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坚持易筋经锻炼,共8周;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测定两组膝关节角速度为60°/s、120°/s、180°/s时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和屈膝肌与伸膝肌比值(H/Q)的变化。结果:在不同角速度时,治疗组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TW、AP或H/Q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能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侧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屈伸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4~6周康复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给予物理治疗、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治疗、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减重站立和减重步行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按照10RM法对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张肌力训练,观察组应用Biodex system 3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术后3、6个月进行等速肌力峰力矩、总功评定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膝屈肌、伸肌平均峰力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总功除术后3个月120°/s等速收缩总功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3、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膝屈、伸肌群肌力,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人群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为踝关节的临床康复评估及训练提供依据;探讨不同运动参与水平的的健康青年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的差异。方法 利用BIODEX-S4 Pro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系统对192名20~29岁健康青年进行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 男女比较,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peak torque, PT)以及峰值力矩/体重(peak torque/body weight, PT/BW)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不同角速度测试下踝关节主动肌拮抗肌比率(peak torque ratio, PTR)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规律运动人群和不运动人群的PT以及PT/BW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规律运动人群踝关节屈伸肌力明显高于不运动以及不规律运动人群(P<0.05)。结论 男性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女性,但是主动肌拮抗肌比率基本相同;规律的有氧运动对提升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膝三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中肌群的等速力学特征。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针刺膝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AKS评分、峰力矩(PT)和平均功率(AP)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及膝部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稳定性评分、行走能力评分、上下楼能力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群PT、AP均明显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稳定性评分、行走能力评分、上下楼能力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群PT、AP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膝三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显效性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可靠地得到反映,等速肌力测试评定膝关节运动过程中肌力水平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表面肌电联合等速测试评定肌痉挛的作用.方法 16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16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项研究,采用表面肌电测试训练系统联合等速测试训练仪,进行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时腓肠肌表面肌电的动态测试.惠者痉挛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1+级,设定踝关节被动运动时测试角速度分别为10°/s、30°/s,每一角速度下重复关节屈伸动作5次,组间休息1 min.分别测定两组踝关节被动活动过程中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IMS)、峰阻矩(PT)和峰阻矩/体重比(PT/BW),并进行重复测试,二次测试间休息3min.结果 前后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速度为分别10°/s、30°/s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MS、PT,、PT/BW指标,除30°/s时的RMS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10°/s、30°/s两种角速度下观察组间及对照组间比较,除对照组组间PT.、PT/B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数据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表面肌电、等速测试评定肌痉挛有良好的信度,稳定性较好,可联合应用作为评定肌痉挛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72名受试者,按队列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观察组采用易筋经运动处方锻炼,对照组采取行走活动及健康宣教,周期均为8周。于锻炼前后采用Biodex system-3型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评价两组受试者在等速运动(60°/s、18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总功(TW)及屈伸肌比值(H/Q)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过易筋经训练,PT、TW、AP、H/Q等部分指标较试验前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其中60°/s的PT、TW及AP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s的H/Q及180°/s的PT、TW及AP、H/Q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趋势。结论:易筋经锻炼可明显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的肌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减退情况及其与受伤时间的关系,为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单侧膝关节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等速测试仪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屈伸肌峰力矩比(H/Q)及总功(TW)测试,分析并比较肌力变化与受伤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肢与健肢比较,伤后膝关节屈伸肌的PT、PT/BW、TW值均明显减低,H/Q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伤时间与肌力减退明显相关,随受伤时间延长,屈伸肌PT值逐渐下降(r=-0.813;r=-0.852),4组屈伸肌的P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月之内组患者屈伸肌的PT值最高。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肢肌力随时间延长会逐渐下降,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应尽可能地选择在术后1月内及术后3~6个月内肌肉力量相对较好的时间段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评估分析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慢性期手功能障碍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运动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腕部屈伸肌群峰力矩(PT)、最大总用功(TW)、平均功率(AP)及手部运动力指数(MI)。