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MTB-L)及rpoB基因突变检测对复治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MTB-L培养,其中初治肺结核143例,复治肺结核123例。对培养到的24例初治肺结核和5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MTB-L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PCR和PCR-DS技术进行rpo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6.78%(24/143)和42.28%(52/123),药敏结果提示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对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0.25%(3/24)和46.35%(24/52),28株L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其中20株(71.4%)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发生突变。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的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为4.17%(1/24)和40.38%(21/52)。结论复治肺结核MTB-L检出率明显高于初治肺结核(P<0.05),复治肺结核MTB-L的rpoB基因突变率高于初治肺结核(P<0.05),L型结核菌及rpoB基因检测对复治肺结核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L型细菌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大多要在高渗环境中才能存活,往往因一般培养基不能生长而报告为阴性。近年来临床已注意到确系细菌感染的诊断可能与厌氧菌有关。在应用抗菌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或一些慢性反复再发的感染则还可能与细菌变异为L型有关。我们先后从33份(脓汁10份、胸水4份,尿16份,脑脊液3份)标本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L型的诱导与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沛萍  王和 《贵州医药》1999,23(4):245-247
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具有多重耐药性的淋球菌菌株,观察其在培养基内自发或在抗生素作用下L型的形成情况以及淋球菌稳定L型的基因鉴定方法,探讨淋球菌L型的形成条件,生物学特性以及与慢性淋病的关系及其病原学诊断的问题。结果表明,淋球菌的多重耐药性菌株在不含血清的非高渗透压液体培养基内能够良好生长,并且能够自发形成L型或在高浓度羧苄青霉素的作用下形成L型。淋球菌L型的形态高度不规则,体积巨大但能够通过0.  相似文献   

4.
尚宁  王琳 《江苏医药》1996,22(10):716-717
用改良抗酸染色(IKS)、结核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IHC)和PCR技术对60例石腊包埋淋巴结组织进行检验,探讨其中结核菌L型感染的可能,结果报告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1990~1994年病理存档淋巴结组织蜡块60例。结核组13例,临床有结核病症状,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组30例,临床有感染表现,如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为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未确定病因;淋巴结对照组17例,临床上无明确感染症状,病理表现可有轻度反应性增生,但病因明确,其中淋巴结转移性肿瘤12例,颌下粘液腺囊肿、甲状舌管囊…  相似文献   

5.
邵蔚  姚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21-423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总院收治的初诊肺结核患者128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研究组),单纯涂阳肺结核(没有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和L型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涂片镜检、鉴定,同时对L型培养物进行PCR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L型菌株进行回复性的实验。结果研究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培养阳性13例(21.67%),L型培养阳性28例(46.70%),两者之间差异极其显著(χ2=7.86,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L型阳性检出率为33.40%,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L型阳性检出率为86.1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χ2=8.76,P<0.05)。经PCR鉴定,28例L型培养阳性物中,23例呈阳性反应,5例呈阴性反应。对照组68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中,细菌型培养阳性38例(55.89%),L型培养阳性4例(5.89%),PCR鉴定均呈阳性反应。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后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率比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感染率高。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L型具有回复为细菌型而导致结核病的内源性复发的潜在倾向。糖尿病是并发结核的高危因素,我们通过结核分枝杆菌L型检测可以发现隐藏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阳性患者,减少漏诊、误诊现象。而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能通过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测证实有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存在,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缩短病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L型细菌是细菌的一种变异型,在临床上广泛存在,经常因为各种抗生素的应用或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而形成L型,以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L型细菌可以在呼吸道内长期存活,而致病。因细胞壁缺陷,培养特性与分离鉴定与一般细菌不同,大多数要在高渗环境中才能存活,许多抵抗力弱的发热患者,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者与细菌L型感染有关,因此对细菌L型的培养、鉴定,对快速治愈疾病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1方法清晨起来用淡盐水漱口数次,将呼吸道深部第一口痰液吐到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无菌瓶中,然后用无菌接种器将痰液接种到高盐增菌…  相似文献   

