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泉 《吉林医学》1991,12(3):147-151,187
<正> 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是病后8周内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广泛肝细胞变性,肝功能严重损害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为:急性发病、黄疸急剧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肝臭、出血、肝性脑病、脑水肿、脑疝、肝性肾病、病死率高达70%~9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碱酯酶降低、前白蛋白减少、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GaNl所致FHF大鼠模型检测SEP_s,观察肝损害进程中SEP_s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注射GalN后24小时N_3与N_1-N_3显著缩短;48小时后N_1、P_1、N_2、P_2、N_1-N_2与N_1-P_2显著延长.说明N_2潜伏期延长可供评价HE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测定了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暴发性肝衰竭时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肠原性内毒素血症导致的微循环灌流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脏NK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肝脏自然杀伤 (NK)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制备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计算NK细胞活性。结果 :实验组肝细胞PCNA表达占 (9.2 0± 2 .6 4 ) % ,低于对照组 (2 6 .6 5± 3.91) % ,P<0 .0 0 1;实验组肝脏NK细胞活性 (16 .38± 3.32 ) % ,高于对照组 (11.70± 3.17) % ,P<0 .0 0 1。实验组肝细胞PCNA表达百分率与实验组NK细胞活性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结论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不充分 ,肝脏NK细胞活性增加 ,肝再生与NK细胞活性呈较强的负相关。提示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肝脏NK细胞对肝再生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暴发性肝衰竭、急性肝损伤动物肝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动物肝再生明显高于急性肝损伤动物,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有强的再生能力,对于暴发性肝衰竭控制肝细胞坏死较刺激肝细胞再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HBsAg、HBcAb阳性)约10年。2002年1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用环孢菌素A(CYA)、霉酚酸酯(MF)、糖皮质激素抗排斥治疗。肝肾功能正常。5月24日以“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肠道菌群失调”住外科,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500mg/d×3d)抗排斥及对症支持治疗。6月初出现腹胀、恶心、纳差、巩膜轻度黄染,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56.1mmol/L、直接胆红素(DBil)37.7mmol/L、间接胆红素(IBil)17.0mmol/L、胆汁酸(TBA)208.8mmol/L、谷丙转氨酶(A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PB)和利福平(RFP)对肝药酶和肝衰竭的影响。方法:观察PB和RFP对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P450)和细胞色素b5(Cyt.b5)的含量、苯胺羟化酶活性、肝切除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率和高血氨性肝昏迷存活期的影响。结果:PB和RFP能明显提高正常肝脏和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P450含量和苯胺羟化酶活性。在肝切除术后5h至9d内,经PB处置的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2.1%和49.2%.存活期也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60.7±84.1)h和(128.9±92.6)h。此外,在肝切除小鼠中,PB和RFP组NH4Cl所致的高血氨性肝昏迷存活期分别为(60.8±22.5)h和(112.9±7.2)h,也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的(44.6±.28.3)h。结论:PB和RFP能显著地诱导肝药酶,延长高血氨性肝昏迷的存活期,以及有一定的降低肝切除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率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暴发性肝衰竭肠系膜微循环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时丹参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并用丹参液进行治疗(n=10),与正常对照组(n=10)和暴发性肝衰对照组(n=10)进行肠系膜微循环比较,同时测定腹主动脉血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含量。结果:丹参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274±00752(E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肠系膜微循环灌流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丹参治疗暴发性肝衰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82岁 ,因乏力、纳差、面黄 3个月 ,加重伴意识模糊 1周于 2 0 0 2年 9月 2 3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厌油及尿色深黄 ,就诊于外院 ,血常规正常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ALT) 36 6U/L ,谷草转氨酶(AST ) 32 7U/L ,碱性磷酸酶 (ALP) 110U/L ,总胆红素(TBIL) 73 5 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35 9μmol/L。各项肝炎病毒抗体均阴性。抗肝细胞胞质抗体 (抗LCA)阳性 ,滴度 1∶32 0。腹部B超见肝脏大小正常 ,脾不大 ,门脉无扩张。予保肝、退黄及支持治疗 ,效不佳。 2 0 0 2年 8月 30日加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10.
