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气囊鼻胆管引流(balloon nasobiliary drainage,BND)在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98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内径0.3~0.8 cm)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26例(63.7%),胆管镜联合气囊鼻胆管取石并留置鼻胆管37例(18.7%),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9例(9.6%),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并行一期缝合术5例(2.5%)。因胆总管残石腹腔镜下留置T管4例(2.0%),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并腹腔镜下留置输尿导管1例(0.5%),因十二指肠镜插入食道失败而直接行一期缝合术2例(1.0%),因胆总管过细且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取石均失败而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例(0.5%),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3例(1.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8/198),其中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现残石1例(0.5%),胆汁漏5例(2.5%),轻症胰腺炎2例(1.0%)。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从本组有限病例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同期三镜下采用BND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胆总管内径为0.2~0.5 cm)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68例。胆管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77.9%(53/68),胆管镜取石联合气囊鼻胆管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1.7%(8/68),胆管镜取石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并留置鼻胆管2.9%(2/68),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1.5%(1/68),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并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1.5%(1/68),因十二指肠镜插入食道失败而直接行一期缝合术1.5%(1/68),因胆总管过细且胆道镜探查和十二指肠镜取石均失败而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5%(1/68),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1.5%(1/68)。鼻胆管引流术后无残石,胆汁漏3例(4.4%),轻症胰腺炎1例(1.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9%(4/68)。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从本研究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DND)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胆管切口插入引导管进入肠腔,引导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结石取净后,行胆管切口的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胆管镜探查、内镜乳头切开92例。胆管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82.6%(76/92),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9.8%(9/92),因胆总管残石而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2%(2/92),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而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3.3%(3/92),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2.2%(2/92)。术后发现残石1例(1.1%),胆汁漏3例(3.3%),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3.3%)。无肠穿孔、胆管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7/92)。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同期三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59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胆管镜探查取石59例。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71.2%(42/59),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4%(2/59),球囊导管取石和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4%(2/59),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并留置气囊鼻胆管20.3%(12/59),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并留置T形管1.7%(1/59)。术后无残石,胆汁漏2例(3.4%),轻症胰腺炎1例(1.7%)。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3/59)。结论从本研究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51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和采用胆管镜探查取石术51例。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68.6% (35/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段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1.8% (6/51),逐级扩张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9% (2/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十二指肠镜乳头小切开或微切开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3.7% (7/51),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0% (1/51)。鼻胆管引流术后无残石,胆汁漏1例(2.0%),轻症胰腺炎2例(3.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次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9%(3/51)。 结论从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EST)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部梗阻或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18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必要时,在胆道镜下行冲击波或液电碎石术。LEST术后363例(60.0%)行胆管切口一期缝合术,215例(35.5%)行鼻胆管引流术,9例(1.5%)行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术,7例(1.2%)因胆总管残留结石改行T管引流术,5例(0.8%)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术;4例(0.7%)LEST操作困难未行乳头切开,改为T管引流术;2例(0.3%)LEST插镜失败,改行T管引流术。一期缝合术后发现残石2例(0.3%),术后发生胆漏23例(3.8%),发生轻型胰腺炎9例(1.5%),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6%(34/605)。结论:病例选择适当,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EST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切口插入斑马导丝进入肠腔,引导逐级扩张导管顺行扩张乳头。结石取净后,行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46例。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74.6%(109/146),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行一期缝合术8.2%(12/146),因胆总管残石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3.4%(5/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6.2%(9/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中转为腹腔镜下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5.5%(8/146),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1%(3/146)。一期缝合术后无残留结石,胆汁漏9例(6.2%),轻症胰腺炎3例(2.1%)。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12/146)。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53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88.1% (223/253),因胆总管残石或狭窄留置T形管6.3% (16/253);中转为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3.2% (8/253);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2% (3/253),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 (3/253)。一期缝合术后残石1例(0.4%),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3例(1.2%),胆汁漏17例(6.7%),轻症胰腺炎5例(2.0%)。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26/253)。 结论从本研究对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管镜探查取石术中采用腹腔镜下经腹顺行推进法T管双导管(T形管+2根裁剪后的鼻胆管导管)捆绑支撑引流术(LCTBS)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的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5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行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术,必要时行冲击波碎石术。预先行逐级导管乳头扩张术、后行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86.7% (39/45),行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乳头扩张术、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4.4% (2/45),行乳头扩张术失败而改为内镜乳头切开术、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6.7% (3/45),双导管支撑引流放置失败而改为T管引流术2.2% (1/45)。