出院。住院时间25~132d,平均76d。经胆道镜清创治愈33例,治愈率为91.7%(33/36);2例因胰周坏死组织范围较大,同时伴有腹腔内多处脓肿加行开腹清创引流,术后恢复较好,治愈出院;1例因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本组发生出血2例,肠外瘘3例。结论胆道镜对胰周脓肿清创方法简单、操作灵活、疗效可靠,改变了胰周脓肿只能手术引流的观点,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实现了"微创损伤控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置管引流后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介入超声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患者40例为观察组,与35例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介入超声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MODS和脓毒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介入超声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方法简单、安全,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胰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并总结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的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2例SAP继发的胰腺及胰周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5d后拔除引流管,采用扩皮器将其窦道适当扩开后,再放置一粗引流管进行引流。1周后,拔除粗引流管,应用胆道镜在感染灶内进行清创。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治疗22例病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坏死组织及积液均达到有效的引流或清创。其中,15例胰腺及胰周感染灶完全消失;4例因残余脓肿位于脾门或髂窝,胆道镜难以安全清创,于后期行开腹脓肿引流手术;3例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择期施行囊肿空肠吻合。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并胆道镜清创治疗SAP继发的胰腺及胰周感染,方法简单、安全,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治疗胰周脓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开腹清创引流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未愈的胰周脓肿,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以活检钳和取石网钳取脓苔及坏死脱落组织,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反复清创和持续引流,达到治愈。结果治愈76例,治愈率93.8%。4例因CT显示坏死区域靠近肠系膜血管或脾门部位改行开腹手术,1例因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6例治愈者接受胆道镜清创2—9次,平均5.1次,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25~132d,平均37d。胆道镜清创并发出血2例,肠漏1例,保守治愈。76例治愈患者随访3~38个月,其中〉12个月39例,无病灶残余。结论胆道镜完成对胰周脓肿病灶的清创,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经皮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辅助下清创、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坏死组织的方法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穿刺胆道镜联合肾镜辅助下清创、引流治疗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及渗出的患者临床资料。置8 F引流导管引流1周后,用扩张器扩张窦道至26 F。用胆道镜联合肾镜经窦道对胰周坏死组织进行反复多次清创,直到感染组织通过引流彻底清除。结果 15例患者各接受胆道镜治疗1~4次,人均2.3次,单次清创引流的操作时间为24~45 min,平均(33.6±5.5)min。1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5.5±5.0)d,1例(6.7%)因脓肿复发行腹腔镜下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其余均未出现清除手术并发症。结论 胆道镜联合肾镜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坏死组织可在局麻下操作,减少全麻及气腹的影响;该法简单易行,直视下操作,可避免出血及脏器损伤的发生,安全可靠;该法兼具清除坏死组织、冲洗、引流 的作用,并可多次清创,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周脓肿是急性胰腺炎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针对胰周脓肿,目前主要为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我科2000年12月—2010年10月以介入超声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清创治疗胰周脓肿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周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SAP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因、感染部位、手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液培养结果、预后结果等。结果 25例SAP患者中有8例为SAP并发胰周感染,其中5例行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行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和引流术,其中行1次肾镜手术2例,2次肾镜手术3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0d(21~38d),5例患者恢复良好,感染得到控制,脓肿得到有效引流,随访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恰当的时机选择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治疗SAP并胰周感染是有效的、安全的,但仍需大样本研究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微创技术手段建立胰周坏死感染引流和清创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共对17例患者施行介入超声穿刺引流联合胆道镜清创.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采用超声引导对胰周坏死感染经皮穿刺引流;以Cook筋膜扩张器(8~30 F)对穿刺窦道由细到粗逐级扩张,并将穿刺引流管(6~8 F)更换为较大口径引流管(22~24F),改善引流效果;胆道镜经扩张成型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完成坏死组织的清创;通过持续有效引流和反复清创促进愈合.结果 本组17例患者,15例采用此方法治愈,治愈率88.2%,2例因技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15例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3 d,平均住院时间57 d;并发窦道和腹腔出血各1例,消化道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健在,无胰周感染坏死残留或复发.结论 介入超声穿刺引流联合胆道镜清创在达到胰周坏死感染目标化治疗的同时,实现了"损伤控制"的现代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膜后脓肿引流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 8例经手术或置管引流的效果欠佳的腹膜后脓肿患者,用胆道镜经引流管窦道反复进入脓腔进行清创及冲洗。结果1 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1 7例治愈顺利拔管,1例患者因胰瘘6个月后行内引流手术治愈。结论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应用胆道镜辅助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后2~3 h疼痛症状缓解,24~48 h体温恢复正常,疼痛、寒战症状消失。带管时间为40 d至2个月,平均时间为50 d。置管6~8周后,10例患者成功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及狭窄胆管扩张,结石取净率100%。1例患者在穿刺置管10 min后,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性胆汁,向腔内注入立止血夹闭引流管后出血停止。10例患者均未出现漏胆、损伤周围脏器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巨大血肿的价值。方法:经皮肾镜术后形成肾包膜下巨大血肿16例,出血停止1~3周后,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出陈旧性积血后,每间隔2~3d,通过引流管分别向血肿内注射3万U的尿激酶并保留24h,然后充分引流。结果: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陈旧性积血后,间断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块,30~35天后复查CT显示血肿明显减小,仅为治疗前的1/19~1/56。16例患者经1~2年随访,无继发性出血、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结论:对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行经皮血肿穿刺置管引流,同时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溶解血凝块,可有效溶解引流。肾包膜陈旧性出血和血凝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过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胰周脓肿并结合胆道镜清创的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且疗效确切[1-2],但其并发窦道及脓腔内出血则是很棘手的问题.因腹腔和(或)腹膜后的脓肿常较深,而腹壁窦道较小器械很难进入,不开腹则无法做到行直视下止血.受十二指肠镜下电凝止血的启发,我们探索出在胆道镜辅助下实现控制胰周脓肿清创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新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道术后肝脓肿的原因分析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系统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经各种胆道手术后肝脏内形成脓肿;明确诊断后,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和对脓腔进行抗菌素灌洗,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脓肿愈合,2例脓腔明显缩小,另2例行手术治疗病人已治愈.结论 分析肝内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1)胆道损伤;(2)肝内胆管结石残余;(3)十二指肠液返流;(4)T管引流不畅,胆道梗阻,胆汁滞留.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及选用敏感抗菌素对脓腔进行灌洗是治疗胆道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但脓液引流不畅病人应及时作有效的手术引流,并同时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17.
《腹部外科》2021,34(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SAP病人并行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AP病人均接受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其中28例病人行1次经皮肾镜手术,3例行2次,1例行3次。术后住院时间为(27.3±22.3) d(2~106 d);术后出血1例,经介入治疗止血;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死亡2例,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治疗SAP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CT复查胰周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4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合并胰周脓肿的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胆胰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例难以耐受手术或难以实施手术的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经皮肝径路行胆胰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行PTCD引流,CT提示胆总管无结石残留、无胆道梗阻后拔出PTCD管。结果 12例均顺利施行经皮肝胆胰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手术时间1.0~3.5 h,平均2.5 h;5例行单次碎石术,6例行2次碎石术,1例行3次碎石术;1例术中出现发热反应,1例出现PTCD管脱落。结论 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胆胰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是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