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及随访结果。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结果 GBS败血症15例,占住院患儿的4.12‰,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1例,晚发型败血症4例。本院出生10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1.01‰。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24h发病,其中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晚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均合并化脓性脑膜,1例合并肺炎。GBS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明显,但相对滞后,降钙素原反应灵敏。15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青霉素敏感,青霉素联合三代头孢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住院时间长,可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后遗症。降钙素原反应灵敏。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侵袭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围产期危险因素、耐药性、治疗及归转。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4例经血液、脑脊液等无菌腔隙培养确诊为GBS侵袭性感染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围产期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治疗与归转。结果:54例新生儿GBS侵袭性感染患儿中早发型感染28例,晚发型感染26例。13例在血液和脑脊液样本中同时检出GBS,36例仅在血液中检出GBS,4例仅在脑脊液中检出GBS。早发型感染以发绀、呻吟、气促及发热为主要症状,易合并肺炎,少数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晚发型感染以发热、喂养差为首发症状,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早发型宫内感染比例高于晚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3例新生儿均有一项或多项围产期危险因素。GBS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100%敏感。经治疗后,47例治愈出院,4例未愈出院(家属放弃治疗),3例死亡(均为早发型,病死率5.5%)。平均住院时间(25.5±15.6)d。结论:对GBS侵袭性感染的新生儿,根据临床特征应尽早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将青霉素作为首选用药,后根据病情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围产期危险因素可能为新生儿GBS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孕妇开展GBS筛查和产时抗生素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GBS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例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 5例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顺产、足月、无异常出生史.1例早发型病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4例晚发型病例均发热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症状.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减低、1例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均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敏感.5例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后存活,脑干诱发电位均通过.2例患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软化灶,1例患儿有少许出血灶,余2例正常.随访1年,1例有生长发育滞后,余4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新生儿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各异,须引起重视.对于可疑患儿应早期进行血培养确定病原菌,行脑脊液检查,尽早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足月新生儿败血症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7 d)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7 d)。回顾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足月新生儿败血症共34例,其中早发型败血症25例(73.53%),晚发型败血症9例(26.47%)。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肺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呼吸系统症状比较明显(P0.05),晚发型败血症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P0.05)。早发型败血症白细胞升高、白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晚发型败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34例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例(29.41%)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例(26.47%),无乳链球菌7例(20.59%)。早发型败血症大肠埃希菌9例(36.00%),晚发型败血症肺炎克雷伯菌3例(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预后不良情况。结论早发型败血症及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有所不同;CRP灵敏性不高;早发型败血症以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为主,晚发型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无乳链球菌有上升趋势;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早发型GBS败血症8例,占住院患儿的6.28‰,均为足月儿,生后24小时内发病,以气促、发绀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其中4例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WBC:2.07~14.1×109/L,<5×109/L 5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4~8.32×109/L。胸部X线提示:肺部纹理粗乱,渗出增多。1例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青霉素联合头孢三代或万古霉素治疗有效,重症感染者需加强支持治疗。结论应重视新生儿早发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早期呼吸系统症状,尽早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NICU收治的16例GBS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围产期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7506例,确诊新生儿GBS败血症患儿16例,新生儿GBS败血症发生率为2.13‰(16/7506).其中早发型GBS感染14例,发生率为1.87‰(14/7506),晚发型GBS感染2例,发生率为0.27‰(2/7506).感染患儿中,7例孕母发生胎膜早破,2例孕母发生羊水Ⅲ度污染,4例孕母存在妊娠期糖尿病,1例孕母分娩前发热1例;2例迟发型GBS败血症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14例早发型GBS败血症患儿发病时间均为出生后24 h内.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其中6例患儿存在气促、呻吟,机体表现为反应差.2例迟发型GBS败血症患儿的发病时间为出生后第3周,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并伴气促、拒奶、黄疸等症状.平均白细胞(14.57±6.18)×109/L,其中>20×109/L为3例,2例降低,平均C反应蛋白(33.24±13.17)mg/L,最高116.5 mg/L,4例正常.1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失代偿性代酸并呼吸性碱中毒.16例均在入院24 h内完善胸部X线检查,9例为重症肺炎表现;所有患儿在血培养结果出来后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并根据患儿病情更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中5例给予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3例患儿需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因病情危重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余6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结论 新生儿GBS感染的风险高,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建议临床医生对35~37周孕产妇开展GBS筛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以降低新生儿GBS的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本地区低龄婴儿侵袭性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广州地区两家三甲妇儿专科医院收治的0~89 d低龄婴儿侵袭性GBS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两院共收治侵袭性GBS感染病例120例,2015年感染病例数为2012年的2.8倍,感染病例的发生无明显季节倾向。早发型感染以败血症合并肺炎(46.3%)为主,围产期多伴有一个或以上的高危因素,死亡率为7.4%;晚发型感染以败血症合并脑膜炎(占42.4%),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中42%伴有神经系统症状,14.6%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广州地区低龄婴儿侵袭性GBS感染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应重视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加强感染高风险新生儿的管理,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抗菌治疗所使用的药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以及无乳链球菌菌株的敏感程度。结果 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22例,晚发型6例;合并肺炎者21例(早发感染19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例(晚发感染2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较为敏感,但是此细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及67.