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 71例RA患者与31例健康人,分别收集不同组的个人资料、实验室检查、骨密度等,并计算出RA患者的DAS28-ESR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合并O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RA患者(观察组)及参与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2组骨密度值(BMD)的检测情况;同时根据OP发生与否对RA患者进行分组,比较OP组与非OP组的临床资料,对RA患者OP的发生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OP发生率为39.53%和20.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OP发生的因素中年龄、病程、激素治疗为危险因素(P<0.05),25(OH)D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RA患者OP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高龄、病程长、激素治疗、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疾病(CVD)将患者分为单纯RA组(对照组,n=227)和RA伴发CVD组(研究组,n=67)。采用t检验或χ2分析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病程、DAS28评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 (ApoA)、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DAS28评分、TG和D-D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均P <0.05)。因此认为,病程长、疾病活动性高、TG和D-D升高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此类临床特征的RA患者应警惕CVD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发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60例RA住院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集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南宁市气象资料(患者在发病入院前1 w的平均气温、湿度、气压及风速),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人按照是否伴发骨质疏松分组,应用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0例R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寒湿痹阻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较多,骨质疏松发生率亦较高。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患者比较,年龄、病程、DAS28疾病活动评分、Sharp评分、骨侵蚀评分、关节间隙狭窄评分、X线分期、关节功能构成、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年龄和Sharp评分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RA伴发OP的发生与年龄、sharp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4例RA 患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予6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RA 组在腰椎(L2~ L4)、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 s 三角区、大转子)的BMD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 患者普遍发生BMD下降,骨量减少和O P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发病机制可能与 RA 本身及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骨质破坏是RA的一项重要表现,贯穿于整个RA病程中,骨质疏松为其常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药物,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BMD),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患者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L2、L3、L4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3BMD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性别和绝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各50例,对照组为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实验组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的检测,详细记录患者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女性患者是否绝经。观察两组骨密度,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观察是否与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女性患者绝经有关。结果实验组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低于、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没有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和未绝经的女性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和绝经的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绝经及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期间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组研究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检测,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L2、L3、L4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中年龄、性别及绝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程佳  苏江  朱静 《西部医学》2014,(8):1071-1073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住院诊治的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HRCT结果分为单纯RA组126例和RA-ILD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RA-ILD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吸烟率、疾病活动度及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值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男性,吸烟史,RF及抗CCP高滴度表达,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易合并ILD,应尽早行HRCT等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计算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时,使用与不使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折概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骨量的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首次就诊的年龄大于40岁RA患者200例,双能X线测定腰椎和左髋部BMD,将使用与不使用BMD或T值计算的FRAX骨折概率进行比较,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病程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平均年龄(59.4±10.2)岁,77.5%为女性。有77例患者接受了双能X线检查,其中BMD正常和异常组分别为10例(13%)和67例(87%),有32例患者发生骨折。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用药时间、累积剂量、目前日平均剂量)、FRAX预测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与不使用BMD、T值计算的未来10年骨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合T值得出的FRAX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9)。以腰椎及髋部的BMD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患者BMD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疼痛评分(P=0.02)、既往发生骨折(P=0.003)、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P=0.008)是引起腰椎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P<0.001)、已绝经(P=0.05)、既往发生骨折(P=0.003)、体重指数(P=0.03)是引起左髋部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骨折发生比例较高,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均增加,结合股骨颈BMD或T值计算FRAX能更有效地预测骨折概率。  相似文献   

13.
