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儿童肝细胞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切除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儿童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0岁,因肝内肿块破裂于外院行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治疗,6d后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囊切除+左半肝切除+HIPEC(5%葡萄糖溶液3000m L+吡柔比星10mg,41℃循环灌注40min),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肝细胞肝癌III级及R0切缘。患儿随后转儿童血液肿瘤科,以FOLFOX4方案化疗。术后11个月复查示,甲胎蛋白9.56ng/m L,HBV-DNA100IU/m L,上腹部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手术联合HIPEC治疗儿童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TACE治疗19例、手术切除7例,有8例TACE后再手术切除.结果 2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中19例经TACE治疗后休克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很快稳定,复查CT肿瘤缩小;其中8例TACE治疗1个月后行Ⅱ期肿瘤切除,AFP均下降或正常,疗效优良.7例Ⅰ期手术者1例术后死亡,4例发生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结论 TACE可有效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减少不可切除病例的剖腹探查止血手术、提高肿瘤切除率.TACE联合手术切除可显著降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肝脏良、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采用射频止血切割器行肝良、恶性肿瘤切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11)岁;原发性肝癌14例,继发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2例。观察肝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出院后患者接受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0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位时间126 min(64~188 min)、术中出血量(210±85)m L,输血率0,术后住院时间(12±3)d。发生腹腔局限性积液1例,右侧中量胸腔积液3例,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采用射频止血切割器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凝固辅助联合超声刀进行重度硬化肝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微波治疗仪联合超声刀进行完全腹腔镜下35例伴有重度肝硬化的肝癌手术切除临床资料。结果 35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手术,术中无需输血;其中21例不规则肝切除,14例肝左外叶切除。手术时间(75~340)分钟,平均(165.5±117.3)分钟。出血量15~300 ml,平均(168.6±147.4)ml;无死亡患者;无肝断面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和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10天,平均(9.2±2.5)天。结论采用微波凝固辅助联合超声刀对于重度硬化肝癌进行完全腹腔镜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段血管阻断技术在精准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精准肝段切除的6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45~ 66岁.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结果 67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直径2~6 cm,行肝Ⅲ段切除病例22例,肝Ⅳ段切除病例10例,肝Ⅵ段切除病例35例.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时间73 min;术中出血量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86 ml,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出现切口液化6例,经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1d,平均时间7.8d.术后随访3个月,无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肝段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患者精准肝段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了肝脏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92±45)min,术中出血量为(365±81)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3)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5个月发生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根治陛手术联合静脉、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同时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106例肝癌根治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化疗组、肝动脉化疗组、门静脉化疗组和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组(联合化疗组),比较各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化疗副作用发生率以及1、2、3、5年复发率、生存期的差别。结果无一例手术死亡,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的患者1、2年复发率、5年总复发率均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生存期较其他3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化疗在降低肝癌术后复发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根治性手术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能提高根治性手术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肝右静脉(RHV)的Ⅷ背侧段属支(V8d)联合RHV切除的原位肝右后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例肝右后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40~58岁,平均(51.4±6.1)岁,术前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下保留V8d联合RHV切除的原位肝右后叶切除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肝功能等指标。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98.0±30.8)min;术中出血量100~700 mL,平均(345.0±216.6)mL。术后未发生出血、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肝细胞癌,手术切缘阴性。术后住院7~14 d,平均(9.5±2.2)d。结论:腹腔镜下保留V8d联合RHV切除的原位肝右后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瘤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手术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行手术切除出血的肝肿瘤,清除积血,清洗腹腔,腹腔内放置化疗药物,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复发率高。腹腔种植机会多,预后差,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方法,术后应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辅助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行微波辅助下腹腔镜肝切除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组织固化止血后行肿瘤局部切除,观察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肝切除,为不规则性切除,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性肝癌18例,肝胆管细胞2例,直肠转移性腺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例,肝囊腺瘤1例.3例放置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管5~7d拔除.手术时间150(125 ~210) min,术中出血量120(30~250) ml.术后住院时间7(5 ~ 10)d.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22例肝恶性肿瘤切缘均为阴性,随访3 ~3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微波消融可有效地控制肝断面的出血,能提高腹腔镜下肝切除的安全性,拓展了腹腔镜肝切除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C)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针对SRHCC治疗,首选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止血,然后在全身及局部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治疗,以期挽救患者生命及延长患者生存。本研究探讨肝癌切除序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SRH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5月1日—2021年12月1日期间收治的102例S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肝切除术序贯HIPEC治疗(观察组),54例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主要手术指标、术后病理、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术后留置时间、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复发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术后累积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腹膜种植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切除序贯HIPEC能降低SRHCC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率,改善术后无瘤生存率及累积总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具有费用较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原位肝切除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由同一医疗组手术治疗的7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Glisson蒂横断式原位肝切除37例,常规肝切除术34例.