结果治疗前2组腕部屈伸肌群PT、TW、AP及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PT、TW、AP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前2组手部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手部MI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改善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屈伸肌的肌力及手的运动能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艾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敏灸治疗。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分析,比较两组峰力矩(PT)、腘绳肌/股四头肌(H/Q)、总做功(TW)。结果:两组治疗后伸肌、屈肌PT与TW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伸肌、屈肌PT与TW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Q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H/Q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艾灸治疗比较,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等速肌力变化更佳,可以利用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从生物力学改变的方向来研究热敏灸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左侧膝关节)分为电针组、电针结合等速肌力组,每组各36例。1个疗程为6次,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伸肌、屈肌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量(total work,TW),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电针结合等速肌力组治疗后对LKSS总评分、膝关节伸肌、屈肌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量(total work,TW)要优于电针组(P0.01),电针结合等速肌力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生物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练习,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生物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相关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屈膝肌PT、深膝肌PT、FMA分数显著较好(P<0.05),两组MAS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肌力训练,可起到提升肌力,改善膝关节屈伸肌肌群水平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中年男性锻炼与不锻炼膝关节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损伤的康复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功能评定分析系统对中年男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下进行等速向心和离心测试。结果:等速向心和离心收缩时,非锻炼人群屈伸肌群肌肉力矩峰值、力矩梯度显著低于锻炼人群;向心收缩锻炼与非锻炼人群屈伸肌群力矩梯度均分别在膝关节角度为141°和128°左右达到最大;离心收缩屈伸肌群力矩梯度均分别在膝关节角度为151°和118°左右达到最大。结论:非锻炼人群肌肉收缩能力显著下降;屈伸肌群向心收缩膝关节角度分别在141°和128°有利于康复者完成训练任务与损伤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等动离心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旨在为其他关节炎的同类研究中提供方法学参考.②方法 运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亚极量等速离心肌力训练.③结果 训练后患膝屈伸肌的PT、TAE、TW、AP较训练前有很大提高,疼痛评分升高,依赖程度和困难程度评分降低.④结论 训练使患膝肌群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疼痛缓解,下肢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阳陵泉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伸直度以及屈伸弧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分析并观察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全年康复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实行常规康复训练与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积分、平衡积分及90o/s角速度下膝关节伸屈肌PT评定结果。结果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及评分之前所得数据和指标等并无差异,且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则可以发现观察组无论是在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积分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所比较疗效前90o/s角速度下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伸屈肌PT值上要低于观察组。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对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假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组(常规康复治疗+10 Hz 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iTBS)组(常规康复治疗+iTBS),1次/d、6 d/周、持续3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及其比值(F/E),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下肢伸膝肌群痉挛情况,采用磁刺激仪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MAS评分、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和不同速度、不同收缩模式下跖屈、背屈等速肌力特征。方法应用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系统对FAI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进行姿势稳定性测试和60°/s、180°/s跖屈肌群、背屈肌群等速向心、离心肌力测试分析。结果 FAI组健侧、患侧的稳定指数和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大于对照组,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无差异;双脚站立姿势稳定性测试结果 FAI组和对照组无差异;FAI组跖屈肌群低速离心肌力和高速向心、离心肌力不足;FAI组跖屈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差值比在不同速度下均大于10%,背屈肌群均小于10%。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单脚站立时健侧和患侧都存在动态平衡能力下降,双脚站立时动态平衡能力与常人无异;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跖屈肌群高速工作能力较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随角速度增加离心力量增加越小者,其跖屈肌群的弹性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6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L重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随访1年,比较术后3(T0)、6(T1)、12个月(T2)两组伸膝关节力矩峰值(PT)、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结果 两组伸膝PT、Lysholm评分、闭眼泡沫平面重心摆动速度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两组伸膝PT、Lysholm评分、闭眼泡沫平面重心摆动速度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时,两组伸膝PT、Lysholm评分、闭眼泡沫平面重心摆动速度高于T0、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应用等速测试系统建立肢体痉挛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有痉挛的患者,MAS1级、1+级、2级、3级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0例,共计50例,手动测试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Tardieu量表的X值、三倍痉挛状态量表、临床痉挛指数等指标,并应用等速测试系统,以5°/s和180°/s测试峰力矩(PT),被动伸肘所做的功(Work),并计算不同角速度下的Work差值。运用Spearman法对主观测试指标及等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0°/s角速度下,PT、Work均与MAS、MTS的X值、TSS及CSI评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571~0.942(P<0.01),180°/s与5°/s的Work差值与MAS、MTS的X值、TSS及CSI评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59~0.848(P<0.01)。结论 Work差值与MAS、MTS的X值、TSS、CSI显著相关,而Work差值从理论上能较好地反映痉挛的定义;提示可用该指标进行痉挛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