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对410名合格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为23.9%,证明献血员是HCV 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献血员HCV 感染的危险性高子女性(OR=1.73),在单采浆还输血球血站献血者其HCV 感染的危险性高于在全血血站献血(OR=4.51),有ALT 异常史的献血员抗-HCV阳性率高于无ALT 异常史者(OR=2.48)。结果提示,由于目前血站尚未开展抗-HCV 筛检,供血员的血液给受血者造成了感染丙型肝炎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单采浆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研究结果。通过对5个自然村3 496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采浆献血员肝炎现患率和单项ALT异常率分别为17.10%和23.23%,二者均显著高于全血献血员和非献血员成人。经排除法证明,上述肝炎患者绝大多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后将部分单采浆献血员肝炎病例和单项ALT异常者的血清标本,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检测,抗-HCV阳性率分别为97.06%和100%。证实为HC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采浆献血员HC流行是由单采浆还输血球过程中交叉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无偿献血员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梅毒等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情况,在于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预防和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速率法检测ALT,RPR法检测梅毒。结果5750名无偿献血员中,不合格380名,不合格率为6.61%,其中检出阳性率抗-HCV为2.3l%,HBsAg为3、37%,ALT异常者4.45%,梅毒阳性者为0.54%。结论嘉兴地区献血员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率较低,但要加强秀州区和民工献血员的血源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并在献血(浆)员中广泛流行,严重威胁血站的发展,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检测6810例献血(浆)员的抗—HCV、HBsAg 和 ALT,从而了解宿县地区献血(浆)员的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其与HBsAg、ALT 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及其研究过程1975年前后即有人推测有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 型肝炎)存在。HBsAg 检测方法确定后,人们用此法筛选献血员,以期不输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使不再发生输血后肝炎,但实际上输血后肝炎从20%降至10%后却不再下降。因此有人推测尚有经输血传播的非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并命名为丙型肝炎,但当时认为此型病毒  相似文献   

6.
献血员中TTV感染的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湛江地区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及部分TTV的基因序列。方法 采用SDS和蛋白酶K法提取 4 80份正常献血员、6 0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异常献血员的血清标本DNA ,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TTV的感染状况 ,并对部分扩增出的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 ,与国内外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在 4 80份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中 ,5 2份 (10 83% )TTVDNA阳性 ;在ALT异常的 6 0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 ,15份TTVDNA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 2 5 % ,明显高于正常献血员人群 (χ2 =9 84 7,P <0 0 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从献血员中随机选出的 5例TTVDNA阳性片段 ,其序列与日本株 (AB0 0 8394 )和中国株 (TTVCH1)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 ,可能属同一基因型。结论 湛江地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 ,输血可能成为TT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内江地区2295例不同人群中抗-HCV的检测情况,结果表明总的阳性率为5.14%(118/2295),其中以肝癌患者的阳性率最高为27.78%,ALT(血清谷丙转氮酶)升高者为25.29%,献血员为7.0%(P<0.05),男女性别间无差异(P>0.05),提示应加强预防丙型肝炎的措施,对献血员严加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具有较高的ALT复常率(72.0%)和HCV-RNA阴转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阴转率(46.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威胁,加强献血员血液检测,是控制输血后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由于血站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血液、血液污染物等传染性物质;自我防护条件差等,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ELISA法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传染。但因“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原因,血清学方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仍存在一定的漏检,因而可能会造成少数患者输血后感染HCV。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抗-HCV阴性)隐匿性HCV感染状况,笔者采用FQ—PCR方法对20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液进行FQ—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对献血员筛查仅HBsAg和ALT ,其方法不够灵敏 ,输血后发生肝炎比例较高约占 1/3 [1,2 ] 。为了提高献血员的供血质量 ,预防输血后发生肝炎 ,着重研究献血员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对评价我国现行献血员体检筛选的合理性及为今后制定安全性措施 ,我们于 1998年重点研究了献血员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随机抽取本市农村献血员中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的献血员 2 92名 ,输血年限在 1~ 3 5年 ,年龄 18~ 45岁 ,无肝炎既往史和现病史 ,一般体检合格者的血清 -2 0℃速…  相似文献   