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2.8%;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为1株,耐药率为3.6%。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菌株对很多抗菌药品的耐药率偏高,临床中主要以头孢菌素、青霉素及万古霉素为首选;针对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要尽早使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71例,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4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患儿硬肿、反应差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均P〈0.01)。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而晚发型化脓性脑膜炎显著高于早发型(均P〈0.05)。早发型PLT值明显低于晚发型(P〈0.05),WBC及CRP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晚发型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原菌方面都有其不同特点,应根据不同特点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全部66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儿出生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早发型组(34例)和晚发型组(32例),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早发型组中败血症患儿常为足月儿,晚发型组常为早产或极低体重患儿;早发型组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3例和B族链球菌11例,晚发型组中多为肺炎克雷伯菌10例和大肠埃希菌9例。结论孕产妇产前积极进行GBS和大肠埃希菌的筛查,并对GBS和大肠埃希菌检查阳性产妇提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将有益于降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6,(35):42-46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153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搜集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占新生儿败血症总发病人数的38.56%,晚发型败血症占61.44%。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更低,OR分别为0.481、0.478;母亲胎膜早破及发热的比例较高,OR分别为2.270、3.529;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比例低,OR分别为0.410、0.400;辅助检查上,早发型败血症较晚发型败血症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OR为2.438。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时需特别注意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而母亲发热、胎膜早破、血小板减少的患儿需警惕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153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搜集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占新生儿败血症总发病人数的38.56%,晚发型败血症占61.44%。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更低,OR分别为0.481、0.478;母亲胎膜早破及发热的比例较高,OR分别为2.270、3.529;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比例低,OR分别为0.410、0.400;辅助检查上,早发型败血症较晚发型败血症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OR为2.438。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时需特别注意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而母亲发热、胎膜早破、血小板减少的患儿需警惕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B族链球菌败血症患儿共20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早发型败血症患儿16例,呼吸系统症状重,表现为气促呻吟11例、单纯气促3例、哭闹不安1例.5例迟发型败血症患儿首发症状均为高热.15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青霉素及三代头孢抗感染,3例采用万古霉素及三代头孢.结论 临床医师应对早期呼吸系统症状严重、白细胞显著降低的患儿,应警惕B族链球菌感染,尽早采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98-1101
目的:调查2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法,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98例、晚发型败血症176例,研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病原菌培养为单一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是154株(56.2%),114株(41.6%),6株(2.2%);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57.1%);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64.2%);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不同,临床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并注意监测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2例GBS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另外在选取12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检验,比较两组患儿血液中不同菌种的菌源构成以及围产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致命病菌为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对照组的致命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观察患儿围产期因素,观察组患儿在母体孕期GBS感染、羊水浑浊、胎膜早破以及窒息史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BS检验可以得到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菌因素:大肠杆菌、B链球菌以及肺炎克雷白杆菌,可以以此加强对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预防,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的5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日龄≤7 d者为早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余为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早发组30例,晚发组27例,比较两组临床类型、危险因素、干预及急性期转归.结果 早发型非良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晚发型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vs 14.8%,P<0.05);两组比较,早发型危险因素与Apgar评分≤7分、产检心律不齐、产前胎心改变、剖宫产、器质性心脏病更加相关(P<0.05),晚发型与患儿电解质紊乱、CRP升高、血培养阳性明显相关(P<0.05);早发型抗心律失常干预率高于晚发型(43.3%vs 11.1%,P<0.05),两型急性期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96.3%,P<0.05).结论 选取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对临床诊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泽军  王俊平 《当代医师》2013,(12):1718-1719
目的探讨新生儿B群溶血性群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诊治的GBS感染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2例患儿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感染两组,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GBS患儿多以败血症为主要表现,常合并肺炎、脑膜炎等;细菌培养获得GBS依次为血14/22例、脑脊液8/12例、尿2/7例等;早发型多合并肺炎,晚发型多合并脑膜炎。结论新生儿GBS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较高,对血培养阳性患儿应尽早做脑脊液培养,有利于早期确诊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0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且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是3.2%,临床表现以黄疸、反应低下、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体温异常、血C反应蛋白升高和需要机械通气为主。早发型组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χ2=3.918,P=0.048);早发型组黄疸的发生率(79.0%)高于晚发型组(23.1%)(χ2=30.659,P=0.000);早发型组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9.7%)低于晚发型组(38.5%)(χ2=12.044,P=0.001);早发型组肺炎的发生率(27.4%)低于晚发型组(51.28%)(χ2=5.873,P=0.01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0.2%,革兰阴性菌占13.86%,真菌感染占5.94%。革兰阳性菌大多对力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常见致病菌的特点选用抗生素,再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沈虹  叶晓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1-1362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变化,探讨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新生儿败血症(败血症组)患儿以及 19例同期住院非感染患儿(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并同时测定白细胞计数并观察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阳性率.结果: 败血症组CRP≥8 mg/L阳性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5.26%(P<0.01),且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败血症CRP检测阳性率88.46%高于白细胞的42.31%(P<0.01).结论: CRP可为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