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以尿素清除率(Kt/V)为代表的透析充分性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102例次,成功101次,成功率99%;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60月2例,48-60月10例,36-48月19例,24-36月28例,6-24月23例,<6个月20例。共21例次退出,退出时间为2-40月。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导管组尿素下降率(URR)=70.42±6.59,Kt/V=1.42±3.48;内瘘组URR=68.66±5.52,Kt/V=1.34±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带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可保留数月至数年,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置管技术及严格的管理,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10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50例和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2例.记录两组患者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及远期并发症,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较经皮股静脉置管组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感染率(P=0.042)及血栓形成率(P=0.027)均较低,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P=0.046)及尿素减少率(URR)(P=0.041)均较高,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选自该院血透室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血透患者进行研究,一组为内瘘组24例,采用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另一组为导管组22例,选择因各种原因不能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而采用经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比较两组进行血透的血流量、并发症及尿素下降率(URR)及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分析判断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透析方法临床效果:导管组KT∕V为(1.24±0.12)、URR为(62±10.30)%,内瘘组KT∕V为(1.23±0.14),URR为(63±9.70)%,(P分别为0.862、0.804,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导管组感染4例、栓塞2例,内瘘组感染1例、栓塞3例,(P=0.074、0.891,P>0.05),两组在感染、栓塞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尚有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能即时使用、对心功能的影响小的优点.结论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可用于血液透析,对于不能建立内瘘和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涤纶环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比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比较涤纶环双腔导管采用单纯以肝素封管和采用联合肝素与庆大霉素封管两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47832)。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以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比单纯采用以肝素封管时明显减少(P=0.0001)。结论以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可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  相似文献   

5.
赵园园 《当代医学》2021,27(25):157-158
目的 评价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通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2)和对照组(n=49).研究组的血透通路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对照组的血透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肌酐(Cr)、血清尿酸(UA)、血清尿素(BUN)水平及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前,两组Cr、U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两组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Cr、U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相当,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8,(1):35-3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常规肝素生理盐水(5000IU/m1)封管,B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C组采用尿激酶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通过输液泵分别输入导管的动脉及静脉端,连用5d为1疗程,每月1疗程。观察三组血液透析12周、24周导管血流量、通畅率、透析充分性(Kt/v)、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更换导管率以及并发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平均血流量、Kt/v值均明显增加,抽吸不畅例次明显减少(P﹤0.05),而C组平均血流量、24周导管通畅率以及Kt/v增加更显著,而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以及导管相关感染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出血、消化道反应、头痛等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尿激酶输液泵输注溶栓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既可溶解血栓,又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置管路径分为两组:颈内静脉入路组42例,股静脉入路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颈内静脉入路组的透析充分性指标URR及Kt/V均高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而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血栓形成率及感染率均低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98-100,103
目的通过观察中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尿素清除率(URR)及Kt/v值的变化,有效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4例,观察组(n=114):中通量透析组(B-16P聚砜膜),对照组(n=50):低通量透析组(F7HPS聚砜膜),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 h,疗程1年,随访6个月。监测患者每季度单次透析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监测URR、Kt/v值,观察中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方式对患者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效果。结果两组透析前尿素氮、尿酸、尿素氮、肌酐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尿素氮、尿酸、肌酐值及尿素清除率URR、尿素氮K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频次相同、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中通量血液透析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充分性更佳,患者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9.
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血流量在200ml/min、260ml/min各透析4周,分别在第3周和第4周透析时选取1次计算各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血流量的Kt/v及URR,采用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增加血流量对Kt/V及URR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一致。血流量为260ml/min时Kt/V及URR均较血流量在200ml/min时增加,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流量从200ml/min增加至260ml/min,可增加Kt/V及URR,提高透析充分性,进一步明确血流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对于血透的充分性和并发症。方法本研究选取8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实验组患者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透充分性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采用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血透充分性,2组Kt/V值均>1.2,2组血透充分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均具有良好的血透充分性,其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少,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但在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时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也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透析治疗时维持固定的连接顺序连接导管与血路管;观察组透析治疗交替使用导管动静脉端做血流出路。观察随访12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Kt/V值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反交替连接的方法对预防Palindrome导管并发症效果良好,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升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n=33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n=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自发性出血、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更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静脉压。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1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静脉压与参照组透析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参照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高于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效果优于肝素液封管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4-37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通过置管术后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胸12~腰1组为A组(n=13)、腰2~腰3为B组(n=17)、腰4~腰5为C组(n=15),记录首次使用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1 h时动脉端实际最大血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流量及尿素清除分数(Kt/V);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记录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导管功能良好,因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因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血流量、Kt/V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Kt/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随访6个月,三组患者导管功能良好,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在腰2~腰3位置时血液透析血流量最佳,该位置可能为最近留置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 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隧道带涤纶套颈内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经隧道带涤纶套颈内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4.87±2.88)个月,最长为11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对于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这一传统的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临床研究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及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套血透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其置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留置时间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超过2年且至今仍在用,平均18.5个月。与临时导管比较,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出现感染、血栓形成、脱管等并发症情况更低、使用时间更长(P0.05)。结论: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尤其在条件有限基层医院的透析患者提供一条可行的长期血管通路,确保透析继续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70%乙醇封管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Cuff)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封管组(每周采用3.3 mL 70%乙醇封管1次,再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2次)和肝素封管组(每周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3次),每组16例,22周后进行交叉互换.比较两组患者CRBSI、导管功能障碍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例患者退出试验,2例死亡,共28例患者完成试验,每组各14例.乙醇封管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0.45/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患者(0.92/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封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90/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2.06/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醇封管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 乙醇封管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Cuff导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与肝素封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时血流量、通路再循环及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组(置管组)和动静脉内瘘组(内瘘组),每组30例。透析时设定同样的血泵速度(250 ml/min)、使用相同型号规格的透析器、透析时间相同,观察6、12个月时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通路再循环率(Ret%),并计算尿素下降率(URR)。同时记录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有效血流量均可达到220~235ml/min,使用6、12个月时的Qb、Ret%、Kt/V、URR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V均达到或超过1.2,URR高于65%,达到小分子清除充分性的要求。结论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管通路,能较长时间使用且能提供足够的有效血流量,从而满足单次透析达到透析充分性的血流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血管通路建立的优先级依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双静脉穿刺(VVP),根据通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VVP组、TCC组及AVF组,每组均28例.对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结果 通过6个月的随访比较,发现透析0、3、6个月时3组患者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平衡后尿素清除指数(eKt/V)、尿素下降率(U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VVP组患者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于TCC组和AVF组(0 vs 14.28%、21.43%,P<0.05),通路通畅性不良发生率低于TCC组(0 vs 21.43%,P<0.05);3组患者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P操作简单,并发症及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透析充分性与常规通路无明显差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作为AVF无法建立且无法或不愿置入TCC患者的血管通路替代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邹锋 《吉林医学》2014,(23):5275-5275
目的:探讨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留置术的40例患者,观察导管使用情况、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使用平均(15.5±12.9)个月。并发症:导管血流量下降11例,均再通;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长期导管透析平均Kt/V(1.45±0.14)。结论: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护理及无菌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