7.
徐艳  王和 《贵州医药》2005,29(12):1063-1066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缺陷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非高渗培养基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敏感性;用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结构基因katG的特异性引物,对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不论对异烟肼敏感还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自发或诱导形成稳定L型后,都能够在含0.2ptg/ml异烟肼的非高渗液体培养基内生长和传代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PCR-DS分析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扩增产物具有与其细菌型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结论无论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异烟肼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都可形成异烟肼耐药性,但其kat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耐药性与katG基因突变无关,细胞壁缺失也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利福平耐药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菁苹  王和 《贵州医药》2006,30(6):486-489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利福平与不含利福平的非高渗透压液体培养基内培养,逐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型的形成情况。L型形成和生长后,滤过培养物分离L型,在不含诱导剂的非高渗液体培养基内传代培养获得L型纯培养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相关基因(rpoB基因)引物分别对自发形成的稳定L型及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DS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既可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自发形成细胞壁缺陷细菌并成为稳定L型,也可在最低抑菌浓度的利福平作用下发生细胞壁缺陷并成为稳定L型。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自发形成和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均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序列分析显示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相同的碱基序列。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既可以自发地形成L型,也可以被利福平诱导形成L型。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具有明显的利福平耐药性,但其相关rpoB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耐药性变异不一定同rpoB基因突变有关,细胞壁缺陷也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92-3TB与92-3TBL培养基在结核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92-3TB与92-3TBL培养基对489例各种肺外结核感染标本进行结核菌及L型培养。结果发现血液、胸(腹)水、尿液、前列腺液标本中结核菌检出率分别为20.0%、42.3%、27.0%和17.0%,结核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8.6%、17.2%、17.6%和6.4%。绪论-3TB及92-3TBL培养基可提高结核菌检出率,缩短培养  相似文献   

10.
结核分枝杆菌(MTB)在适宜的环境中呈典型形态,在有抗生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陷的L型细菌,其形态也呈高度多形性.由于L型结核分枝杆菌(MTB-L)细胞壁缺陷,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也发生了改变,常规抗结核治疗往往不能得到良好效果,可致长期潜伏体内,导致疾病呈慢性过程,或复发、恶化.因此国际上公认结核分支杆菌L型阳性就是活动性结核病,且提出把结核分支杆菌L 型应作为结核病活动的标准判断之一[1].为了解L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本文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20例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同时进行MTB培养和MTB-L型培养,并对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豫萍  王和 《贵州医药》2004,28(7):584-585
目的 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的特异性PCR扩增片段进行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酶切片段,但也显示出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DNA的酶切片段。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陈建丽  王和  陈峥宏 《贵州医药》2003,27(3):217-218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基础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肺炎链球菌核酸外切酶基因(exoA)特异性的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高渗透压培养基传代培养的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结果 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后电泳可见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分子量为530bp的DNA带。结论 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仍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exoA基因。因此可用于对肺炎链球菌稳定L型进行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武德珍 《中国医药》2009,4(4):278-279
目的分析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变化规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标本中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规律。结果细菌L型菌株数量最多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452株)、大肠埃希菌L型(139株)、表层葡萄球菌L型(135株)、铜绿假单胞菌L型(124株)。细菌L型耐药率上升快,特别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结论6年来,我院常见细菌L型对临床常用10类16种抗菌药耐药率明显上升,防治其根本方法是加强耐药性监测及各环节的严格消毒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形成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在不含乙胺丁醇与含乙胺丁醇的液体培养基内诱导形成结核分枝杆菌L型,过滤传代后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通过nPCR扩增、PCR-SSCP及PCR-DS技术分别对自发形成与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自发形成及药物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embB基因的nPCR及PCR-SSCP结果显示,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和带型;测序结果显示稳定L型embB基因序列与其亲代细菌相同没有发生改变,其结果与PCR-SSCP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PCR-SSCP和PCR-DS技术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L型耐乙胺丁醇基因的检测;无论是自发形成或药物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embB基因未发生突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L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同embB基因突变无关,细胞壁缺陷变异可能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产生乙胺丁醇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江滟  王和 《贵州医药》2001,25(10):893-894
目的 了解细胞壁缺陷对伤寒沙门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及其细胞壁缺陷突变株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结果 伤寒沙门菌具有明显的MDH活性,其反应A值于20分钟时达最高峰;细胞壁缺陷株的MDH活性明显降低。其反庆A值于60分钟时达到最高峰,且峰值小于细胞型所得峰值。结论 伤寒沙门菌具有较高的MDH活性,细胞壁缺陷可使其MDH的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余秀专  王和  陈峥宏 《贵州医药》2002,26(3):221-223
目的:探讨胆囊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胆囊细菌L型感染的抗菌药物对外科手术前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者进行治疗,手术中采集胆囊标本进行细菌及其L型的分离培养和检测胆汁的抗菌药物活性。结果:接受红霉素或氟哌酸治疗患者的胆囊标本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氟哌酸治疗前且胆汁内具有抗菌药物活性者,细菌L型的检出率也显著低于胆汁没有抗菌药物活性的患者,结论:合理使用细菌L型感染并且能够进入胆囊的抗菌药物,将能够有效杀灭胆囊内的细菌及其L型,有利于控制慢性胆囊炎病情的发展或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