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肝性脑病出现,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内死亡率及术后腹腔出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中出血量(325.7±32.60) ml,顽固性腹水2例,胆汁漏1例,肿瘤切缘阳性1例术后第3天及第7天ALT、ALB、TBIL及术后住院日(10.95±0.3592)d均优于传统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原位肝切除术较常规肝门阻断式肝切除出血量少,更容易确定肝切除界面,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胆汁漏及切缘肿瘤阳性率低,可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而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手术切除和围术期处理技术。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3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肝癌切除术的32例自发性破裂肝病例,并以同期随机抽取32例非破裂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综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前、中、后的临床资料。结果破裂与非破裂组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分级、肿瘤包膜及门静脉浸润,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术时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破裂组肝脏的肿瘤直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较非破裂组显著高。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是决定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独立因素。进一步分析控制术中失血的方法选择,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Pringle手法居首位。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病人是否作一期手术切除在于术前准确评估及术中能否采用恰当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8年来收治 1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急诊行肝癌切除术 ,1例行缝扎止血及肝动脉插管术。术后 1h死于出血性休克 1例。术后随访 11例 ,术后生存小于 12月 2例 ,12 -18个月 3例 ,19-3 0个月 2例 ,3 1-4 2个月 3例 ,>4年者 1例 (术后第 3年亚临床复发再切除病例 )。随访患者最终死亡原因 :癌复发和转移、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叶切除和肝脏局部切除不但可以彻底有效地止血 ,而且可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是首选的方法。术后的综合治疗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腹腔化疗交替应用以预防复发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加用免疫治疗 ,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应用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腹腔镜切肝,以评价其减少术中出血表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30例Habib 4X射频辅助切肝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1例因术中瘤体破溃中转开腹手术,29例完成腹腔镜下手术.其中左肝外叶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1例,第Ⅴ段或第Ⅵ段切除8例,ⅤⅥ段联合切除2例,肝缘病灶锲型切除6例.切肝时间10~68 min,中位切肝时间22 min;出血量8~370 mL,平均(145±75) mL;术后住院时间(3~12)d,平均(7.5±2.8)d.无术后出血、胆漏或感染等并发症,肝癌病例术后未见切缘复发.结论 应用Habib4X射频辅助腹腔镜切肝,无需肝门解剖和阻断,可提高切肝速度,减少术中失血,术后恢复快,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由于射频本身的治疗作用,肿瘤性病灶切除后可增加切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辅助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LM)的疗效。 方法:回顾17例CLM行开腹RRFA辅助肝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输血、腹腔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5~237 min,平均(93±19)min;术中出血量235~650 mL,平均(280±40)mL。术中及术后无1例输血,术后3 d内腹腔引流量170~370 mL,1例(5.9%)发生胆瘘。患者术后24、72 h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术前明显增高(均P<0.05),但术后120 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凝血酶原时间(PT)未发生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RFA辅助肝切除治疗CLM安全可行,并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在肝脏切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可有效减少肝断面出血,然而,低中心静脉压(CVP)所产生的相对低血压和潜在低灌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探讨CLCVP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44例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生手术,其中24例患者术中采用CLCVP技术(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术中未采用CLCVP对照组(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Child分级、肝硬化程度、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术后均未见低CVP相关气栓、肝肾损伤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动脉收缩压、CVP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与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和手术输血率明显降低,但术中乳酸指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的术后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胆汁漏的发生率以及肝肾功能指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做好术前肝功能评估和术中密切观测患者灌注指标的前提下,CLCVP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可靠的,虽然低CVP会使机体灌注减少,机体无氧代谢增强,乳酸含量增高,但对肝肾功能及肝癌的复发无明显影响,而且较低的CVP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和肝门阻断时间,降低长时间缺血缺氧对肝脏的打击。总之,在无严重心、肺、脑、肾基础疾病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CLCVP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控制肝断面出血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1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组(n=72)和静脉化疗组(n=68)。腹腔热灌注组患者在静脉化疗同时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术后生存率及腹腔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热灌注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为86.1%、60.2%和58.3%、29.4%(P<0.05);术后3、5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5.6%、27.8%和20.6%、53%(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控制复发和转移,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三维手术计划系统(Myrian)用于临床精准肝切除。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95例肝癌患者,其中传统手术组67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手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图像。3D组28例均采用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术前三维手术系统预估的病灶切除体积与术后肝脏实际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肝衰竭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5.26%、0、1.75%、2.6%、0、92.31%,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9%、4.47%、2.98%、1.49%、78.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肿瘤复发率(7.69%)低于传统手术组(15.38%)(P<0.05);(3)传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肝血管阻断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数为(628.5±124.4)mL、(11.4±4.3)d、(117.1±32.4)min、(38.4±10.2)min、1例,3D组分别为(416.7±83.8)mL、(7.6±2.4)d、(178.5±40.9)min、(48.3±12.7)min、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有利于术者优化、选择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