<正>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又称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及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FHF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达80%~90%。尽管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定义、分类和诊断方面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应用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基础上,观察清肝解毒射液液(清肝针剂)对FHF大鼠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有直细胞生长因子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清肝针剂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显减轻肝脏病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药物相关的暴发性肝衰竭(FLF)的认识,对发热的处理要谨慎用药。方法总结3例患者服用解热药物后发生FLF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病程中出现发热后,病例1服用尼美舒利、快克胶囊和扑热息痛,病例2服芬必得,病例3服清开灵泡腾片和感冒退烧片,均在1周内出现肝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1例病危抢救后放弃治疗。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中药退热制剂有诱发肝衰竭的危险,不宜盲目用来退热。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5岁。因发热、厌食、尿黄、上腹部胀痛5d,近2d来神志恍惚渐昏迷不清入院。查体:T37.5℃,BP15.3/9.3kPa.深昏迷状态,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牙龈出血,心肺(—)。腹胀明显,肝脾均未触及,腹水少量,双下肢浮肿,余未见异常。血WBC1.4×10~9/L,RBC4.05×10~(12)/L,BPC100×10~9/L.TTT10u,ALT148u,1165u,HBsAg(—),PT 22s.入院后即按“重症肝炎肝昏迷”给予相应治疗,4h后病情恶化,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经抢救治疗无效于翌日凌晨死亡。死亡前进行肝穿活检,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大小不等,胞浆丰富,胞核深染,核仁明显,有病理分裂象,伴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肝细胞型)。  相似文献   

14.
15.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中肝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0岁,农民,因神志不清,肢体抽搐半小时入院。患者于半小时前因受惊吓及过度劳累后开始出现神志不清、两眼上视、牙关紧闭、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口吐白沫、无呕吐、无面部、肢体瘫痪等,未处理急来我院,入院后经掐“人中”穴抽搐停止,神志改善。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癫痫病史。入院前2天曾查肝功正常,入院查体:T、P、R、BP正常,神志恍惚,精神萎靡,巩膜无黄染,面色黯淡,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及caspase-3表达与暴发性肝衰竭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及caspase-3表达在暴发性肝衰竭(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检测FHF模型小鼠及给予iNOS抑制剂L-NMMA后不同时间肝组织caspase-3表达、血清NO水平、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FHF模型小鼠于4 h时NO表达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8 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caspase-3表达至最高峰;12 h caspase-3表达较8 h减少,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阻断NO后,NO表达为正常水平,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阻断后8 h亦可见典型的DNA梯形带,12 h亦出现坏死带.阻断NO后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拮抗NO作用不能阻断肝细胞凋亡和肝脏生化学及组织学变化,提示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NO可能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eDNA3.1/C-sis导入大鼠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sis导入大鼠肝脏,48 h后用内毒素(LPS)+D-半乳糖胺(D-GalN)诱导大鼠FHF;利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sis表达;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计算大鼠24 h观察期内的死亡率.结果 FHF+C-sis质粒组的C-s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FHF+空载质粒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和FHF+空载质粒组肝脏细胞凋亡增多;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肝脏细胞凋亡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增多(P<0.01);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Bax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增多(P<0.05),Bax表达减少(P<0.05).在24 h观察期内,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存活,FHF+林格液注射组及FHF+空载质粒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70.0%和80.0%;而FHF+C-sis质粒组大鼠仅2o.0%死亡.结论 C-sis基因可减弱LPS+ D-GalN诱导的大鼠FHF.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sis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制备原代小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缺氧组、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将空载质粒及pcDNA3.1/C-sis分别转染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心肌细胞;对缺氧组、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异常搏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s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缺氧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变慢[(99±5)次·min-1比(159±21)次·min-1,P<0.01],异常搏动次数明显增多[(16.9±1.4)次·min-1比(2.4±0.7)次·min-1,P<0.01],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升高[(88.27±13.14)U·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