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胶囊内镜诊断的15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小肠病变13例,结合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型2例,回结肠型8例,小肠型3例.结论 胶囊内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可作为克罗恩病的一线检查,有助于克罗恩病早期诊断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胶囊内镜对采用传统方法 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探讨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对45例可疑患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上述患者均存在腹痛、消瘦、便潜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病程均超过2年.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55.6%)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0例(44.4%)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小肠远侧端,病变表现为黏膜糜烂(6例),溃疡(10例),结节样黏膜增生(6例)和肠腔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对传统的检查方法 均无阳性发现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成为早期发现小肠克罗恩病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研究目的:胶囊内镜对评估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和疑诊的克罗恩病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诊断其他小肠疾病,但在这些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评估其在腹痛或腹泻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患者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4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腹痛或腹泻(病程>6周)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其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查指征、检查结果、诊断与检查的并发症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患者之前均进行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结肠镜、小肠镜、上消化道内镜、小肠造影、CT肠扫描、CT),未发现有诊断意义的异常表现。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以青少年为主,男女为11.52.病变可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回盲部、末端回肠、右半结肠最多;小肠型克罗恩病占20.69%;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发热、贫血、消瘦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等多系统症状.结肠镜可见跳跃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检查可成为诊断克罗恩病的首选方法,但活检组织学缺乏特异性.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98-101+16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46例与非小肠克罗恩病患者9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46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与91例非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未见明显主诉不适。胶囊内镜均在工作时间内到达回盲瓣,过瓣率达100%,患者均未发生嵌顿、梗阻等不良事件,在3 d内顺利排出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7.8%。胶囊内镜检查的特异度为96.7%。胶囊内镜检查的准确度为97.1%。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CE)联合小肠CT造影(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在间隔2-7天内先后行胶囊 内镜及小肠CT造影检查,参照最终诊断结果(病理诊断或后续随访结果),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小肠疾病的阳性率,以及二者联合对小肠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影 响.结果 114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5例,不明原因腹痛(伴或不伴大便习惯改变)32例,疑诊克罗恩病29例,不明原因消瘦18例.CE和CTE对不明 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1.4%和40.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为57.1%.CE和CT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 检出率差异不大(46.9%Vs40.6%,P >0.05),二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59.3%,较单独CE和CTE诊断率更高(P <0.05).对疑诊克罗恩病患者,CE能更多地发现 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高于CTE(86.2%Vs65.5%,P <0.05),联合二者检查,诊断阳性率提高到93.1%,与CTE相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CE和CTE对疑似小肠疾 病患者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似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高于CTE,二者联合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2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72例患者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72/202),158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158/202)。所检出的疾病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氏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对5例疑诊小肠出血患者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肠出血原因众多,如血管畸形、憩室、克罗恩病、肿瘤等,但由于一直以来缺乏小肠直视检查方法,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不高.1999年1月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推出胶囊式内窥镜[1],为小肠出血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笔者利用Given影像公司的胶囊式内窥镜设备在2003年6~9月间行胶囊内镜检查37例,12例主诉腹痛腹部不适,其中伴发热5例,伴大便性状改变7例;1例贫血待查;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为体检者.现对其中疑诊小肠出血并经手术或其他检查确诊的5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小肠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 ,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18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 ,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8例中发现小肠病变 10例 ( 5 5 .6% ) ,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 ,安全性好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疑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镜下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现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5例,息肉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6例,占61.8%.