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对56名血清ALT水平升高进行了抗-HVC抗体以及HBsAg、HBeAg的检测。HBsAg阳性16人(28.6%),抗-HCV抗体阳性9人(16.1%),HBV和HCV双重感染4人。HCV在ALT升高中的感染率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双重感染血清中ALT水平也显高于单纯HBV感染。由此说明:今后有重点地针对肝功能异常的体检进行抗-HCV抗体检测是预防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13-6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4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CV-RNA载量,速率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结果随着HCV-RNA载量的升高,ALT、AST、AST/ALT比值增高,经相关性分析,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75、0.57,均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通过HCV-RNA载量结合AST、ALT、AST/ALT比值,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河北省固安县单采浆还输血细胞献血员(简称献浆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折,发现献浆次数和年限是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和性别与 HCV 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某高校4 004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M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并分析与ALT的关系.结果 MS和AL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8.36%和5.89%;男性的MS检出率为22.86%,女性为14.91%,差异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职业性铅暴露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影响.方法 以142名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作业环境中铅浓度将其分为高、低暴露组和对照组.空气中铅浓度和血铅浓度分别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ALT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结果 高暴露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O脂代谢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闻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率;根据B超检查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比较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和ALT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TG、TC和ALT水平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加重而加重,轻、中、重度脂肪肝患者间TG、TC、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不仅仅是脂代谢紊乱的结果,还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经血液传播疾病在供血员中的流行因素,我们在全市调查了779名供血员,195名供血浆员,400名供浆员,按《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测,并对感染与年龄,性别,血型等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3例ALT正常和31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4、12、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RVR、EVR、ETVR、SVR应答情况分别为19(576%)、21(63.6%)、24(72.7%)、21(63.6%)和18(60.0%)、20(66.7%)、25(83.3%)、23(76.6%),所有疗效指标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一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临床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肝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的异常率也在不断升高,且谷丙转氨酶在轻度、中度、重度中的异常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病情的发生不仅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还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0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肝硬化不同级组之间,血清ALT、AST、TBIL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渐上升,其水平为C级组〉B级组〉A级组,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显著上升(P〈0.05);ALT、AST、TBIL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0~0.797,P=0.000~0.017)。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T、AST、TBIL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感染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单采浆供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转归,对102名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冻存血清进行抗-HGV和HGVRNA检测,对抗-HGV和(或)HGVRNA阳性者作3年随访研究。采用EIA法检测抗-HGV,包被抗原来自HGV不同功能区的合成肽。应用RT-PCR法检测HGVRNA,引物选自HGVNS3区。结果表明,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RNA阳性率为19.61%(20/102),抗-HGV阳性率为17.65%(18/102),HGV感染率(抗HGV和/或HGVRNA阳性)为24.51%(25/102),而对照组仅为0.94%(1/106)。提示单采血浆是HG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HGVRNA和抗-HGV的3年阴转率分别为35.00%(7/20)和11.11%(2/18),说明HGV感染有慢性携带趋势  相似文献   

13.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临床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通常轻微的肝细胞损伤即可使血清酶的活性明显增加,其中以ALT的活性最高,肝细胞损伤时ALT首先升高且升高幅度较大,因此,ALT为常用的检验肝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廊坊市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ICP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轻度43例、重度35例),另选取同期于廊坊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孕妇78例设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测定血清TBA、ALT、AST水平。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程度ICP患者间血清TBA、ALT、AST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程度ICP患者间不良母婴结局,并分析血清TBA、ALT、AST水平与ICP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关联性。结果观察组血清TBA、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重度组血清TBA、ALT、AS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32. 05%)高于对照组(5.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48. 57%)高于轻度组(18.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erson检验可知,血清TBA、ALT、AST水平与ICP病情程度及不良母婴结局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 ICP患者血清TBA、ALT、AST水平异常增高,且其增高幅度与疾病病情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可通过加强血清TBA、ALT、AST水平监测,及时制定对应处理措施,以此减少不良母婴结局,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供血方式和供血频率对艾滋病(HIV)和丙型肝炎(HCV)感染状况的影响,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部分既往有偿供血员进行HIV和HCV感染的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6名既往献血员中,抗HCV阳性者58人,35名HIV感染者HCV均呈阳性;单采血浆者抗HIV阳性率为61.54%,抗HCV阳性率96.15%;血浆全血混采者阳性率分别为43.18%和72.73%;单采全血者阳性率分别为0%和3.85%。统计分析表明单采血浆和血浆-全血混采的HIV和HCV感染率与单采全血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抗HTV=47.72,P〈0.005;X^2抗HCV=20.46,P〈0.005);供血(浆)频率与HIV、HCV阳性率有明显相关性(X^2抗HTV=56.218,P〈0.0001,X^2HCV,=55.686,P〈0.0001)。结论:HIV阳性者更易感染HCV,单采血浆回输血球和献血频率过高都是HIV、HCV感染的高危因素。强化血源管理可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和其他血传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原因.方法:以血生化检验的1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检测结果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升高及异常降低患者的所占比例与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产生原因.结果:1500例血生化检验患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共356例,占患者数量比例的23.7%.而356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者282例(79.2%)、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降低者74例(26.2%),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282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患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5例(12.4%)、继发性异常者247例(87.6%),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4例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4例(45.9%)、继发性异常者40例(54.1%),两者比例对比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降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医院应及时检查并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建刚 《药物与人》2014,(9):106-106
目的:探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进行血清胆固醇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舟析。结果:检验结果显示:500例患者中有115例(23.0%)血脂异常,血脂异常者中,血脂升高102例(88.7%),血脂降低13例(11.3%),血脂升高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血脂降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胆固醇升高者中,16例为原发性升高,86例为继发性升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标本合有丰富的胆固醇脂,并且环境、基因缺陷、LDL—apoB代谢缺陷等因素也是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5′非编码区的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名献浆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RNA,其中19名(19%)HGVRNA阳性;对其中4份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测序,结果表明4株病毒在此区的核苷酸序列相对保守,其同源性在95%以上,与美国报道的HGV和GBVC的同源性分别为88%和85%不同。提示该4株HGV与美国报道的HGV和GBVC不属于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