12.
对621名单采浆HBsAg阴性献血员及354名HBsAg阴性非献血者和124名单采浆HBsAg阳性献血员及124名HBsAg阳性非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HCV阳性率分别为84.22%(523/621)、0.85%(3/354)、41.94%(52/124)、1.61%(2/124),肝炎现患率分别为34.94%(217/621)、1.98%(7/354)、18.55%(23/124)、4.84%(6/124)。调查结果表明,HCV的感染和丙型肝炎的流行主要发生在单采浆还输血球献血员中。提示在单采浆还输血球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以及对所有献血员、输成分血和用于制备注射用制品的血浆检测抗-HCV是非常必要的。在血浆制品的制备工艺中能否将HCV全部灭活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不少血站开展单采浆活动,一些地区发生了职业性献血员之间的丙型肝炎交叉感染,探讨其流行因素和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94年11月14日~24日对赵县城廊村454名献血员血清进行了检测,并着重对其交叉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对赵县城廊村全体献浆献血员454例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逐人详细调查献血、献浆史及肝炎史、ALT异常史等。 二、检测方法 HBsAg、抗HCV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并由全国丙肝研究课题组重复检验,采血后24小时检测ALT,赖氏法≥25单位为异常。  相似文献   

14.
献血人群HCV感染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部分地区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况及其流行因素,为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安徽省各地献血员的血液为研究材料,分两个阶段(1994~1996年为第1阶段,1998~1999年为第2阶段)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血清进行抗-HCV IgG检测. 结果两阶段3 072名献血员中HCV总感染率为3.6%,其中第1阶段的HCV感染率4.9%,高于第2阶段的1.9%(P<0.001);农民献血员HCV感染率4.0%,高于非农民0.9%(P<0.001);HCV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1);HCV感染率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献血年限<4年组献血员HCV感染率(2.2%)低于≥4年组(4.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子女数、献血年限、献血浆史、谷丙转氨酶ALT是HC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有偿献血员人群中HCV感染率较高,献血浆史、献血年限、家庭子女数是HC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索适用于血站筛查献血者ALT的方法,以降低医院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方法:对定值质控血清、10份不同ALT值的血清标本1、254份献血员血液标本,作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与赖氏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与赖氏法检测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检测试剂盒可进行大批量ALT筛查,可实现试验的自动、微量、快速、结果传输的网络化,且能够保存每份样品的原始记录,便于查询,比赖氏法更适合在采供血系统中进行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输血安全 ,避免梅毒通过输血传播 ,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某血站2 0 0 2~ 2 0 0 3年 4 75 4 7例无偿献血员中梅毒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献血员的职业、年龄和献血次数的不同梅毒抗体阳性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 (χ2 值 =30 86~ 174 0 2 ,P值均 <0 0 1)。结论 :加强农民、 30~ 4 0岁年龄和初次献血员的献血前健康咨询有利于降低血源梅毒抗体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输血和血制品是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血源管理保证血液制品原料血浆的质量是预防HBV、HCV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此对1997年度定期来我所采浆站单采浆献血员进行了筛查,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定期预约到我所采浆站的献血员按卫生部颁布的1995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有关“单采浆献血员体检及化验标准”的规定,询问病史和体检后进行全血比重、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1、HIV—2)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筛查.HBsAg、抗—HCV及抗HIV—1、抗HIV—2用酶免检测,试剂盒均为河南理利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梅毒TRUST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为预防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我们于1996年对187例职业献血员进行抗—HCV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血清学检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献血员187例,其中男73例,女114例,年龄25~50岁.献血1年以下142例.1~5年30例,超过5年1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其他体格检查无异常.选152例健康体检者,男65例,女87例,年龄25~48岁,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肝功能正常,HBsAg均阴性,ALT<25单位(卡门氏单位)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抗-HCV测定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抗—HCV试剂盒,EIA法.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了92名抗-HCV阴性,ALT正常的一次性受血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57.6%(53/92),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占79.2%(42/53)。潜伏期20~90天,平均39.5±18.2天;输血后24~90天ALT开始异常,平均48.3±16.0天;抗-HCV检出时间为输血后24~192天。平均69.9±42.6天;HCVRNA检出时间为输血后30~81天,平均42.2±18.1天。12个月临床痊愈率为50.0%;24个月为57.1%,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HCVRNA12个月阳性率为66.7%(4/6),抗-HCV12个月和24个月阳性率均为100.0%。  相似文献   

20.
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武峰,刘春玲有许多资料报道在献血员中存在丙型肝炎(HCV)感染者,国外一些国家的感染串为0.23%~1.2%,我国有报告为0.8%~7.2%。为了解本地区的情况,我们于1995年6月~10月对来本血站献血的6215人,进行了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