确诊病例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较高,对克罗恩病、肠结核比单纯内镜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所获取的图像在无创、生理条件下记录胃肠转运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178例连续入选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各项临床参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胶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原因.结果124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胶囊内镜检查中胃平均排空时间为44.5 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86 min;年龄对小肠通过时间有影响(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无影响(P>0.05).年龄、小肠克罗恩病、小肠新生物为影响胶囊内镜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有肠道克罗恩病史或疑诊肠道克罗恩病、怀疑小肠存在新生物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应口服促肠道动力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恩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病理+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理检查、随访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5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32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症状组),经胃肠镜检查、腹部CT、钡剂造影等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以色列PillCam胶囊内镜或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检查,并以53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对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多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和贫血接受检查,中青年则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325例中有31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为97.8%;完成全小肠检查288例,成功率为88.6%。其中186例发现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7.2%;169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为52.0%。所检出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血管畸形、糜烂、溃疡、息肉、憩室、肿瘤、吸收不良等。53例无症状体检者全部完成检查,发现小肠病变13例,病变检出率为24.5%,6例明确病因,诊断率为11.3%。结论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成功率高,对疑似小肠疾病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无症状体检者也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尤其对老年人安全、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可能被常规影像学检查所漏诊。胶囊内镜可能发现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检出的小肠疾病。方法:分别用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钡造影检查及胶囊内镜,对确诊或未确诊克罗恩病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前瞻性评估。每位检查者对其他检查方法的结果保持盲性。顾问医师在检查之前和之后完成调查问卷。结果:22例确诊克罗恩病的患者作为1组,21例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为2组。对1组患者而言,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比其他两种检查方法发现更多的糜烂病灶(P<0.001);在2组患者中,2例患者确诊为克罗恩病,但就检出率而言,三种检…  相似文献   

16.
梁权  易小敏  黄一鲜 《广西医学》2010,32(1):120-121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贫血48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干预。结果48例患者检出阳性病例45例(93.75%)。其中慢性胃炎伴黏膜糜烂9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肿物性质待查4例,空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炎症16例,小肠多发性溃疡5例,小肠寄生虫感染4例,未发现异常3例。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检查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胶囊内镜的检查成功率及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在小肠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已确立结肠CD诊断(established CD,eCD)的20例患者和疑诊小肠CD(suspectedCD,sCD)的21例患者的胶囊检查资料.结果 eCD组13例发现小肠CD病变,sCD组10例诊断小肠CD,所有诊断小肠CD的23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糜烂/浅溃疡、11例深溃疡,7例溃疡合并狭窄,5例溃疡合并出血,4例溃疡伴结节样改变;病变位于在空肠3例(13.0%),空及回肠16例(69.6%),只在回肠4例(17.4%).回盲瓣通过率70.7%(29/41),3例胶囊无症状滞留,1例肠镜下取出,另外2例分别在26 d和53d排出.结论 在eCD和sCD患者中,胶囊内镜可作为小肠CD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判定小肠CD黏膜损害的程度、范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男女比例2.53∶1,年轻患者多见,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肠镜及小肠钡灌肠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内科治疗后症状多能改善,外科治疗多针对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症状、影像资料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所获取的图像在无创、生理条件下记录胃肠转运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178例连续入选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各项临床参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胶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原因。结果124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胶囊内镜检查中胃平均排空时间为44.5 m 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86 m in;年龄对小肠通过时间有影响(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无影响(P>0.05)。年龄、小肠克罗恩病、小肠新生物为影响胶囊内镜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有肠道克罗恩病史或疑诊肠道克罗恩病、怀疑小肠存在新生物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应口服促肠道动力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患者的病因构成、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小肠镜或胶囊内镜首次诊断为小肠溃疡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多发于40~59岁,男女比例为1.55︰1。小肠溃疡的病因主要以克罗恩病最多见,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便血和黑便,影像学检查特点为小肠管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小肠管腔狭窄。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出率分别为26.83%及8.67%,常见溃疡部位为回肠、回盲部和空肠,内镜下溃疡特点以不规则样、纵行、环形、节段性为主,病理改变主要是黏膜慢性炎和伴炎细胞浸润。结论:小肠溃疡的病因复杂,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有助于小肠溃疡的诊断,但内镜下的表现常有重叠,病理活检在疾病的诊断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探究CT等辅助检查在小肠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