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3年进行了24 159人(12~80岁)的大
样本、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生活方式的评估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状况的判定主要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
《亚健康评定量表》。结果在24 159名调查对象中,亚健康(46.0%)及疾病(35.2%)人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健康者(18.8%);回
归分析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健康状态有显著影响(P<0.001),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且其对亚健康
状态的影响比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在校正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模型中,相对于优秀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最小暴露者),差的生活
方式(最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43倍(OR:42.825,95% CI:30.567~59.997),一般的生活方式(较高暴露者)发生亚
健康的危险性高达21 倍(OR:21.072,95% CI:17.258~25.729),次优的生活方式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为4 倍(OR:4.085,95%
CI:3.352~4.979)。且在一般人群中,压力管理差、自我实现差、运动锻炼少、人际关系差是亚健康状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
论亚健康状态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组合进行干预,是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将慢性管理
的窗口前移,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窗口”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3.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是人生首要的财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财富就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所以,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对他们来说是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1]。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医专业和非中医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和“治未病”思想在大学生亚健康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制大学生亚健康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和非中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各200名进行调查。结果第1次问卷调查,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1.06%;中医学专业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54.50%,显著低于非中医学专业学生亚健康发生率(67.68%)(P<0.05)。第2次问卷调查,采取干预措施后非中医学专业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57.44%,比第1次问卷结果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学专业和非中医学专业大学生都存在亚健康状况,在中医养生理论和“治未病”理念指导下采取防治措施,对亚健康症状等级影响较大,能有效降低亚健康状态严重程度,预防、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及健康促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6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今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奋力拼搏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由中学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引发心身疾病,尤其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的盛行,使得多数大学生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蚌埠地区2所大学的3 32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亚健康和网络成瘾评定分别采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上网类型与亚健康6个维度以及2个领域的条数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经络调理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107人为被试,应用大学生经络调理保健操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测评大学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2个月的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结果:107名大学生亚健康症候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络调理保健操,是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症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经络调理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107人为被试,应用大学生经络调理保健操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测评大学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2个月的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结果:107名大学生亚健康症候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络调理保健操,是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症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国常称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虽然身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东人群睡眠情况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亚健康的关系。方法在广东地区进行24159例的横断面调查。睡眠充足与否被定义为睡眠是否充足的程度“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来评估,健康状况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亚健康评定量表》。结果在24159例调查者中,亚健康(46.0%)及疾病(35.2%)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健康者。被调查者中从不有充足睡眠者占4.1%(986例),有时占36.9%(8913例),经常占44.9%(10847例),总是者仅占14.1%(3413例),健康状态与睡眠充足与否有关(χ2=1499.945,P=0.000)。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与否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显著影响(P<0.001);同时,从不有充足睡眠的人发生亚健康的风险是总是有充足睡眠的人的8.391倍(95%CI 6.325~11.131),是有时睡眠充足的人的6.049倍(95%CI 5.414~6.758),是经常睡眠充足的人的2.263倍(95%CI 2.058~2.488)( P=0.000)。结论睡眠充足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关,它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强有力预测因素。缺乏充足的睡眠或睡眠剥夺与发生亚健康的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亚健康状态转化的影响.方法 在2013年3~5月,我们建立了一个5676人的前瞻性大学生队列,进行基线的健康体检、健康状态评估和生活方式判别等,最终发现有2972名亚健康者,并对其进行了1.5年健康状态转化的随访研究,观察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状态转化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评估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健康状况的判定主要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l.0).结果 2972名亚健康者经1.5年的随访,有422名恢复到健康状态,而579名进展为疾病状态,1971名仍是亚健康状态.422名亚健康转化成健康者在健康状态评估SHMS Vl.0量表总分的平均分提高了8.75±6.9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00),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等3个健康维度的平均分均有显著的提高.HPLP-Ⅱ总分的平均分在1.5年后较基线时增加了14.73分(t=-15.34,P=0.000),同时,HPLP-Ⅱ的6个维度的得分也都明显增加.回归分析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健康状态有显著影响(P<0.05).在校正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模型中,相对于优秀水平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最小暴露者),差水平的生活方式(最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30倍(OR:30.598,95%CI:3.928~238.331),一般水平的生活方式(较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24倍(OR:23.988,95%CI:14.695~39.158),次优水平的生活方式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为4倍(OR:4.306,95%CI:2.767~6.702).结论 亚健康状态具有既可发展为疾病状态、又可逆转为健康状态的双向性转化特点.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导亚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干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是促进亚健康状态回归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R)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大学二、三年级1046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在1046名大学生中PDQ-R各型人格障碍阳性发生率依次为:强迫型人格障碍31.82%、回避型人格障碍28.40%、偏执型人格障碍22.17%;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8.61%最低。人格障碍组SCL-90各因子得分的组间比较均高于无人格障碍组,除在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格障碍对个体心理健康有广泛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同时,需关注其人格特征的偏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及心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河北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在校大学生1404人,逐人进行问卷调查。结论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体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但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均值。在被调查的1404名大学生中,313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学生总人数的22.3%。心理亚健康状况:轻度占39%、中度占21.7%、重度占7.6%。结果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湖南某高校大学生共4 932人,应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PHQ-9抑郁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趋势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症状程度间存在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HQ-9得分与心理健康素养得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密切相关。关注心理健康素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剖析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问卷,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调查相结合,对河北省5所高校10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和t检验。结果网络依赖占受试人群6.6%,网络成瘾占受试人群2%,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呈高度负相关。结论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议各高校应尽快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布特点及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延边大学的1 075名医学生进行健康测试.[结果]延边地区医学生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和医学生常模,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项目依次为强迫症状(26.6%)、人际关系敏感(18.6%)及抑郁(14.6%);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及父母双方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后,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延边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和医学生常模,且与生活事件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