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建华  黄定等 《新疆医学》2001,31(4):286-28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8例血压正常人和1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表现同样为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舒张压变异,高血压组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且程度越重,此差异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随程度加重,变异性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高血压组 (n =6 0 ) ,健康对照组 (n =30 ) 2 4h动态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Ⅱ、Ⅲ期高血压大于I期高血压 (P <0 .0 5 )。高血压组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素高于对照组 (P<0 .0 1)。血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特征 ,且能反映高血压病的程度。一氧化氮、内皮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血压变异性的大小与NO和ET 1的血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仙 《中外医疗》2011,30(6):106-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尽早进行ABPM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1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资料,以24 h、日间、夜间3个时间段的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及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作为衡量BPV的指标,比较不同特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老人(年龄≥80岁)的24 h及日间SBPCV、DBPCV均高于年轻老人(年龄<80岁),而夜间SBPCV、DBPCV均低于年轻老人,仅夜间DBPCV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24 h及日间SBPCV、DBPCV均低于于女性,夜间SBPCV、DBPCV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刘利宏 《四川医学》2010,31(9):1347-134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时实际的血压变化。方法对3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对血压测量值、昼夜血压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①血压负荷值:〈10%19例(6.29%),10%~40%108例(35.76%),〉40%175例(57.95%);②血压增高主要峰值时间:上、下午均增高173例(57.28%),上午增高100例(33.11%),下午增高10例(3.31%),夜间增高19例(6.29%);③昼夜血压变化率及分型:杓型112例(37.09%),非杓型164例(54.30%),超杓型19例(6.29%),反杓型7例(2.30%)。结论 ABPM能提供丰富的血压数据,反映血压的波动、变异及昼夜节律,利于优化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庆  董建新  王宝芝  鲁跃华 《四川医学》2007,28(12):1361-1362
目的 了解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欣欣  王晶  赵海丹  陈洪  周春华 《医学综述》2014,(16):3035-3037
目的 24 h动态分析慢性肾脏疾病(13期)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的血压变化,并与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的血压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海军总医院肾内科收治的HCKD患者52例作为HCKD组,另外选取47例PH患者作为PH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以及血压变异性检测,对两组患者的24 h舒张压(24 h-SBP)、24 h收缩压(24 h-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血压比较:HCKD组24-DBP、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81.5±13.2)mm Hg、(162.0±17.2)mm Hg、(82.4±16.5)mm Hg,均高于PH组(71.8±12.0)mm Hg、(140.3±25.6)mmHg、(66.8±20.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压变异性比较:HCKD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14.4±3.5)mm Hg、(9.5±1.2)mm Hg,均高于PH组(11.3±2.6)mm Hg、(7.8±1.3)mm Hg(P<0.05);HCK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9.4±2.5)mm Hg、(9.4±2.5)mm Hg,均高于PH组(7.7±2.2)mm Hg、(9.1±2.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性因素参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趋势紊乱,夜间血压及变异性明显增加,是肾功能继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内酯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24h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诊治的20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给予螺内酯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24h血压变异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9%(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水平以及血压变异性程度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dSBP(白天收缩压)、dDBP(白天舒张压)等血压水平以及血压变异性程度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螺内酯辅助治疗RH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程度,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30例,原发性132例,继发性98例。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入院4周、8周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结果:8周原发性132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继发性90例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8例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降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特点以及不同服药方法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进行治疗前及不同服药方法降压后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63例患中的43例Ⅱ级高血压分为2组,A组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或作用持续时间服药,B组以白天服药为主,抗高血压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硝苯地平(钙拮抗剂) 小剂量氢氯噻嗪(利尿剂),治疗4周后再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没有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高为明显。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或作用持续时间长短服药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24h平稳降压的有效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睿  陈涛  郭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3):447-448,45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介替米沙坦80rug每天1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停用降压药2周,服用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偶测平均血压、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都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白昼血压负荷和夜间血压负荷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3.5%和70.4%.结论:替米沙坦能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阻遏清晨血压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7.
赵本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58-1460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个体中非杓型血压模式与有关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女性、绝经期妇女、钠敏感、SA、睡眠质量、易怒、敌意、抑郁、压力、社会支持、社会经济地位与非杓型高血压有关.了解与夜间血压模式改变关联的潜在性因素有助于我们确定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非杓型患者和具有潜在性器官损害的个体,通过对这些与非杓型高血压关联因素的了解,为进一步针对夜间血压节律变化开展干预控制措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廖青  李依航  贺春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70-2071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对象均在在开始治疗前接受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检查。结果: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41例(30.83%,观察组),后者中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未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92例,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9.
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A型行为高血压组(A组)及单纯高血压组(B组),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比较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A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B组(t=2.137,P=0.035),夜间平均舒张压A组明显高于B组(t=4.215,P=0.000);A组患者收缩压非杓型改变率高于B组(X^=6.400,P=0.011),舒张压非杓型改变率明显高于B组(X^2=13.297,P=0.000)。结论:血压夜节律与A型行为显著相关,提示A型行为可能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Ⅲ期高血压病186例(男105例,女81例,年龄38-71岁),采用美国Sapcelab90217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义,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或<10%的标准,将高血压患分为杓型组(86例)与非杓型组(100例),所有患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头颅CT检查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高血压杓型组无并发症患占32.5%,脑卒中患占19.7%,非杓型组无并发症患占20%,脑卒中患占62%,两组患在高血压并发症方面有极显差异(P<0.01),24h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两组病人在夜间平均血压及昼夜血压差值方面有显性差异(P<0.01),其余指标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 舒张末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及尿微量白蛋白,两组间均有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非杓型组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更为严重。因此,积极开展24h动态血压监测,尽早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非杓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变化功能,对防止高血压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