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23GTVS)联合非接触式广角镜在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行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23GTVS)联合非接触式广角镜治疗的玻璃体积血患者44例(44眼),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44例(44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60 min,平均手术时间36 min。除1例拔除灌注管时切口渗漏严重而缝合1针外,其余患者切口及巩膜穿刺口均闭合良好无需缝合。44眼视力:术前视力<0.1者42眼,0.1~0.25者2眼,术后随访2~24个月,视力<0.1者16眼,0.1~0.5者27眼,≥0.5者1眼;术后末次视力随访,视力提高者占59.09%。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23GTVS联合非接触式广角镜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的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技术在接触式广角镜下对154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手术,观察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①共134例154眼均顺利完成。②手术时间28~83 min,平均(42.0±5.2 ) min。③术后1、2、3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对比均有所提高(n=154,具体P值见表1)。④术前与术后第1、3、7、30天眼压比较,术后第1天有较低和较高的眼压,术后3 d高眼压较多,术后7、30 d眼压稳定。⑤3例(1.9%)术后出现低眼压,15例(9.7%)高眼压,无眼内炎发生。结论:采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传统20G与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术式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视力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微创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d、3d、7d观察组眼压分别为(10.7±4.2)mmHg、(11.4±4.7)mmHg、(11.7±4.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7.3)mmHg、(15.6±5.4)mmHg、(14.9±5.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上升率为53.66%(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7%(12/41),而视力下降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3±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3±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眼压发生率为14.63%(6/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术式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了术后眼压上升的风险,但术后早期低眼压是该治疗术式的主要并发症,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 TSV)在玻璃体积血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通过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共38例(43眼),术后随访2~14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8例(43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和治疗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术后患者伴有不同并发症,以白内障6眼,高眼压1眼,低眼压3眼等,经基础性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对玻璃体积血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避免视功能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技术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以来安阳市眼科医院263例263眼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功能提高197例、不变66例,术后随访3~ 24个月,平均12个月,197眼(75%)术前与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85;P=0.00),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炎性反应、高眼压、玻璃体再次出血、白内障等.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有效地防止了病变继续发展,提高了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术后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2)裸眼视力:术前为0.01~0.20,平均0.10±0.06;术后1d为眼前手动~0.3,其中4眼裸眼视力0.2~0.3、8眼(术中玻璃体腔均注入C3F8)裸眼视力为眼前手动;术后1个月为0.3~0.8,平均0.4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眼压:术前为1.10~2.57 kPa(8.3~19.3 mmHg),平均(1.56±0.50)kPa[(11.7±3.8)mmHg];术后1d为0.96~4.18 kPa(7.2~31.4 mmHg),平均(2.51±0.81)kPa[(18.9±6.1)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1个月为1.60~3.40 kPa(12.0~25.6 mmHg),平均(2.06±0.53)kPa[(15.5±4.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手术时...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4例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合并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P<0.05);术后7 d眼压(17.78±2.63)mmHg低于术前眼压(21.85±4.80)mmHg;术后10眼(71.4%)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闪辉情况加重8眼(57.1%),在使用地塞米松+万古霉素球旁注射7 d后,闪辉情况得到控制;14例中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经济且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试验组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大量出血、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复更换显微器械的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具有与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可以恢复患者视力,平稳眼压,但具有较少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系统(23G TVS)在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23G TVS行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90例(98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23G TV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23例(23眼),所有患者完善全身及眼科检查后行玻璃体切割及全视网膜光凝,并同时进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23眼术后视力均提高,4眼出现眼压升高。2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补充光凝1~3次,于术后3~6月取出硅油,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大量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硅油填充为术后视网膜补充光凝争取了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出血的可能性,挽救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1.