无残余结石。胆漏1例(2.2%)。经T管瘘道拔除双导管支撑引流管无失败病例。术后无肠穿孔和胆管穿孔,无大出血,无重症胰腺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 结论从本文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TBS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其中59例成功行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但术中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少量出血2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例,出现可疑十二指肠漏1例;4例EST取石失败后1周内改开腹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胆漏1例。23例顺利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胆囊管探查取石5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8例。9例因疑诊胆总管结石而先行LC,术后2~4 d再行EST。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6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结果 610例中成功施行589例,成功率为96.6%.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 d.无胆漏、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胆管炎等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411例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效果较好,无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微创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1月304例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三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加LC组(EPBD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加LC组(EST组)、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加LC组(LCBDE组).结果 304例中EPBD组35例,EST组138例,LCBDE组131例.三组的手术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3、0.038和0.427,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41,P=0.000),LCBDE组优于另两组(EPBD-EST:P=0.122,EST-LCBDE:P=0.000,EPBD-LCBDE:P=0.020);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16,P=0.000),其中EPBD组最短(EPBD-EST:P=0.000,EST-LCBDE:P=0.198,EPBD-LCBDE:P=0.000).远期并发症:EPBD组结石复发2例(6.7%),胆管炎1例(3.3%),无乳头狭窄;LCBDE组结石复发7例(6.0%),胆管炎3例(2.6%),无乳头狭窄;EST组结石复发18例(15.8%)、乳头狭窄9例(7.9%)、胆管炎14例(12.3%);比较三组结石复发、胆管炎、乳头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82、9.160和12.02,P<0.05),EST组高于EPBD组和LCBDE组.结论 有适应证的胆总管结石可首选EPBD治疗,失败或无适应证者则选择LCBDE,EST仅适用于有严格适应证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中心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即LCBDE组和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组,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该组225例,其中LCBDE 106例,EST 119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3.2±0.8)年.LCBDE组结石复发率为3.77%(4/106),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2.83%(3/106),无乳头狭窄;EST组结石复发率为11.76%(14/119),乳头狭窄的发生率为7.56%(9/119),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12.61%(15/119).全组病例无胆管癌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乳头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LCBDE的远期疗效优于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均多发,直径0.6~3.5 cm.胆总管结石1~3枚,直径0.5~2.6 cm.先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尽结石,2~3天行LC.如EST取石失败,立即改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 5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行EST联合LC 37例,LC联合LCBDE 19例(经胆囊管探查取石8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并置T管引流11例).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z。=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同顾性评估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一次麻醉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的可行性.方法总结112例肝外胆管结石(其中23例ABP)治疗经验,对术式选择、操作要点、胆漏防治、注意事项等做分析.结果102例成功,10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6例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LCTD),18例ERCP+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22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未完成或禁忌,继续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46例鼻胆管引流(ENBD)+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内镜治疗时间平均35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后住院平均6.5 d.无手术死亡,ERCP和EST并发症9例,其中6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部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11例,腹腔引流治愈.拔T管后胆漏2例,再次腹腔镜下置管引流治愈.随访1~3年,B超或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胆总管残石和再发结石各3例,EST取石治愈.结论一次麻醉"三镜"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ABP,手术环节衔接更为合理,无内镜治疗的恐惧感,能从严掌握EST适应证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等.一旦遇有解剖不清、出血、结石未取净或胆管狭窄等,及时改变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近期随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224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ERCP/EST联合LC,84例)、B组(LC联合LCBDE,76例)、C组(开腹术,64例)。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完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采用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数据用( ±s)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及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C组(均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1.3%、12.5%(χ2=7.1110, 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ERCP/EST联合LC、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后禁食天数、住院时间均较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二者均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而LC联合LCBDE的疗效相对更为显著,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近4年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LC+LCBDE组40例,EST+L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LC+LCBDE组与EST+LC组手术成功率(97.5%比95.0%)、结石清除率(90.0%比92.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7.5%比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围手术期死亡。LC+LCBDE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低于EST+LC组(P<0.001)。LC+LCBDE组未发生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EST+LC组2例结石复发和4例发生远期并发症(3例胆道感染、1例复发性胰腺炎)(15.0%)。结论:本研究显示,LC+LCBDE与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LC+LCBDE治疗既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避免EST相关的潜在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腹腔镜与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筛选出有效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8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别纳入胆道镜组及十二指肠镜组,各24例。分别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及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胆道镜组手术时间(185.20±52.47)min、术中出血量(35.9±12.8)ml、住院时间(10.26±3.15)d均显著少于十二指肠镜组(t=11.905、13.226、4.198,P0.05);十二指肠镜组胆管炎发生率为25.0%(6/24),显著高于胆道镜组的4.2%(1/24)(χ2=10.8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处于轻微疼痛范围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胆管积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具有良好的结石清除能力,并可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与结石复发率,有利于降低高龄患者手术应激,保证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