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功能矫治前后和自然生长前后颅面的变化,排除自然生长的因素干扰,找到影响Ⅱ类错患者功能矫治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逐步筛查出影响功能矫治疗效的主要指标。结果:排除自然生长的因素后,U1-NA(mm)、U1-NA、APDI、Ls-EP为判断Ⅱ类错矫治疗效的4项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下颌前伸矫治器(SUS)治疗骨性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自愿接受功能矫治器的患者随机分三组,男女各半,年龄11~15岁,各组20人,分别应用SUS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和头帽肌激动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不愿接受功能矫治器的患者追踪观察作为对照组.结果 SUA、SNB、ANB、U1-NA、U1-NA(mm)、覆(牙合)覆盖等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L1-NB、L1-NBmm、NP-FH、L1-NB、U1-SN、L1-MP等在治疗后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SUS矫治器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X线投影测量技术,观察分析MBT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时上颌切牙转矩及位置变化,为正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1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病例,采用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测量分析矫治前后X线的变化.结果 MBT矫治技术能有效控制上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平均增加16.60°;同时切牙的阻抗中心U1R至颚平面的距离U1R-PP平均减少0.53mm.结论 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拔牙病例前牙的转矩有着很好控制,MBT矫治技术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很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近年来,有大量成人患者要求正畸治疗.有关矫治前后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很多[1,2],本研究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希望对临床矫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对称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的疗效、适应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患者采用不对称拔牙模式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①∠1-FH减少12.04°,∠1-MP减小1.07°;②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2.62mm和1.04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均值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对称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较小的牙源性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治疗完成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其中上颌单颌对称拔除两个前磨牙的14例(A组),双颌左右对称拔除四前磨牙的15例(B组),利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析两组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测量值的变化。结果两组SNA角、U1-SN角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ANB角、SNB角、Ns-Sn-Pos角、SL值变化有明显差别(P<0.01~0.001),B组下颌向前自然调控生长及侧貌角改善更明显。结论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不利于发挥下颌的生长潜力,矫治后美观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对称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的疗效、适应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患者采用不对称拔牙模式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①∠1-FH减少12.04°,∠1-MP减小1.07°;②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2.62mm和1.04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均值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对称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较小的牙源性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高角病例前后颌骨形态的变化,评价功能矫治器对矫治Ⅱ1错(牙合)高角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平均年龄11.4岁)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应用Twinblock治疗,拍摄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向变化,分析颌骨形态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明显促进了下颌的生长,对上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前牙唇倾度减小,有效的改善了面型.结论 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Ⅱ1伴下颌发育不足高角病例,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正技术,对16例成人重度覆(牙合)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正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均采用拔牙矫治,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对矫正前后X线头影测量有效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方丝弓技术配合戴用活动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矫治后,后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减小达正常.SPee曲线曲度变平;U1-SN°显著变大,L1-MP、U6-PP显著变小(P<0.05).结论成人重度覆(牙合)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戴用活动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主要是通过压低下前牙、升高上后牙达到咬合打开,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相似文献   

10.
黎敏  王永  徐卫华  贾莹  张忠平 《贵州医药》2012,36(7):609-610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很常见的(一组错(牙合)表现)症状组合是这样的;磨牙呈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伴深覆(牙合),上下牙弓不同程度表现拥挤.安氏Ⅱ类错(牙合)由于下颌后缩,下牙弓后置,前牙由于失去接触(抑止)而过长,这是深覆(牙合)易于形成的原因,所以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深覆(牙合)比例较高[1].深覆(牙合)是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很常见的伴随症状、也是其重要的矫治目标之一.随着矫治经验的积累会发现咬合的打开不仅仅是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的从属目标,而是已经上升到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很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近年来,有大量成人患者要求正畸治疗。有关矫治前后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很多[1,2],本研究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希望对临床矫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口外弓支抗,研究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FH平面与牙合平面间的夹角(OP-FH)]、软组织指标[下唇突度、上唇突度、上下唇突点切线及颏前点与眼耳平面之间的夹角(Z角)]、牙齿指标[上中切牙切缘与NA连线垂直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切缘与Apg线之间的垂直距离(U1-Apg)、上颌磨牙远中邻面与翼上颌裂后缘的垂直距离(U6-Ptm)]治疗前后差值。结果两组SNA、SNB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P-FH治疗前后差值(-2.10±1.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OP-FH减小。研究组上唇突度、下唇突度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3.58±1.01)、(-4.86±0.24)mm,均大于对照组的(-2.16±1.64)、(-3.98±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上唇突度和下唇突度下降更明显;研究组Z角治疗前后差值(11.04±1.3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Z角升高更明显。研究组U1-NA、U1-Apg、U6-Ptm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10.25±0.25)、(-5.84±1.08)、(1.76±0.81)mm,与对照组的(-11.51±0.21)、(-4.56±0.87)、(2.71±0.8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U1-Apg减小更明显,对照组U1-NA减小更明显、U6-Ptm增大更明显。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颜面部外貌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II1类和安氏II2类错(牙合)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II1类60名和II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由于遗传、疾病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在功能上,容貌上和心理上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负担.临床上该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并且矫治越晚预后越差,部分患者由于失去早期矫治时机,而在成年后不得不采用正颌外科手术矫治.因此,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是正畸学科临床重要内容之一.作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和FRⅢ联合应用矫治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Ⅲ类(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畸形,表现为前牙反覆(牙合)和反覆盖,磨牙为Ⅲ类咬合关系.有些病例还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或双侧后牙反(牙合),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笔者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双期矫治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Angle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中,如何快速地打开咬合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作者应用Begg矫治器结合上领平面导板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其使用方法、应用原理等进行了讨论,并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对其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 矫治后各评估项目分值均低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接近理想53例,可以接受7例,无不能接受患者.牙牙合关系无改善或变坏的例数为0,改善12例,极大改善48例.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病情复杂,其矫治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患者积极配合,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下颌前伸矫治器(SUS)治疗骨性Angle 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自愿接受功能矫治器的患者随机分三组,男女各半,年龄11~15岁,各组20人,分别应用SUS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和头帽肌激动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不愿接受功能矫治器的患者追...  相似文献   

19.
李棋  杨振凯 《贵州医药》2007,31(8):721-721
AngleⅡ错(牙合)是指临床上表现为Ⅱ类磨牙关系,上前牙前突、覆盖大的一类病例.在恒牙列早期对此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方法,主要是通过牙及牙槽骨的移动,即通过牙的代偿性重新定位来矫正牙(牙合)畸形或掩饰骨的发育异常[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侧貌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并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术后软组织以及侧貌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软组织颏部变厚,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H角、颏唇沟深度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P<0.0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效果明显,并有改善软组织及侧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