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3 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23G PPV)因具有切口小、无需缝合等特点引领玻璃体切割术进入微创时代,随着 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系统的诞生及应用,再次缩短了玻璃体切割手术需要的时间,术中结膜、角膜损伤的可能性更小[1].但临床工作中发现应用 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辅助的 23G 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自诉眼部异物感、甚至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导致对手术效果满意度降低.本研究应用 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对我院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系统辅助下 23 G 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行非侵入性眼表检查,旨在探讨眼表指标动态变化,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继发于累及眼后段的严重眼钝挫伤的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类棘手的临床问题。本研究中,我们试评估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对这一难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在本回顾性干预研究中,18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药物难以控制的高眼压,超过180°范围的房角后退,钝挫伤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伴或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所有病例均在足量的抗炎和降眼压药物治疗后进行了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随访时间为平均26.2个月(6-48个月)。 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最大量药物控制下的36.4±10.0 mmHg降至末次随访时0.7±1.18个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下的14.6±4.4 mmHg(P<0.0001)。术后1月中,4眼(22.2%)出现短暂的高眼压期,6眼(33.3%)出现早期的低眼压,其中包括1眼(5.6%)出现滤过泡渗漏。术后3到6月中,7眼(38.9%)出现复发性眼压升高,其中5眼通过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得到控制。18眼中,10眼(55.6%)为完全成功,5眼(27.8%)为基本成功,3眼(16.7%)为治疗失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术后48月完全和累计成功率分别为53.5%和80%。15眼(83.3%)术后视力得到改善。3眼(16.7%)术后视力无变化,其中1眼(5.6%)尽管眼压正常,但出现眼球萎缩。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积血。 结论: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在部分继发于累及眼后段的严重眼钝挫伤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并发黄斑裂孔1眼,将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原发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15)及眼外伤(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平均手术时机为28.02±6.39天,自出血到手术的时间与术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48眼)ARNs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20眼)、对照组22例(28眼)。40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抗病毒及激素抗炎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Ozurdex~?治疗。术后1、2、3、6、12个月定期进行门诊复诊,比较2组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治疗后炎症反应及角膜后色素沉着(KP)消失时间、眼压升高比例、玻璃体腔硅油取出后再次充填硅油比例;观察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眼BCVA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18眼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提高比例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反应及KP消失时间、眼压升高比例、玻璃体腔硅油取出后再次充填硅油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8眼均未出现眼球萎缩及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结论 23G高速玻璃体切割联合Ozurdex~?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3G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和Ahmed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新生血管青光眼32例(3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g,3~7天后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观察术后眼压、新生血管情况和并发症。结果:雷珠单抗注射后3~7天虹膜新生血管均不同程度退行。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8.13±8.61)mmHg,(15.61±6.19)mmHg和(17.35±7.82)mmHg,低于治疗前(43.15±10.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前房积血5例,均于术后1周左右吸收;浅前房1例,经加压包扎后恢复。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及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采用A型超声测量法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的短期改变;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仅接受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29例患者(29只眼)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术眼进行A型超声前房深度测量,并将术后测量数据与术前基线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29例患者(16例男性和13例女性)符合入选标准并纳入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50±11 (25-65)岁。23例患者因为玻璃体积血而接受手术,其余6例因特发性视网膜前膜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前平均前房深度为2.98 ± 0.38mm,与对侧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8)。而在视网膜前膜组,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94 ± 0.31mm)比其对照组平均深度(2.85 ± 0.28mm)要深,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玻璃体积血组前房深度与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视网膜前膜组,术后一周时前房深度仍比术前深 (p=0.034),这种差异在术后一个月和术后三个月时消失(p=0.186 和0.682)。 结论:视网膜前膜形成可能导致前房深度的增加,这种前房深度增加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消失。玻璃体积血后前房深度没有显著变化,玻璃体切割手术亦不影响玻璃体积血眼的前房深度。  相似文献   

17.
刘涛  徐庆斋  杨静雯 《医学综述》2012,18(8):1255-1256
目的评价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共3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术后随诊10~29个月,平均17.5个月。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手术眼视力改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眼压(14.67±4.12)mm Hg,比术前用平均眼压(21.48±6.85)mm 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测中央前房角深度,术前平均为(1.38±0.27)mm,术后(3.22±0.3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结论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可以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0—2005年因DR而行激光光凝术后发生中度以上玻璃体积血的患者59例62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补眼底激光。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0.1以上视力者51眼,占82.26%,0.02以上视力者62眼,占100%,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1)。术后获得0.5及以上视力者9眼,在积血病程≤6个月组高于>6个月组,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玻璃体再积血1眼(1.61%)、并发白内障23眼(50%)、暂时性高眼压6眼(9.68%)、角膜水肿6眼(9.68%)、葡萄膜炎4眼(6.45%)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5眼(8.07%)。结论: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12例(12眼)因视网膜脱离已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青光眼的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为(4.7±1.2)个月.结果 12眼术前眼压为30.5~50.7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为(40.5±10.2)mmHg;术后随防期内,眼压为8.0~21.0 mmHg,平均为(13.5±4.3)mmHg.手术成功率为100%.除2眼在术后2周时因引流管阻塞而行冲洗再通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Ahmed引流阀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