Li HB  Bai L  Wu QJ  Zhang X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69-177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心脑血管病(CCVD)发病率和发病情况;探讨RA患者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8例RA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反应(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反应标准),以及CCVD患病情况和传统危险因素;分析了RA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结果(1)RA合并CCVD共92例(16.20%)。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9例,占53.26%;脑血管疾病21例。占22.83%;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12例。占13.04%,其中2例合并心力衰竭;彩色多普勒提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例。占6.52%;肢端坏疽4例(4.34%)。(2)RA是否合并CCVD与DAS28病情活动性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关节外脏器受累数有关(分别P〈0.001。OR=9.67;P〈0.015,OR=6.91;P〈0.003,OR=1.35;P〈0.015,OR=2.14)。与传统CCVD危险因素及其数目无关。(3)CCVD发生与治疗反应、是否进行有效的危险因素干预、长期应用Cox-2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风湿药和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分别P=0.006,RR=2.31;P〈0.001.RR=5.90;P〈0.001,RR=2.63;P=0.013,RR=1.34)。结论RA患者CCVD发生率高,RA病情活动、高炎性反应状态、关节外脏器受累、治疗反应差、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和没有有效的传统危险因素干预是RA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CT定量测定法测量76例RA患者和52名健康人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沃德三角区等部位的骨密度T值、Z值,ELISA法测定骨保护素;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旁素.结果: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高(P<0.05),RA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杜红丽  陈运转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40-2041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共存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人民医院105例RA患者(2018年3月—2020年3月),81例存在共存病列为共病组,24例不存在共存病列为无共病组.分析共存疾病分布,对两组临床资料开展单因素分析,再选取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5例RA患者有81例存在共存疾病,其中骨关节炎(51.42%)共病率最高,其他主要共存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28.57%)、高血脂(24.76%)、脂肪肝(21.90%)、糖尿病(19.05%)等;两组性别、DAS28评分、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抗体(ANA)比较无明显差异,共病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高于无共病组,病程长于无共病组,类风湿因子(RF)小于无共病组(P<0.05);年龄过大为发生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年龄过大、BMI高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病程长为发生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年龄过大、BMI高为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年龄过大、ESR、CRP水平高为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容易共存疾病,其中骨关节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较多,导致以上共存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过大、病程长、BMI高、ESR、CRP水平高,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RA患者共存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漯河市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的调查,了解其患病相关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及问卷、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漯河地区中老年进行调查,根据2010年ACR/EULAR提出的RA分类标准对RA人群病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占漯河地区中老年RA的患病人群为0.71%.65~69岁和60~64岁两个年龄段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13%和0.84%,标化后分别为1.10%和0.77%;从性别上看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0.39% vs.1.02%,x2=10.513,P=0.001).RA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女性)、居住楼层(一层)、吸烟和遗传因素,危险度分别为2.595(95%CI:1.407~4.784)、2.967(95%CI:1.749~6.307)、1.682(95%CI:1.206~4.039)和1.934(95%CI:1.286~4.130).结论 漯河市中老年人群RA的患病率为0.71%,女性、居住一层、吸烟和遗传因素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RRA)的影响因素,在疾病早期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提供风险分层依据,以期降低RRA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RRA组(n=23)和RA组(n=37),分析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信息及首次就诊时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数据。结果 合并骨质疏松、口服糖皮质激素单日最大量以及高效价抗CCP抗体为RR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起始治疗中含有甲氨蝶呤为保护因素(OR<1,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发现,抗CCP抗体预测RR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78,其最佳截断值>92.665RU/ml,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为82.6%和86.5%;口服糖皮质激素单日最大量预测RRA的AUC为0.889,其最佳截断值>12.5mg/d,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1.1%。结论 合并骨质疏松、既往口服糖皮质激素单日最大量、抗CCP抗体效价是RRA的危险因素,起始治疗包含甲氨蝶呤是保护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对RRA的发生及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量变化特征及其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定量超声测定86例RA患者(男20例,女64倒)跟骨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和超声传导速度(SOS),并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同时分析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各组(总体、男、女组)BUA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组SO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类风湿因子阳性组(n=56)BUA值显著低于类风湿因子阴性组(n=28,P<0.05),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达51.2%,正常对照组15.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A继发骨质疏松十分常见,定量超声BUA测定可敏感反映RA引起的骨质下降.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305-1309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按照心血管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组(合并心血管损伤,84例)、B组(未合并心血管损伤,16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与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甲状腺疾病史、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关节外脏器受累数、类风湿因子(RF)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4.194,95%CI=1.845~9.584)、骨折病史(OR=3.236,95%CI=1.225~8.53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OR=6.015,95%CI=1.509~23.978)、甲状腺疾病史(OR=13.564,95%CI=3.218~55.423)、TC(OR=1.352,95%CI=1.312~1.384)、CRP(OR=1.702,95%CI=1.305~2.231)、PLT(OR=1.168,95%CI=1.075~1.274)、DAS28评分(OR=5.035,95%CI=1.629~8.572)、关节外脏器受累数(OR=1.198,95%CI=1.140~1.257)、RF(OR=2.513,95%CI=2.244~2.854)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BMI、伴骨折病史、TC升高、CRP升高、PLT增加、DAS28评分升高、关节外脏器受累数较多、RF阳性均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