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13个月,5年生存率仍在10%以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术后生存率都有重要的影响。胰腺癌是一种治疗和诊断都比较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胰腺癌临床特点较为隐匿,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虽然现今治疗手段趋于多样化,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20%[1].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及预期寿命的延长,国人胰腺癌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众多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胰腺淋巴结分组有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及日本胰腺协会(JP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胰腺癌216例,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描绘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胰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时间4~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3.8%、20.5%。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12.2%、0%,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8.0%、21.4%,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生存时问长于有淋巴结转移组转患者(X^2=15.803,P〈0.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根治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有关胰腺癌诊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5%,这可能主要与其侵袭性生物学特性和早期诊断困难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淋巴转移是胰腺癌主要转移途径,也是影响胰腺癌手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国内外胰腺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72.4%和92.5%。淋巴结转移≥4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1~3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50.0%和84.2%。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应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发生率高,影响了肿瘤根治术的疗效。为筛选出导致胰腺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选择出适合根治性切除的的病例从而制订相应的参考标准,作者收集了1999~2003年接受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的133例病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析:Ⅰ  相似文献   

7.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廓清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肺癌手术根治性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指导肺癌淋巴结廓清、提高手术根治性及改善其预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的结直肠癌患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42例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的临床病理资料,将他们按淋巴结切除数目分为A组(50枚或以下)和B组(50枚以上),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用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为100%,较A组(78.4%)明显增加,P=O.027;A组患肿瘤复发5例,其中5年内死亡3例;而B组患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 对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尽量切除全数淋巴结可明显延长患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转移性淋巴结阳性比率(MLNR)在预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接受D2根治术的173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LNR与5年总体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MLNR的预后意义进行评估,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MLNR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在预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Kaplan-Meier分析表明MLNR与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LNR、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LNR是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P<0.05);MLNR分期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对应的AUC(P <0.05).结论 MLNR是影响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其预测效果比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更为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N0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2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了解是否发生微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Pooled over strata、Pairwise over strata分析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分型、浸润肠壁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及微转移对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98%(406/2032)的淋巴结CK旱阳性表达,与淋巴管侵犯有关(χ~2=11.243,P<0.05).10个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没有影响.淋巴结CK旱阴性表达、孤立肿瘤细胞巢(ITCs)和微转移的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68%和54%.ITCs与CK呈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转移与CK呈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N0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应予以积极的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管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肿瘤医院2015-06—2018-05间140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淋巴结清扫包括隆突下淋巴结)。结果胸段食管癌隆突下转移发生率为8.3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术前治疗方法等有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食管胸上段癌、cT1期的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可行选择性清扫;胸中下段食管癌术中仍应作为淋巴结常规清扫部位。术前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后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发生明显降低,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推荐术前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对原发性肝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肝癌伴淋巴结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分为2组:对照组(未行淋巴结清扫组)30例,治疗组(行淋巴结清扫组)30例。结果处理组患者的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3%和56.7%;对照组患者的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0%和26.7%。处理组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9)。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很低,且两组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有益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6.
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指导合理清除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通过185例D2以上手术切除的转移淋巴结资料,对各站、各组转移淋巴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常分布在第Ⅰ、Ⅱ站各组淋巴站,其中No.6最多,No12-14v各组亦有一定的转移率;(2)第I站各组淋巴结转移后,易发生第Ⅱ站No.7及No.8a淋巴结转移;(3)第Ⅱ、Ⅲ站中存在两个中间淋巴结群,一个由No.1、No.7及No.9组成,另一个由No.8a及No.12组成。No3、No.4d、No.6及No.4d可分别预测No.8a、12群及No.1、7、9群转移;(4)跳跃转移占10.3%,其中超越第Ⅱ站4例。结论:(1)胃下部癌根治术应强调扩大清除淋巴结,范围至少达D2,并应注意彻底清除No.6、No.7及No.8a;(2)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2版规定的胃下部癌D2清除范围欠充分,部分病例需清除No.12-14v;(3)中间淋巴结群No.8a、12群及No.1、7、9群应整体清除,No.3、No.4d、No.6术中活检,预测它们的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4)D2清除术的有效性受跳跃转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18.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EGF-C在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差异及与淋巴结转移度(LNR)和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因胰头癌而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RP),且行全数淋巴结检测有淋巴结转移(LNM)的15例病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染色,检测并分析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与LNR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原发灶和LNM灶肿瘤细胞中,LNM灶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两者的VEGF-C表达均与LNR显著相关(P<0.05,P<0.01),LNM灶的表达水平与LNR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原发灶VEGF-C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率无显著相关(P>0.05),而LNM灶VEGF-C的表达与凋亡率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胰腺癌VEGF-C在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NM灶表达水平与LNR的关系更为密切,且与LNM灶中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