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研究320排CT在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的情况下对有早搏的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其可行性,找出合适的扫描方式来降低放射剂量和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TA)受检者110例,分为早搏组(60例),对照组(50例),通过个性化扫描方式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搏组的心率(77.20±12.07) bpm和剂量(14.62±1.37) mSv高于对照组的心率(58.72±4.73) bpm和剂量(3.08 ±2.35) mSv.早搏组中使用S场扫描的射线剂量(34.55 ±7.12)mSv明显高于M场扫描剂量(15.10 ±1.12) mSv.结论 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早搏,通过调整扫描场及采集次数(beat值)可以降低放射剂量,重建出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已获得临床肯定,但大剂量X线辐射问题倍受关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技术以减少X线辐射剂量的优势为临床认同,但采集数据的单一时相性是否影响其诊断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快心率(心率≥75/min)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P组)或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CTCA检查,比较P组和R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P组中12例患者CTCA结果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CT血管成像(C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用西门子第3代双源Force CT行中心静脉CTV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采用120 kV管电压,有效管电流100 mAs,开启Care Dose 4D技术,准直宽度192×0.6 mm。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螺距0.8,转速0.5 s/圈。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转速0.25 s/圈,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60%~70%时相触发扫描,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30%~45%时相触发扫描,并由系统自动重建最佳时相图像。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扫描时间、中心静脉的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年龄、性别、心率、BMI、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的扫描时间(3.29±0.41)s,明显少于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扫描时间(9.91±0.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DLP为(234.26±26.52)mGy·cm,CTDIvol为(9.27±0.88)mGy,ED为(3.98±0.45)mSv;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DLP为(233.01±25.89)mGy·cm,CTDIvol为(9.24±0.97)mGy,ED为(3.96±0.44)m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2组患者共420段的中心静脉图像质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而2组的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左颈静脉、右颈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中心静脉CTV中上腔静脉段及左、右头臂静脉段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同时进行左心室功能分析定量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连续临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5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进行分段,采用4级评分法对每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估。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对照,对CT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2例顺利完成了检查,其中35例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检查。共评价冠状动脉508段,其中可以用于诊断的占91.93%。64排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5),两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0.64)。结论:64排螺旋CT可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冠状动脉成像总体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100ms与200ms曝光时间窗对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9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曝光时间窗100ms,选择自动毫安技术;对照组45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曝光时间窗200ms,根据患者体重选择管电流(400mA/500mA)。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平均ED分别为(3.72±1.010)msv和(5.197±1.104)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5,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6,P0.05)。结论:当心率稳定且65BPM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100ms曝光时间窗可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应用于低心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选取拟行CTCA检查的病人100例(心率〈65 bpm,HRv〈10 bpm),所选病人随机分别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5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48例)CTCA,依据病人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400~800mA)、管电压为120 kV。前门控组采集期像设定为75%,padding100 ms,后门控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35%~85%满电流输出。比较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P=0.16)。前门控组CTCA辐射剂量平均(3.99±1.16)mSv,后门控组CTCA辐射剂量平均(15.49±3.9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2,P=0.00),使用前门控降低了74.24%的辐射剂量。结论前门控应用于低心率且心率相对稳定的患者中可以达到与后门控相仿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满足诊断要求,而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相似文献   

8.
320 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65377;【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65380;心率 < 65次/min的240例连续病例依次纳入低剂量组(L组)和常规组(C组)&#65377;L组和C组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成像扫描方案&#65377;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和有效射线剂量(ED)&#65377;【结果】 L组和C组每组共有1800(15 × 120)个冠脉节段,L组和C组冠脉节段管径太小( < 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50%(63/1800)&#65380;3.78%(67/1800),可评估占96.5%(1737/1800)&#65380;96.12%(1733/1800),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L组和C组4分图像分别为94.33%&#65380;94.67%,3分图像为2.17%&#65380;1.6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两组3分图像均为轻度运动伪影,无阶梯伪影及1&#65380;2分图像&#65377;L组和C组平均射线剂量为3.28 mSv&#65380;14.36 mSv,L组平均射线剂量较C组降低75.0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5377;【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者的射线剂量&#65377;  相似文献   

9.
