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同时测定5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玉婕 《当代医学》2021,27(25):128-12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07%、1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14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7例。阿替普酶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在阿替普酶组基础上予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PCV)、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7.72%(50/57),较阿替普酶组的71.93%(41/57)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低,联合组较阿替普酶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PCV、FIB较阿替普酶组低(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疗效显著,可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检测和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珲  王琴  戚妹  宋志彬 《海南医学》2015,(6):794-79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铜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随机把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104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例数均为5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实验组患者加用丹参多酚铜酸盐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hs-CPR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丹参多酚铜酸盐,有利于患者血清hs-CPR水平降低,便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AI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治疗后90 d随访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90 d,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脂蛋白联脂酶A2(Lp-PLA2)水平、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Lp-PLA2、NSE、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1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ADL评分,降低Lp-PLA2、NSE、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NIHSS评分,优于单纯尤瑞克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宁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和运动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43/53),治疗组为94.34%(50/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评估其生活能力。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和ADL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改变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以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观察90 d。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恶化率、脑卒中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HR-NIS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奥拉西坦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量标评估按患者运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观察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56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发病后2周,灯盏生脉组在常规二级预防药物基础上口服或经胃管给予灯盏生脉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仅按常规二级预防用药.发病后6个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应用修订Rankin 量表(mRS)和BI指数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和预后.结果 发病后6个月,存活133例患者,灯盏生脉组67例,对照组66例,灯盏生脉组生活质量多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特别是在躯体功能、肢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命力4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灯盏生脉组mRS评分较对照组减低,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可同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以及脑损伤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有效减轻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右江医学》2019,(1):41-44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叶献海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201-3203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内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61例患者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高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0%(56/61)]高于对照组[73.77%(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