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作比较分析。统计学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50例中死亡9例,入院时GCS评分为6.11分;好转15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0.86分;痊愈26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2.65分。死亡组入院时GCS评分明显低于好转及痊愈组(P<0.01)。好转组与痊愈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入院时GCS评分对颅脑预后判断有意义,得分越低预后越差。得分较高时不应忽略对病情动态观察,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兴业  田博 《海南医学》2022,33(4):431-434
目的 探讨血清转运蛋白(TSPO)、Tau蛋白对重症颅脑外伤(sTB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2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90 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3)和预后不良组(n=49)....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GCS评分及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度颅脑损伤后出现高血糖严重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科自1995年6月~1997年6月对284例GCS评分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监测,探讨其与预后及GCS评分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284例中男199例,女85例,年龄均>16岁,平均32.3岁。GCS评分均≤8分,其中6~8分212例,≤5分72例。所有病人伤前均无重要脏器急、慢性疾病史,也无糖尿病史,住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居多。所有病人经颅脑CT检查脑中线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移位…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IL-6、IL-8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CS)、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分成两组(GCS≤8分组和GCS 9~12分组).动态测定伤后15 d内6个不同时间点血清IL-6、IL-8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数据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偏相关分析.结果 IL-6于GCS≤8分组第2天达到最高水平,GCS9~12分组第7天达到最高峰;两组总体比较P=0.04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8于CS≤8分组于第7天达到最高峰,GCS 9~12分组于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两组总体比较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与IL-8两指标中,IL-6水平于第2天达到最高峰,IL-8水平于第7天时达到最高峰,且IL-6水平最高峰大于IL-8.IL-6与IL-8总体比较P=0.000,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反应了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与病情呈正相关,IL-6较IL-8的变化敏感,IL-6、IL-8水平经相关性分析相关关系不密切且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意义上早期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血清IL-6较IL-8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Tau蛋白水平变化,分析其对继发性认知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中度TB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颅脑损伤常规药物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规律以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伤情、C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8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6h、24h及72h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GOS分级相关,其水平较高者预后差。结论通过对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监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联合CT影像学改变,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和颅内高压对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中,恢复良好31.56%、中残14.07%、重残24.35%、植物生存0.59%、死亡29.43%。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与患预后有明显相关(P<0.01)。结论: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是导致患死残的主要原因,防治低氧血症、降低颅内压、防治高热和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苏丽萍  张水梅 《吉林医学》2014,(14):173-17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单双号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周期为7天。结果:两组在营养支持期间无死亡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4天与第7天的GC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代谢比较紊乱,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满足能量需求,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黄鹏 《海南医学》2002,13(3):35-3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63例颅脑损伤患者 ,采用静脉血、氧化酶血糖检测法 ,测定患者入院时血糖 ,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以GCS评分分为 3~ 5分组、6~ 8分组、9~ 12分组。出院时情况以GOS评分分为死亡、重残、中轻残、良好组。比较各组间血糖的差异。结果 GCS评分为 3~ 5分组、6~ 8分组、9~ 12分组 ,血糖分别为 (12 .97± 6.65 )、(8.5 7± 3 .3 8)、(9.17± 3 .0 8)mmol L ,3~ 5分组血糖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P <0 .0 5 ,6~ 8分与 9~ 12分两组间比较血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死亡、重残、中轻残、良好组血糖分别为 (16.97± 6.75 )、(9.93± 4.41)、(10 .41± 2 .88)、(8.0 3± 2 .2 6)mmol L ,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P <0 .0 1,P <0 .0 1,良好组血糖明显低于其他三组 ,P0 .0 1、P <0 .0 5、P <0 .0 1。重残组与中轻组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特重型颅脑损伤及死亡者 ,血糖升高最显著 ,预后良好者血糖升高幅度最小。重型及中型脑损伤血糖升高程度无差异、重残及中轻残者血糖升高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1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治疗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统计本院5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其中GCS评分3~5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GOS评分进行预后判断,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52例,其中手术404例,死亡102例,手术死亡率25·11%;未手术148例,死亡43例,病死率29·19%。本组死亡共145例,总死亡率26·7%。植物生存11例;重残70例;中残93例;良好23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越低,病人预后越差。围绕影响病人生命的呼吸、循环和脑压三个重要环节进行抢救,而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受压,改善脑灌注压(CPP)以及脑血流(CBF)减轻脑缺氧,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所在,要争取早期开颅,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展红  戴伟民 《河北医学》2000,6(10):872-87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3~8分组,9~12分组及13~15分组,测其入院时及中重型组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并作比较。结果:重型组较轻中型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1〈0.005,P2〈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对比其术后并发症与疾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28.57%;护理后,2组GCS评分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提高更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能改善其疾病预后情况,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刘作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24-1224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智测成绩的差别。方法:93例近期住院的脑外伤患者出院前接受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结果:轻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3~15分,45例)的WAIS—RC的智测成绩总分及各分项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中、重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2分,48例)(P均〈0.05-0.01)。结论:损伤程度不同的颅脑外伤患者智测成绩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1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1]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治疗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2]、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汪孝永  袁贤瑞  黄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48-65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4例(32.08%),中残25例(23.58%),重残9例(8.49%),植物生存5例(4.72%),病死33例(31.13%).其中入院时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5分者,病死率为59.38%,6~8分者,病死率为18.92%.结论GCS评分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综合治疗是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评分系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总结临床实践中院前急救评分方法的选择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其临床指标,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前指数(PH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患者院内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入院后90 d内死亡情况评价其病情及预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WS、PHI、GCS评分评估患者颅内出血、入院后90 d内死亡的效能。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有41例(35.04%)院内检出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17例,硬膜外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13例(11.11%)患者住院期间或入院后90 d内死亡。颅内出血组、死亡组院前MEWS、PHI、GCS评分均分别高于未颅内出血组、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MEWS评分、PHI评分的升高以及GCS评分的下降,其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MEWS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最高,其次为PHI、GCS评分。结论 M...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入选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GC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12.43±1.9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9.52±1.4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au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障碍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就诊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其中包括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各58例。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期Tau、GFAP水平,并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成套评估工具(LOTCA)对不同时期各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Tau、GFAP水平与各组患者LOTC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轻度组患者相比,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不同时期Tau、GFA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LOTC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入院12 h相比,同组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3 d Tau水平、GFAP水平及LOTCA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内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于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TBI患者而言,Tau、GFAP表达水平与患者LOTCA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u、GFAP水平随着TB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