王新军  鲜明 《新疆医学》2007,37(4):21-23
目的:探讨1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23例患者进行了1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心率、呼吸、造影刺的应用、时相的选择、MPR、CPR、MIP,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除一例心率失常,一例心动过速失败,其余均顺利完成检查,可评价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占76%,左旋支(LCX)占76%,右冠状动脉(R(A)占71%。结论:10排螺旋CT对心率在50-70次/分之间的患者,只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象,作为无创的筛选方法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在临床上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320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320CT前瞻性心电门控全心容积扫描检查结果。对显示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分级评价,并对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5例发现狭窄性病变28例,其中三支狭窄性病变3例,两支狭窄性病变6例,单支狭窄性病变19例;其中狭窄度≥50%18支(45.0%),〈50%22支(55.0%)。45例冠状动脉成像质量1级39例(86.7%)2,级5例(11.2%),3级1例(2.1%)。使用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85±0.35)mSv。结论 320CT冠状动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低,是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选取56例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65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扫描,同样扫描条件分析87例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B组),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分别记录两组各自扫描的有效射线剂量;两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采用记数资料分析。结果:A、B两组射线剂量平均值分别平均3.37mSv、18.13mSv,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价的计数资料确切概率值为0.370,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64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成像中能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心脏冠状静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在冠状静脉系统成像中的价值及冠状静脉的CT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10例冠状动脉64排MDCTA受检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冠状静脉成像,应用曲画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观测CS及其属支的形态、数目和直径.结果:100%的受检者可见CS、心大静脉(GCV)及心中静脉(MCV),90.2%的受检者可见1-3支后静脉(PV).心小静脉(SCV)及左房斜静脉(MOV)的显示率分别为91%(10/110)和7.3%(3/110).CS、CCV、MCV、侧静咏(LV)和PV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4±2.6)、(3.5±1.0)、(5.9±21)、(2.3±0.5)和(3.6±0.8)mm.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27%(107/110).结论:64排MDCTA在观察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观察冠状静脉的解剖学特征,为经冠状静脉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前门控模式下低体质量指数人群降低管电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入选行CTCA检查的病人40例,其中心率( heart rate,HR)〈65 bpm、心率变异(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 bpm、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所有病人均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管电压设置为100 kV,管电流400mA。统计描述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与CTCA辐射剂量。结果:40例病人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527个,平均每例病人显示13.18个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为99.05%。40例病人平均计量长度乘积( DLP)为(91.41±13.36)mGy·cm,范围80.52 mGy·cm--103.37 mGy·cm;平均有效剂量(ED)为(1.58依0.23)mSv,范围1.37 mSv---1.83 mSv.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下管电压设置为100 kV可以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门控模式下低体质量指数人群降低管电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 本研究入选
行CTCA 检查的病人40 例,其中心率( heart rate,HR) < 65 bpm、心率变异(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 5 bpm、体
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24 kg /m2,所有病人均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管电压设置为100 kV,管
电流400mA。统计描述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与CTCA 辐射剂量。结果: 40 例病人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527
个,平均每例病人显示13. 18个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为99. 05%。40 例病人平均计量长度乘积( DLP) 为
( 91. 41 ± 13. 36) mGy·cm,范围80. 52 mGy·cm ~ 103. 37 mGy·cm;平均有效剂量( ED) 为( 1. 58 ± 0. 23) mSv,范
围1. 37 mSv ~ 1. 83 mSv. 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下管电压设置为100 kV 可以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并且可
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320 排动态容积CT 对左心室静脉系统进行评价,以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中左心室电极的植入.方法 对110 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系统重建,重建时相在体表心电图RR 间期的30%-80%.其中男性40 例,女性70 例,年龄(57.9±10.8) 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心脏静脉系统,91.2% 的患者在30%-50% 的RR间期得到最佳成像效果;在CRT 最常用的靶静脉(心后侧静脉和心侧静脉),单支靶静脉缺如合并另一支细小的占23.6%-26.4%,双支均缺如占5.5%.结论 320 排动态容积CT 可以提供清晰的心脏静脉系统影像,特别是可以对CRT 最常用的靶静脉进行系统评价,帮助指导CRT 左室电极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疑似或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的症状、心电图(ECG)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及多排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疑似或诊断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2例和非老年组(<60岁)24例,并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心电图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老年组14人,非老年组7人)病人81支血管同时进行了MS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老年组血压(BP),血糖(BG)、血脂等异常,有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较非老年组常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非老年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者比例较大,无症状心肌缺血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低。21例病人81支血管进行了MS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发现2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29支冠状动脉狭窄。MSCT发现的24支血管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100%,阳性推测值92.3%,阴性推测值94.5%。MSCT与CAG检查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静脉肾盂造影的操作方法以及做为X线静脉肾盂造影补充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常规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在完成造影检查后进行CT扫描。CT扫描方法及参数如下:层厚,常规7mm,无间隔,120Kv,自动mA(normal);靶区重建扫描:层厚1mm,高质量(HQ)无间隔扫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方法。结果 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岁。常规剂量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44例肾盂、输尿管、膀胱正常显影;6例不显影。50例患者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后行CT扫描,50例患者肾盂、输尿管、膀胱均显影清晰;靶区重建效果良好。结论 CT静脉肾盂造影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对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低下而导致常规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不需要再做延时造影或双倍剂量造影来解决,直接做CT扫描即可完成CT静脉肾盂造影,完成临床检查目的。避免了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增加造影剂剂量所增加的危险性;对于可疑病变区(怀疑输尿管狭窄、梗阻)进行靶区重建扫描,重建图像立体效果较好。故CT静脉肾盂造影可做为常规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宝石能谱CT追踪冻结技术(SSF)及不同期相重建在中等心率(65~75次/min)冠状动脉成像中对改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来赤峰市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心率为65~75次/min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分别进行标准算法重建、75%期相SSF算法重建、45%期相SSF算法重建。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双盲采用Likert5分制评分法对不同算法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患者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等。结果冠状动脉分支水平75%期相图像质量评分SSF算法总体评分、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评分均高于STD算法重建评分[(3.82±1.07)分比(3.49±1.11)分,(3.78±0.89)分比(3.18±0.94)分,(3.80±0.83)分比(3.28±0.96)分,(3.55±0.86)分比(3.39±1.01)分](P<0.05)。冠状动脉成像45%期相重建在分支水平图像质量评分,总体评分、LAD、LCX、RCA SSF算法评分均高于STD算法评分[(3.81±1.07)分比(3.49±1.11)分,(3.56±0.84)分比(3.18±0.94)分,(3.77±0.76)分比(3.28±0.96)分,(3.73±0.90)分比(3.39±1.01)分](P<0.05)。LAD在75%期相SSF重建评分高于45%期相SSF重建图像评分[(3.78±0.89)分比(3.56±0.84)分](P<0.05);RCA在45%期相SSF重建图像评分高于75%期相SSF重建图像评分[(3.73±0.90)分比(3.55±0.86)分](P<0.05)。冠状动脉节段水平75%期相、45%期相图像质量总评分分别为(3.66±1.06)分、(3.66±1.30)分,均高于STD算法重建评分(3.38±0.99)分(P<0.05)。结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SSF算法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LAD SSF算法重建75%期相较45%期相图像质量好,RCA SSF算法重建45%期相较75%期相图像质量好,LCX SSF算法重建两种期相图像质量评分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CT、静脉尿路造影对肾结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59-2260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例24例,对照手术病理,分析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并加以对比。结果:24例病例中,CT确诊肾结核22例,而静脉尿路造影仅诊断肾结核4例。CT横断面肾内多发囊状低密度病灶聚拢排列呈花瓣状,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壁增厚为最具特征性表现。平扫显示空洞壁钙化,增强后延迟扫描见对比剂进入空洞,为可靠征象。结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肾结核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6例疑冠心病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分析106例患者中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心理、心率、注射速度、呼吸等,给予心理护理、降低心率、调节流率、呼吸训练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106例患者中87例(82%)图像质量为1级,18例(17%)为2级,其中6例对比剂团注效果欠佳,1例(1%)为3级图像,未见对比剂渗漏。结论心理护理、降低心率、提高注射流率、呼吸训练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